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措施
2020-03-04周丽萍
周丽萍
(甘肃省山丹县羊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山丹 734100)
畜牧业是山丹县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县一直在坚持区域化的布局、规模化的经营、标准化的生产、产业化的发展,采取了由政府引导、政策来扶持、项目来拉动、能人来带动、科技来推动、上下联动的措施,加大了畜牧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靠实了基层动物防疫责任,改善了畜牧产业发展条件,初步形成了龙头市场牵、基地龙头带、农户基地连,种养结合、产销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现代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助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发展现状
2019年底,全县已建成高效畜牧业园区3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295家,其中:养羊场190家,牛场30家,猪场43家,鸡场12家,其他11家。在已建成的养殖场中,省级良种羊繁育场5个(年繁育种羊8 000只),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市级29个。通过规模养殖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全县畜牧业逐渐由数量化型向高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过去的分散生产方式向目前的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转变。全县已完成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任务,县、乡、村防疫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物资储备充足。每个乡(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行政和技术人员及村级防疫员包乡、包村、包场、包户的分片包干责任制,疫苗冷链体系全面建设完成,各项动物防检疫制度规程齐全,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有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7个,其中:肉类屠宰加工企业2个,饲草料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个,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1个,蜂蜜生产加工企业1个,养殖企业1个。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展草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243.42万头(匹、只)和120.54万头(只、匹),同比分别增长3.93%和4.03%。其中:羊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26.9万只和68.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3%和6.08%;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2.60万头和0.5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7.4%;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8.25万头和5.42万头,同比分别降低1.2%和0.8%;鸡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1.55万只和44.43万只。马、驴等其他牲畜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4.12万匹(头)和2.08万匹(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06亿元,同比增长9.76%。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3万t,水产品产量达到20.2 t。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 020元,增长9.2%。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优势利用不充分,品种改良步伐缓慢
山丹草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祁连山雪水滋润,生长驴驴蒿、珍珠草、沙葱、针茅及多种中草药,羊群大多都是在草场中放养长大,因此山丹羊有着“百药之库”的美誉。山丹羊肉历史悠久,据多方资料记载,隋炀帝曾经在山丹的焉支山上用山丹羊肉宴请了西域二十七国的使节,食用后味道极其鲜美,重口称赞。此后,山丹羊肉就成了历代皇家御用贡品。山丹这片土地为草畜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没能够转化成为产品和效益的优势,发展牛、羊养殖+牧草种植与青贮技术有待提升。经过多年的良种繁育推广,群众对良种肉羊的需求不断增大,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不足,在培育本土优势肉羊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肉羊养殖种类复杂,未形成适宜本地生长、生产性能较高的地方肉羊品种。县域外调入,县域内育肥销售模式在生产中占了较高的比重,疫病传入的风险极高。
2.2 畜产品品质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强
山丹县农户养殖分散、规模化程度低的现状依然存在。在各类养殖主体中,规模化比重较低,家庭养殖场仍然是养殖主体,饲养技术含量不高,肉羊品质难以保障。规模养殖户、种植户对“三品一标”工作认识不深,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投资申报、注册,导致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优质绿色健康品牌产品缺乏,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有待于重塑;生产标准化覆盖面有限,屠宰加工集中度不高;涵盖屠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冷链配送体系亟待完善;品牌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公信力;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等;山丹羊肉品牌在外宣传力度不足,市场认知度较低,品牌效应不强。
2.3 畜牧产业组织标准化程度不高
畜牧业产业组织主体普遍存在资金不充裕、规模相对较小、技术不先进,风险承受能力弱等问题。畜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同时也导致了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尚未全面建立,难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畜牧产业发展共同体。
3 建议
3.1 充分挖掘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培育“山丹肉羊”等畜禽品种
利用现代育种手段,充分挖掘当地品种资源所蕴藏的优势,合成鲜明的特色品种,生产出品质优秀、档次较高的羊肉产品。做好本土山丹羊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引进具有杂交优势的杜波、陶赛特、小尾寒羊、胡羊等肉羊品种,与本土肉羊杂交改良,培育产肉率高、味道美的山丹肉羊新品种;培育山丹马,建立山丹马育种核心群,依托山丹天马科技、龙腾牧业孕马血清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当地的马产业。
3.2 大力扶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质量兴牧
扶持康源清真、博原生物、品玉综合养殖公司等大型的畜禽养殖和加工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提升,充分发挥技术引领、示范推广的带头作用。整合本地的资源优势,扶持有实力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搭建好政策和项目服务平台,为保障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按照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高质量发展。
3.3 大力提高企业和产品品牌知名度,实现品牌强牧
山丹县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畜牧业品牌产品,有获得国家地理商标的“山丹羊肉”和“品源品”牌猪肉、“洪鑫”牌鸡蛋、峡口蚂蚱鸡等,但是品牌效应发挥不够,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还不多。抓好区域公共品牌“山丹羊肉”的品牌影响力,依托山丹县畜牧业的优势,以高质量的畜产品占领市场份额,实现品牌强牧。做好特畜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对名牌畜产品和品牌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广泛动员参加农博会、餐博会、名优农产品大赛等各种活动,扩大品牌畜产品的知名度。
3.4 推行养殖标准化生产,筑牢畜牧业安全发展体系
把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建设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区及养殖基地作为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持续提升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水平。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实施“一对一包抓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完善动物产地检疫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力度,做到有售必报,有报必检。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查使用违禁药物、人药兽用等各类违法行为。落实屠宰企业官方兽医派驻和非洲猪瘟检测等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