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反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
2020-03-04蒋燕陈红
蒋燕 陈红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266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慢性、致残性高的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睡眠障碍概率为72.4%,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状加重,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1]。通过生物反馈护理能够利用仪器将人们难以意识到的生理活动进行记录,使用视觉、听觉等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使用者有效地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通过有意识的进行纠正,另使用者的生理变化向着预期目标转变,达到放松患者神经的作用[2]。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物反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2.14±2.67)岁,病程0.8~4年,平均病程(2.83±0.61)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82±3.22)岁,病程0.6~4年,平均病程(2.34±0.5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病情诊断符合国际精神分类与分段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病程<4年;患者在入院治疗前未服用过抗精神类药物;患者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谈;患者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躯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具有自杀、自残、伤人等倾向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服用奥氮平进行常规治疗,使用初始计量应为5 mg/d[3]。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和护理。利用脑功能治疗仪采集患者的脑电波,运用多种视听方式进行实施的反馈,引导患者按照软件操作训练,放松患者的神经。每周进行4次治疗,20 min/次,连续治疗4周。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保证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完全放松身体,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5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或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药物的应用)进行检测。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当(P>0.05);护理干预后,2组的睡眠质量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分)
2.2 2组患者焦虑指数评分比较 比较2种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焦虑指数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睡眠问题是精神疾病常见的症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疾病、住院环境、作息、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睡眠障碍会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生物反馈技术属于物理治疗的一种,对焦虑、抑郁、自闭、解离症状、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等精神疾病均有效果[4]。生物反馈能够帮助建立器官活动于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系,实验通过为期四周的反馈治疗,有效帮助患者进行身体的放松,降低患者自主神经兴奋水平,抑制患者中枢觉醒水平,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延长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
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护理,利用生物反馈技术结合多种电刺激模式进行肌肉训练,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使患者身体放松,保障患者睡眠质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脑血管、心理功能,对大脑病灶区的代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脑部的微循环,恢复损伤的脑部神经细胞,便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5]。
实验使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指数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但主观性相对较强。目前临床上评估睡眠障碍的常用客观评估工具为多导睡眠仪,但操作性较为复杂,对患者睡眠有着较大的干扰,会导致患者的配合度降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的PSQI、SAS、SDA评分均有所降低,2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浅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均有所增加,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的降低幅度更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降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技术能够有效的安抚精神分裂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患者有效睡眠时间,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