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影响

2020-03-04黄伟强

江苏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资本

黄伟强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641)

一、信息资本与信息垄断

“信息资本主义” 最早由美国信息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国内学者鄢显俊率先给“信息资本主义”下定义,他认为“信息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信息时代即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后,由于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被极个别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信息寡头垄断之后的一种资本主义形态①。 ”

在技术革命的驱动下,资本主义社会最早步入信息时代,并呈现为新的社会形态——信息资本主义。 对信息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离不开其关键要素,即“信息资本”。 肖峰认为,信息资本主义是当代经济形态与当代价值形态的整合,其核心是“信息资本”, 它有信息的资本化与信息化的资本两种基本形式,是资本与信息相融为一体②。 吴志强提出,依据信息资源优势直接或间接获得价值增值或经济收益,这样的信息资源就成为信息资本③。 笔者认为,信息资本既具有资本的一般特征,也具备新的特点。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释,“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性质④。 ”信息资本作为资本的最新形态,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资本是一种资源,资本家可以通过利用信息产生利润和收益。 其次,信息资本是一种关系,是依托于互联网和计算机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 最后,信息资本是运动的,无论是作为一种资源抑或是一种社会关系,信息资本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揭示资本的运动状况,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信息资本运动是否会引起信息资本集中并发展为信息垄断呢? 回答是肯定的。 起初信息的交流、传递仅满足于日常生活需要,但当新一轮信息革命袭来,信息已不仅仅是满足某种需要,它通过与资本相结合或者自身转化为资本,超越了其原本具有的价值。 在资本追逐竞争的情况下,资本家一定会通过实施垄断在竞争中获利。 “信息垄断”的特征是它可以使资本家最有效率地实施信息垄断,以获取在任何传统产业领域都难以实现的高额垄断利润,信息垄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IT 垄断⑤。

二、信息资本主义兴起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行将就木地躺入历史的棺材,而是通过加强政府宏观控制来完善国有化政策,推进和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为“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资本主义“续命”。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的来袭,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仿佛给资本主义国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信息技术改头换面,凭借经济先发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技术垄断、强权政治与文化霸权。

(一)信息资本主义下的技术垄断

信息资本主义下的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 核心技术⑥。 根据技术垄断的形态,笔者把技术垄断简单分为两类:硬件技术垄断与软件技术垄断。 硬件技术垄断,可以认为是以信息设备为主的硬件设施的技术垄断。 而软件技术垄断,可以理解为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软件产品的技术垄断。

先来看硬件技术垄断,主要表现为对某些核心要件的垄断。 以高通垄断为例,美国高通公司是国际芯片的巨头,在2005 年至2014 年共受到来自多个国家的七次反垄断调查。 据了解,高通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核心专利,向每款采用其研发芯片的4G手机收取产品售价5%的专利费,加上硬件费、配适费等,一部手机售价的20%被收入囊中⑦。 另外是软件技术垄断,主要是对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软件产品的垄断。 以微软为例,微软凭借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打下半壁江山, 占领了千家万户计算机的“桌面”, 同时在系统中捆绑式地注入IE 浏览器以及Office 办公软件,对软件行业进行占据,给计算机用户日常的操作行为打上“微软”的烙印。 凭借垄断地位, 高通与微软一直在技术市场上抢占高地,获取高额信息垄断利润。

(二)信息资本主义下的强权政治

信息革命在敲开阿里巴巴洞门的同时,也触启了潘多拉的魔盒。 资本主义国家凭着科技、信息上的优势,无时无刻不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以往的霸权行为,主要通过抢夺原材料和市场,占据港口等要塞,凭借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实行占领和控制。 但在信息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新干涉主义”的出现,“明战”逐步演变为“暗战”。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该时期强权政治的推行表现出隐秘性的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技术扶持”、内政干涉、军事渗透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扶持”。 在信息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与信息落后,通过接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扶持发展经济。 但资本主义国家则以此为契机,扶植代理人,甚至在这些国家策动政变与颠覆活动⑧。二是干涉内政。美国中情局干预他国领导人选举的事情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2013 年爱德华·斯诺登揭秘的 “棱镜门”计划,指出美国运用技术手段监听国内外民众生活及全球122 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严重干涉他国内政及信息隐私与安全。 三是军事渗透。 例如美国为提升在亚太地区的震慑力,掌握各国军事情报,凭借军事科技上的实力,在其同盟国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行为表面上符合所谓的同盟国安全保护条例,但实际上侵占了韩国的国家利益与主权。

(三)信息资本主义下的文化霸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至,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处于不断交融、 交流与交锋之中。信息时代下,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断加强“硬实力”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软实力”的推行,不仅在经济上扩张、政治上干涉,更是在文化上渗透。 其中,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信息媒介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文化霸权,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渗透、生活方式的入侵、文化产品的推行。 第一,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国家通过“美国之音”“欧洲自由电台”等新闻媒体,越过海洋、跨过国境、穿透铁壁,把“宪政”“普世价值观”等披着自由、民主、公正、客观外衣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传入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实施“和平演变”。 第二,生活方式的入侵。 例如风靡全球的麦当劳文化、星巴克文化等,在这种饮食文化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第三,文化产品的推行。最鲜明的便是“好莱坞电影”,其中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种族歧视等,会无形中分化与消解观影者的思想观念。

三、信息资本主义深入发展的影响

在当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一般资本主义变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下⑨, 随着其高度信息化发展,信息资本主义将走向信息帝国主义并给全球带来诸多挑战,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息寡头高度控制信息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揭示了竞争与垄断的关系,提出“自由竞争导致生产、资本集中,生产、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的论断。 在金融领域中,对经济实行操控和垄断的少数组织被称为金融寡头。 而在信息领域中,掌握核心技术的IT 业龙头与金融寡头的融合体便成为信息寡头,信息垄断与资本主义国家结合到一个新的高度,帝国主义披上了“信息”的黄袍,向全社会发号施令,信息寡头便成为“宰相”,实行信息控制,左右社会运转,独领信息市场。

首先是强占信息产权。 当进入信息帝国主义阶段时, 信息寡头牢牢控制着行业内的核心技术,时刻维护“知识产权”。 表面上是对信息研发成果的保护,实际上是凭借着自身的先发优势,先占先得,不许后来者发展,确立无可撼动的垄断地位。 接着,在产权占据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规则,使得后来者不得不在信息寡头制定的框架内活动,这种精妙绝伦的设计最后保证了其在信息市场的独占地位。 一旦其他竞争对手侵犯了其专利、设计等,则通过法律手段索求赔偿。 一旦其他厂商提出合作的请求,则需给信息寡头支付高额的所谓“专利费”。 而在其他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时,横加阻挠,全力压制。

(二)信息生产过剩导致危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一方面生产呈现出无限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相对缩小,供求间严重失衡,产生巨大的差距。 在信息帝国主义阶段,同样面临信息生产过剩的危险。 信息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信息生产者、供给商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制造、传播信息,大众通过各种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接收、阅读信息。 但是,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信息,这就造成信息供应的无限增加与人们获取、吸收、消化信息的能力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在信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但没有进一步缓和,相反,它将矛盾带向复杂化、尖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爆炸与信息短缺的矛盾。 信息爆炸、信息泛滥,在信息帝国主义条件下表现为信息的生产过剩,而其对立面则为信息短缺、信息贫困。 二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是信息帝国主义时代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的根源之一。 二是信息共享与信息垄断的矛盾。 共享是信息的特点之一, 信息由人们所创造理应由人们所共同享有,但在信息帝国主义条件下,信息寡头在全社会实行信息垄断,信息本应具备的共享功能被利益的贪婪所腐蚀⑤。 随着信息帝国主义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或将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阶层分化,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全球信息财富两极分化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 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亦具有两面性。 在看到信息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全球在信息拥有量上的两极分化。 如果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筑起的是“信息的城堡”,那么广大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信息的村落”。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而在今天看来,南北问题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表现在信息发展方面。 信息发展之间的分野俨然成为新的“南北问题”。

所谓新的“南北问题”,是指与传统的“南北问题”相比,当今发展问题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更体现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上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在一定时间内仍在逐渐拉大。 贫困、饥饿、营养不良、疾病、人口爆炸式增长等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软肋,在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处于劣势,既不能有效地获得全球先进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与技术,也缺乏将信息与技术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缺乏信息与技术的支撑,疾病、人口等问题或会变得更加严峻,反过来进一步加剧贫困。

(四)国际信息战争此起彼伏

1986 年,我国著名的军事专家沈伟光先生率先提出“信息战”这一概念,并大胆预测全面信息战的爆发可能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此非危言耸听。 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本性难移, 处于信息帝国主义阶段的发达国家必然会以信息化手段向外宣战。 世界信息交流你来我往,国际信息博弈此起彼伏,全球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信息战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在内容上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地域上主要体现为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斗争。

在经济领域面临着金融信息战。 比如信息机构对数据的分析、商业情报的获取,是金融战场上战胜其他对手的重要武器。 军事领域的战略信息战,信息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对对手军事装备情报的获取、掌握,以便作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而从地域上看,信息战作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火蔓及东西方国家。 无可否认的是,信息已成为当今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主动权。 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全球策划并发起新一轮的信息战、舆论战、情报战,黑客攻击、间谍侦察层出不穷。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已成为信息战的主战场。 信息上的博弈将会成为东西方国家经济实力、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本主义将走向信息帝国主义。 信息垄断程度加深、信息过剩引发危机、信息财富两极分化、信息战争此起彼伏,在激荡与颠覆中,信息帝国主义之路究竟会走向何方? 实际上,信息在造就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培养了帝国主义的 “掘墓人”——信息社会主义⑩。 当信息帝国主义不能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时,丧钟随即敲响,追求信息自由、信息平等、信息民主的潮流蓄势待发,最终会将信息帝国主义淹没。 正如列宁《帝国主义论》中所言,“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⑪”,那么,信息帝国主义就是信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信息帝国主义的入暮最终会迎来信息社会主义的黎明。

注释:

①鄢显俊.信息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J].发现,2001,(06):9.

②肖峰.信息资本与当代社会形态[J].哲学动态,2004,(05):34-37.

③吴志强.信息资本涵义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3,(10):50-54+77.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

⑤鄢显俊.信息资本与信息垄断——一种新视野里的资本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06):72-77.

⑥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

⑦肖峰,张坤晶.从信息资本主义到信息帝国主义[J].理论视野,2014,(07):18-21.

⑧田文峰.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5.

⑨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6、3.

⑩肖峰.从信息资本主义到信息社会主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03):23-27.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资本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VR 资本之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