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

2020-03-04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矿区矿山

郭 勇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

1 引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产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凸显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牢牢把握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还要保护好矿山的地质环境,要真正处理好生态保护同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 矿山开采中的常见地质灾害

2.1 地面坍塌及裂缝

矿山开采包括露天开采以及地下开采,就地下开采来说,随着开采挖掘的进行,地下会逐渐呈现出内空的现象,这样就可能引发地面坍塌或出现大裂缝。对于地下开采来说,如果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下降,还会引发气降现象。

2.2 山体坍塌和滑坡

矿山内部原因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实际的矿产开采作业过程中,由于挖空的山体内部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及时的空间补充,导致整个采空区缺少有效支撑,这样随着地层变化和地壳的运动,再加上受到暴雨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山体就极易发生大面积的垮塌和泥石流,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一般来说,山体出现崩塌或滑坡的区域大多位于开采区的边缘部分。

2.3 地下水位异常引起的灾害

在矿山开采作业中,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是矿区地质灾害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在矿山开采前期,工作人员会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测量,等计算好安全范围后再组织施工开采。但虽然开采前期对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了测量,但由于矿井内引发地下水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表降水、裂缝水等,这些都会导致原来的涌水量和突水量发生突发改变,进而引起矿井地下水位的变化,由此便导致涌水量的判断出现误差。另外,矿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导致溃沙涌泥现象发生,继而导致地下溶洞堵塞,严重威胁到矿坑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有甚者,地下水位变化将直接导致矿山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使矿山出现山体的崩塌,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也是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3 矿山地质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则

3.1 合理规划原则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矿产废石的随意堆积、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以及矿区地下水干涸等情况,这类问题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开展前就要做好证实和记录。在开展矿山保护建设之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周密的实地勘察,避免在保护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现实与计划出入过大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此,地质保护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好全面的规划意识,要认真积极的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并根据勘察结果执行完善合理的工作规划,为矿山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3.2 以人为本原则

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的长久发展大计,因此,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时刻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施工,要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要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队伍与安全管理队伍,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对生产过程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纠正。矿山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风险规避预案,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落实到位。

3.3 防治结合原则

防止结合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原则。第一,专业人员要提前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之后要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问题治理办法,要做好对基础地质问题的提前防治,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地质情况监督体系和实时预警体系,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护,确保当地质灾害来临前,矿区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和抢救措施,以此来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三,对于高发的地质灾害,要针对性的采取较强防护,避免灾害发生时引发的连锁反应;第四,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灾难演戏,提高矿区工作人员的逃生和自救能力。

4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加强矿区环境的保护

在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时,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模式,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以此来控制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要采用开采与治理同时进行的方式,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做好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同时,为提高矿山地区地质的稳定性,可在当地多种植树木,利用树木根部的抓附能力来提高矿山地区的地质稳固程度,进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大量植被的种植,不仅增加了矿区周边的绿化面积,还有效的阻挡了矿山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和粉尘污染,对矿区周边居民的生活有积极的作用。

4.2 指定合理的开采计划

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矿区的不合理开发,目前,很多矿山企业都存在过度开采的现象,因此,为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企业必须要严格控制开采量,并制定合理的矿区开采计划。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在进行开采前,要先对当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矿山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和细致的分析。对于矿山开采的管理人员来说,要有对矿山地质灾害严重性的清楚认知,要提高其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在矿山开采之前,管理人员要与相关专家一起深入矿区现场,通过对现场进行充足的勘察和数据提取,获得矿山地区的一手材料,之后经严密的计算和规划,最终得到一份合理的开采计划,这份开采计划是矿山活动的指导书,必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此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要做好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当出现岩石层变形趋势时,要立即停止开采活动。矿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矿区开采活动的管理力度,要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规范施工,以此来减少矿区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

4.3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完善预警防护体系

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区建立的目的,是帮助矿山企业提前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来达到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在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前都会有相应的征兆出现,这些是可以进行提前预测的,因此,做好对矿山地区的实地调查,能提高预测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精准度。调查人员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灾害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矿山企业本身也要以开采的合理性为基本准则,避免因过量开采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为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矿山企业还需要在关键施工点安设警报系统,这样当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警报系统就会进行预警,矿山企业则要及时根据警报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制定好应急预案,这样即便发生了地质灾害,矿区人员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转移和自我保护,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4 完善地质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和矿山企业都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但在实际的生产操作和计划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其中,矿区地质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就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为此,矿山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体系。矿山企业要设置一只专门的队伍,负责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估,之后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建立起完善的地质恢复与保护体系,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面对不可规避的地质灾害,专业队伍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将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范围及其破坏程度控制到最小,必要时候还要对矿区周边的居民进行提前疏散,避免更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矿山的日常生产中,工作人员要将杂物放在指定的位置,最好是放置在矿区低洼地带,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开采过程中的不合理或过量开采,会直接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这些灾害一旦发生,将直接对矿区及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矿山企业要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最大可能的减少矿山开采活动给周边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做好形影的地质环境评估工作,力争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我国矿业的积极发展。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矿区矿山
探索高原矿山企业党建工作“六有+N”模式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