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及预防措施
2020-03-04刘婕妤
刘婕妤
(甘肃省华亭市农业农村局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华亭 744100)
为了做好华亭市奶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遏制牛结核病疫情的扩散、传播和蔓延,确保华亭市城乡群众的饮奶安全,促进全市奶牛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华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结核病的净化方法开展了讨论研究。
1 皮内变态反应准备材料
1.1 材料
待检牛只,为东华、西华、安口、河西、策底5个乡(镇)奶牛。
1.2 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0~150 mm)(上海精密仪器表有限公司)、注射针头(兽用真空采血管、7号采血针头)、记录表、可充电电推子、镊子、牛鼻钳、酒精棉球、防护服。
1.3 试剂
抗原,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厂家:哈尔滨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2 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
2.1 监测准备
先将监测牛只进行耳标号登记,然后用电推子在牛的颈侧中上部1/3处推毛备皮,直径约为10 cm,再用卡尺测量注射部位中央原皮厚度,做好详细登记。
2.2 注射剂量
不论牛只大小,每头牛皮内注射1万国际单位牛PPD,将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成每毫升含10万国际单位后,皮内注射0.1 ml。
2.3 注射方法
先用酒精棉消毒待注射部位,然后皮内注射稀释好的PPD 0.1ml,注射后局部出现小突起。
2.4 观察反应
皮内注射后24 h、48 h、72 h内观察局部反应。主要观察有无红、肿、热、疼等炎性反应,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胀皮肤厚度,做好登记。
2.5 判定标准
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操作规程》判定标准执行。
阳性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热、疼炎性反应,皮厚大于或等于4.0 mm,记录为(+)。
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在2.0~3.9 mm,记录为(±)。若为疑似的牛只,应在另一侧以同批号菌素同等剂量进行二次皮内注射,注射后经72 h观察局部反应。如果结果仍为疑似的,于注射后42 d进行复检,认为疑似牛只,判为阳性。
阴性反应:局部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小于2 mm,应判为阴性(-)。
3 防治措施
3.1 监测
定期做好监测工作,建立严格规范的奶牛“两病”监测制度。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要组织市乡(镇)两级动物检疫人员,认真开展好奶牛“两病”的监测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结核病奶牛,为奶牛结核病传染群,要认真按有关规定做强制性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病源,防止传播。
3.2 检疫
异地调入的奶牛,凭输出地出具的乳用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调入,调入后,隔离30 d,经华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合格后,方可同群饲养。
3.3 宣传
积极开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奶牛养殖户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把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向奶牛养殖户宣传到位,讲解明白,让养殖户真正认识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使每个生产者真正做到知法、懂法、畏法、守法,做到诚信经营。
3.4 规范饲养
加强生产管理,做到科学规范化饲养。监管部门要制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指导奶牛养殖户要严格执行奶牛引进检疫制度、环境消毒制度,严把饲草料质量关,严格生鲜乳安全生产流程,定期做好奶牛防检疫工作,做到整个生产过程严格监督,不留死角,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
3.5 自繁自养
推广“自繁自养”制度,强化奶牛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推广“自繁自养”是杜绝奶牛结核病发生传播的有效途径,监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奶牛养殖户采用“自繁自养”为主的饲养模式。同时,也要加大对奶牛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奶牛引进时的检疫监测工作,把好入口关。
3.6 人员防护
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严防人畜健康。每年要定期组织对奶牛养殖从业人员开展1~2次的结核病监测检查,防止人畜之间的传染和传播,以确保人畜的健康。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结核检查,发现患有结核病的应停止饲养,并及时接受治疗。
3.7 消毒
要做到定期消毒,奶牛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消毒药要定期更换。牛舍内的用具应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在奶牛临产期和分娩后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