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03-04余祯银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644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学科

余祯银(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 644000)

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应努力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教学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德育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

德育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等内容的全面教育。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

2.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认识国家命运与世界发展趋势,形成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操等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历史素养与道德素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美德,对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德育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势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1.对德育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由于高中升学压力大,加之历史学科常被认为是“副科”,学校对历史学科的课时分配总体偏少,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投入的精力也相对不够。在这种情形下,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就容易流于表面,形式化也出现了。

2.教育方法单一,学生兴趣较低

高中历史课堂“填鸭式”教学依旧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多为知识点的罗列,学生侧重于记忆与背诵,师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不强。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资源,没有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3.评价体系落后,缺乏实践性

德育过程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对德育的评价,要考虑发展性与全面性,而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掌握的程度。目前,历史教学德育评价,主要是通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并没有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纳入评价体系,道德体验实践性缺失。

三、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提升德育意识,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应充分考虑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历史学科教学课时分配、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学校要充分考虑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因素,主动将德育教育因素渗透于历史教学的每个环节;还要营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历史学科教学氛围,引导历史教师将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允许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途径选择历史教学资源。此外,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性质与德育功能,自觉提高个人的德育意识与德育素养,主动将德育教育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自觉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与教学实情,创新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更加立体生动、有序有趣。

2.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德育教育共同体”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必定要努力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培植起,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也应是全面而缓慢的。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德育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和社会、社区、家庭对接,共同构建“德育教育共同体”,搭建德育教育一体化平台。通过有效利用德育教育一体化平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中,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亲身感受、亲自体验身边的历史,从而产生共鸣,促进知行合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提高德育能力,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应提升自身德育素养,转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不断探索顺应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历史教学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立体化扩展,要注重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典型的“做中学”,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比如,围绕纪念建国70 周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土地革命的经验与启示”“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等教学主题,通过文献查阅、社会调研等方式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伟大祖国的发展史,自觉培养爱国情操。二是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自主交流。在讨论式课堂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课堂的权利,满足了他们自主探索新知的心理需求,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深度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引发情感体验与共识。比如,学习“五四运动”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五四运动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三是对比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比较两个事件或观点的异同,总结特点、寻找规律。对比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的束缚,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加强实践体验,知情意行合一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将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加强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适当增加实践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见证历史、参与历史、感悟历史,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也可以让教学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比如,可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主要纪念日等开展相关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考察历史文化遗产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在参观革命遗址遗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过程中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是教育生命之所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提高德育意识,积极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