APP下载

防范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的关键措施分析

2020-03-04张笑尘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张笑尘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经济领域中资金的应用风险具有明显的叠加性效应,一旦爆发将产生较大的波动性危害,不利于稳定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健康产出。从这一角度出发,应积极防范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的相关风险,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货币资金应用环境的改善。

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类别

目前,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指整个宏观经济变动引起的收付款风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逐步降低,经济环境具有了典型的“蝴蝶效应”。

随着我国金融经济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经济链条的延伸性也渐渐增强,这使得经济利益链条将承受更多的系统风险,一旦利益链条中的某一环节爆发,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将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多米诺骨牌”式坍塌,最终体现在收付款环节上;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约定双方未按照合约内容产生相应行为,这种违约行为与收付款对象的信用等级和支付能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非系统风险中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原发性特征和继发性特征,原发性特征是指原有资产结构中的长期支付比重失调,导致经营管理链条资金流动不足,难以有效支持经济行为,而继发性特征则具有较高的突发性指数,是由信用风险爆发引起的。非系统性风险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收付款双方被动承受的损失风险。

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防范对策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由实体经济的定义和市场经济非理性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知,财富效应、抵押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以及替代效应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的风险爆发概率。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应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对企业经济发展和资金链条产生的不利影响。

我国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外部协调机制,对企业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引导,而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在相关外部政策和市场机制的有力支持下,全面更新风险管理思想,打破传统的固化、单一风险管理渠道限制,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构建人人参与的风险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优势和价值。另外,企业应针对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的相关风险定期组织内部相关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有效开拓风险管理视野,积极借鉴先进的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防范经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应结合实际生产环境、资金应用环境以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企业应积极开展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评估活动,评估方式可包括财务检查、随机检查和现场检查等,科学地收付款对象的信用等级以及资金风险进行预测评判,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企业的资金漏洞,全面掌握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明确的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管理优化目标和优化思路,坚决实行领导责任制,全面优化组织框架,加强企业风险文化培训。同时,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融合相关现代化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架构企业资金数据库,通过整合数据信息,挖掘数据信息的内在价值,对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的风险指数进行导出,支持企业相关人员做出正确经济决策,高质量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细化风险管理内容

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一旦爆发将对企业合作关系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企业构建完善的生产体系,并在优良的经营环境中实现经济健康产出目标。从这一角度出发,应全面细化风险管理内容。企业应以防范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为核心,对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其建立优良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精细化进行银行账户管理结算渠道管理以及收款票据管理,防止现金滞留被攻击。另外,应加强货币资金收付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使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贯穿于企业项目开展的全生命周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等级。除此之外,企业应合理设计货币资金收付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流程,完善信息技术管控手段,科学解决过程控制风险,构建监督制度,对资金收付集中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识别,提高资金收付集中管理的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企业应充分整合货币资金收付款环节风险的防范要素,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细化风险管理内容,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平台,加强资金管理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