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民家庭收入结构多样化形成探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拉盖管理区为例

2020-03-04周佳慧耿加美姬佳翼

广东蚕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草畜牧人管理区

周佳慧 耿加美 姬佳翼

牧民家庭收入结构多样化形成探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拉盖管理区为例

周佳慧耿加美姬佳翼

(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乌拉盖管理区是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建立的唯一一个县级管理区。文章以乌拉盖管理区为研究对象,用访谈和搜集历史文献的方法,对该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草畜平衡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自由放牧形式,畜牧业向着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劳动力的部分解放使得牧民拥更多就业机会,给牧民家庭带来了畜牧以外的收入。旅游经营的重要性也随着乌拉盖管理区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提高。

乌拉盖管理区;收入组成;草畜平衡;旅游经营

草原上的牧民自古以来都是靠养牲畜为生,草原生态环境、气候与降雨量影响草的长势,草原畜牧业是典型的“靠天收”产业。国营牧场出现以后,提供的稳定工薪收入吸引着牧民,不用靠天吃饭的可靠性、养老保障和政策扶持等优势条件促使部分牧民选择成为工人,拓展了牧民的家庭收入来源。

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严重,国家于2011年在全国牧区省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包括禁牧奖励和草畜平衡将励,鼓励牧民减少草场载畜量、保护草原生态。禁牧放牧的实施导致牧民的收入减少,促使以畜牧为主要收入组成的牧民家庭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政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将“旅游兴省”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牧民收入渠道。牧民通过兴办“牧人之家”,接待游客并提供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如居住、导游、当地饮食、骑马射箭等游戏,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1 牧民家庭收入结构分析

1.1 传统牧民收入结构

在乌拉盖管理区,传统牧民生活主要依靠劳动力进行发展,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构成了牧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技术含量不高,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的经营性收入,除少量国家政策补贴外再无其他来源[1]。2001年、2005年、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整体牧民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分别占比96.3 %、74.4 %、58.9 %,呈现递减趋势,但仍为牧民家庭的支柱来源。畜牧业的育种、饲养、农资、科技指导、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完整的产业链连接起一、二、三产业。然而,牧民接触到的仅仅是初始环节,利益分配处于产业链底端,很难实现家庭收入的结构性变化。

1.2 近年来牧民收入结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管理区的牧户通过各种方法转变经营方式,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逐渐没落,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畜牧业企业等新型经营方式初现。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加速了草牧场流转,使牧民得以扩大经营规模,加之现代技术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对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推动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杨伊侬认为,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当生产者在市场交易中的规模越大时,其议价能力越强,合作社在市场上能为维护牧户利益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牧产品价格,大规模采购也可降低牧业经营成本,为提升牧户利润创造空间[3]。胡伟华、娜仁格日勒在研究中对牧民专业合作社制予以肯定,这种经营方式赋予牧民多重身份,构造了地域性特色畜牧业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收入,其收入结构也逐渐趋于多样化。

畜牧业经营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证明单一的收入结构已不能满足牧民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需要,集中力量发展新型草原畜牧业,是牧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渠道。除此之外,国家的牧区补贴政策和牧区社会保障保险制度也是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构成。

2 草畜平衡政策打破单一畜牧收入方式

2.1 草畜平衡政策的提出

长期以来,农畜产品优先发展生产的观念导致人们过度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过度放牧使草原生态功能受损,草畜失衡。胡振通[4]认为,草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承包经营者在从事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草畜平衡的规定。《草畜平衡管理办法》(2005年)指出,草畜平衡是指“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总量保持动态平衡。”草畜平衡其实是使牲畜所食的饲草量与实际可以利用的饲草量保持平衡状态。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变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规定,在划定和保护基本草原的基础上,规定放牧量,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进行奖励,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考核奖励。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使草地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5],缓和了畜牧业对草原的过度索取。另一方面,牧民们开始参与专业化合作社,或是将畜产品加工成乳制品等特色食品出售,或将产品销售外地从而形成产业链。畜牧业生产方式正由单一向集约、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过渡。

2.3 生态补奖政策的效果

传统牧民的收入构成呈现来源单一、模式固定等特点,牲畜的出栏构成了其中的大部分。郭慧的研究中显示,2010年,鄂尔多斯地区农牧户的收入主要由牧业收入和农业收入两部分组成。到2015年,这些牧户的收入主要由牧业收入、农业收入、打工收入和经营收入四部分组成。通过调查得到,约40 %的家庭收入为纯牧业收入,50 %的家庭收入为牧业收入和打工收入,10 %家庭为打工收入和经营收入。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牧民家庭的收入构成出现了转移,虽然规模不大,但草畜平衡工程政策的实施使得牧户的家庭经营方式出现了显著改变[10 ]。

3 办“牧人之家”,吃“旅游饭”

2015年《狼图腾》电影一播出,到乌拉盖管理区旅游的人数显现爆发式增长,不仅给当地景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各旅店营业额暴涨,显著带动了乌拉盖管理区的旅游业。在这股“旅游热”的带动下,凭借着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草原文化背景,牧民将“牧人之家”办得风生水起。

3.1 旅游经营收入成为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第3种组成

于庆华,肇丹丹[6]等在研究中详细地描述了“牧人之家”的运营模式。“牧人之家”由政府主导,家庭筹资组建、牧民独资或者多个家庭合作经营。与普通的农家乐不同,“牧人之家”将旅游业与草原文化相结合,在普通的衣食住行中加入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向游客展示草原文化。

《乌拉盖管理区旅游抽样调查报告》中显示,2015年乌拉盖管理区接待游客78 万人次,以九曲湾、布林泉为主的多条草原特色旅游路线实现收入2亿元。“牧人之家”作为其中的一条草原特色旅游路线,给牧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7]。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的产业结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改变,旅游业成为当地一大重要产业。“牧人之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牧民家庭开始扩展旅游经营,牧民家庭收入结构又添新组成。

正如方艳霞所描述,一方面,锡林郭勒草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草原资源,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另一方面,政府正投资加强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升游客的舒适度,进而增加客流量[8]。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牧人之家”带来的收益将会成为牧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圈养牲畜成本高,草畜平衡政策又使得牧民的畜牧量受到限制,因而以畜牧为主的家庭收入结构必定随之变化。于庆华,肇丹丹调查发现,“牧人之家”带来的年纯收入可占畜牧带来的14 %~40 %,1984年牧民家庭“投入产出比”约1:3.47,而经营“牧人之家”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2左右[6]。可见“牧人之家”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对于家庭劳动力少,草场面积不足的家庭,劳动强度小的旅游经营是牧民可接受的增收方式。

3.2 旅游经营仍存在一些问题

“牧人之家”的经营模式尚不成熟,在服务质量、生态保护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促进“牧人之家”的发展,进而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草原家庭收入结构向好发展,增加可持续性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将草原文化打造成一张具有特色的优质名片。

3.2.1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草原上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激增,给景区和旅店带来较大的接待压力,规模较小的“牧人之家”亦然[9]。季节性的旅游高峰期导致草原接待量过大,旅游淡季又会使得旅游资源闲置,如何提高旅游资源质量,优化配置资源,是进一步提高“牧人之家”收入效益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的“牧人之家”仅实现了数量上的扩充,旅游产品内容同质化、产品档次停留于“吃、用、玩”层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尚未实现高标准的旅游服务。未来的“牧人之家”需要在产品及服务上体现草原文化的精髓,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产品。

3.2.2 保护资源需同步

“牧人之家”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草场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游客任意驱车碾压草场、停车不规范、随意采摘等行为给草场植被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另外,游客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不能够及时处理,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资源,还可能会被牲畜食入,从而污染肉制品[6,10]。对此,采取划区收集各经营点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是快速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施行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需提前考虑规划。

[1]却日杰.转变经营方式增加牧民收入[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4):64-65.

[2]杜富林,张亚茜,宋良媛.草原畜牧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入户调查数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4):88-96.

[3]杨伊侬,内蒙古牧户人均纯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09,25(7):41-44.

[4]胡振通.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5]王军.退牧还草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3):113.

[6]于庆华,肇丹丹.草原文化旅游示范区“牧人之家”的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4-16.

[7]宋海霞,彭聚睿.乌拉盖管理区旅游抽样调查报告[J].内蒙古统计,2016(2):34-36.

[8]方艳霞.生态天堂乌拉盖[J].中国农垦,2015(08):59-60.

[9]沈保才.从乌拉盖旅游火爆引发的几点思考[N].通辽日报,2015-12-22(011).

[10]韩巍.试析牧人之家旅游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以东乌旗牧人之家旅游为例[J].中国商贸,2010(29):170-171.

周佳慧(1990-),汉族,黑龙江肇东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F326.3

A

2095-1205(2020)05-119-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5.58

猜你喜欢

草畜牧人管理区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原牧人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
野山羊和牧人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