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抗疫作品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

2020-03-04石丹阳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
关键词:钟南山医护人物画

◎石丹阳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在中国抗疫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以人物画为例,从中可以探究其与抗疫精神的结合,探究美术家在创作抗疫作品时的灵感和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中国人物画有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将人物画的特点运用到社会生活上,使中国画发挥更大影响力。

一、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人物画的历程最为久远。从原始时期开始就有了人面造型的图案,尽管它的造型简单而厚朴,但已是记录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绘画种类不断丰富,人物画也日趋成熟,造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造就了许多著名的人物画大家。唐代是最繁荣的时代,各种肖像画、仕女图等接踵而至;元代以后人物画进入到衰落时期。到清末时期,出现了一批任伯年一样的以记录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为主的画家,人物画才重现唐朝风貌。

世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发展,中国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同时接受着来自国外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创作理念。中国画所含有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影响了人类社会,人物画在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人物画的创作手法上,将笔墨的变化和现实主题精神融合。不仅要满足外形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后再加上现实生活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意与笔达到一致即传神写照。除此之外,中国人物画的特点还表现在笔墨多变的技巧和传达的不同意蕴之上,干、湿、浓、淡、焦,每一笔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后又将西方技法与之相结合,呈现出既有传统神韵又逐渐呈现立体感的绘画效果。

二、抗疫作品人物画的绘画手法分析

在抗疫期间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令人感动和震撼、引起共鸣,引发了人们的多种思考。

画家孔维克的作品名为《那是一座大山——钟南山》(图1),整幅画面的构图是以许多人为背景组成的人墙,衬托出一个比喻为大山一样的钟南山。而84岁的钟南山的形象凝固成了一个穿着白大褂正在检查试管的动作,左手握拳的形象代表了他永不妥协的精神。他表情坚毅、目光如炬,勇担社会责任。他背后站着的是亿万人民和千万医护工作者、是他给予了人民希望,是人民给予了他力量。

图1 《那是一座大山——钟南山》(孔维克作品)

这幅作品在绘画过程,画家采用了大量速写收取素材,用大泼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头攒动的视觉效果,也将疫病比喻成了黑色的乌云流窜在人群中间,而人们在钟南山的带领下重见光明之意。这幅作品用果敢坚毅的画风赞扬了钟南山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渡难关的精神,突出了钟南山院士的巨大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抗疫时期,有许多关于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肖像作品,有人把他们化作击退魔鬼的战神,有人把他们化作隐藏在人间的神仙,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我认为,中国画本身独具有的象征特点和传神特点,就是将一些对社会有正确引导作用和积极影响的人或物进行发扬,在这期间夸大和比喻都只是传播方法;将这些图像归纳成一种形象诉求,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间接体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图2为画家方土的《非常时期》,这幅作品描绘了医护队伍在抗疫期间的生活方式,用大写意的方式表现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休息、交谈以及治愈疾病的画面。本幅作品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统一安排在了同一画面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和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在艺术手法上,以大块面的留白和墨色团块衬托了医护队伍白色防护服的形象,用极简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抗疫主题,也暗示了攻克难关的必胜决心。这幅作品用泼墨形式形成大块墨团穿插在医生之间,但最右侧患者撑起的防护伞下却没有墨团,也暗示了医护工作者为人民撑起的防护伞。

图2 《非常时期》(方土作品)

这两幅作品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观察两幅作品都采用了大写意形式,笔墨淋漓,线条生动果断,强化墨韵的效果。另如画家桑建国的作品《送别》(图3),初见即让人十分感动。画面中将亲人送别这个主题放在当下疫情期间,一个女孩的手紧紧握着白大褂的衣服。这幅作品主题突出,直接表达了对医护工作者的敬意,使人感受到抗疫的职责和使命。

图3 《送别》(桑建国作品)

三、创作抗疫作品的灵感和思路

在创作抗疫美术作品时,首先要先有立意。其主要是以记录疫情与抗疫为主,选择合适的角度展现抗疫英雄的奉献精神及幕后力量。中国画注重意境,强调绘画中的抒情美意,笔墨技巧要适用于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综合梳理创作思路,还要从日常的实践学习中总结经验,吸收外来艺术创作的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例如医护工作者、外卖小哥及患者亲属等角色,将材料的变革与观念转化成图像,完成最终的创作。

具体来说,从笔法上套讲求“骨法”,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从墨色之中找变化、找寻笔墨神韵;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多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想法,画中构图讲求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猜你喜欢

钟南山医护人物画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战“疫”英雄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