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脉络考察、要义释论与特征省思
——兼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
2020-03-04赵富学
赵富学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从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生成轨迹和演进史线来看,基本都是蕴含在西方学者的各类教育著作之中。通过审视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目前针对西方古代和近代的部分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体育教育思想的专题研究较多,如学术界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方著名学者的体育教育思想,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出处和生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几乎都是从西方历史名人留存的教育名著中抽绎而来,这为研究西方体育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个新视点,就是从西方教育名著入手,系统考察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脉络,释析其核心要义,省思其生成特征,不仅可以丰富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史料素材和来源,还能拓展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视域和路径,对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全貌了解得更为深入和全面。
名著和一般著作存在区别,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董事会主席Modigran J Adler提出的名著选定标准,需要具备经久畅销、通俗易懂、价值久远、隽永耐读、启发教益、言近旨远6大特征(建华,1995)。根据这一标准,教育学界遴选出得到业界公认的西方教育名著已达100余部(单中惠,2018)。本研究按照教育史学顺序,通过对101部西方教育名著进行查阅和筛选,最终选摘出其中蕴含着明晰体育教育思想的94部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94部教育名著的作者由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家、数学家、军事家、医学家、神学家等不同领域的群体构成,他们均非体育专业出身,而是站在体育圈外来审视教育领域中的体育,因此不囿于体育专业视域对体育教育问题的限制。通过审视和解析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可以使体育学术界在探讨人类体育教育思想的全貌时避免固有思维和视角,进而梳理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探索其谱系生成,为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钩玄出新的图景与路径。
1 西方教育名著选取概况
学术界目前对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仍是以人物为主,研究方法多为在考察某人整体体育思想时剥离出其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对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针对性研究成果不多。截至2020年9月,国内关于西方体育教育思想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共有43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中关于人物体育思想的研究33份,整体梳理西方国家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5份,比较研究3份,以教育名著为视角的研究1份,研究数量偏少。本研究选取的94部西方教育名著,从约公元前370年至1996年,按照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中沿用的历史时期划分方法(史静寰,2014),将94部名著的研究史线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元前800—公元476年)、中世纪时期(476—1453年)、文艺复兴时期(1453—1689年)、近代时期(1689年—20世纪初)、现代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末)5个时期。其中古希腊古罗马时期3部,中世纪时期0部,文艺复兴时期10部,近代时期20部,现代时期61部。21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育名著数量少、争议大(张斌贤,2015),且对体育教育的论述比较欠缺,因此研究没有选取当代教育著作。本研究涉及的名著集中在近现代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西方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从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况来看,不同形态的教育观催生了不同视域的体育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类教育名著之中。
1.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名著的选取
公元前800—公元476年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政局变动频繁,学者们致力于通过教育建立起稳定、和谐、正义和完善的理想社会,体育教育则被认为是构建理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此时期教育名著选取概况详见表1。
表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教育名著选取概况Table 1 A Survey of the Sele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Aras
古希腊时期的西方教育名著有2部,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苏格拉底无著作留世,只存有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整理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因此不作为他个人的教育著作列入表1。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教育思想的百科全书(周采,2018)”。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教育著作中,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并行,是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重要组成内容。
1.2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名著的选取
由于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主要以宗教教育为主,产生的教育类著作主要宣传神学思想,因此,各种版本的西方教育名著目录中皆没有中世纪的教育著作入选,均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进行筛选。文艺复兴时期符合研究条件的教育名著共有10部(表2)。
表2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教育名著选取概况Table 2 Sele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10部名著的完成时间主要集中于文艺复兴时期末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凸显出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人文主义者作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言人,表达出了对教育中蕴含的自然、人性、自由、生活乐趣、创造活动的积极追求(单中惠,2014)。这一时期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也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特征,主张体育要培养可以多方面发展的能文能武的体魄健全、知识广博、能说能行的“新人”。10部名著中含有丰富的体育教育论述,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理想性。
1.3 西方近代教育名著的选取
步入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开始对古典教学内容和经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带有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教育思潮开始流行于西方国家。20部西方近代教育名著中既有经过教育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有通过总结作者自己的教育经历而得出的教育推论,还有带有空想色彩的教育设想,20部西方近代教育名著的选取概况详见表3。
表3 近代时期西方教育名著选取概况Table 3 A Survey of the Sele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in the Modern Period
这一时期的教育名著透视出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受教育者的身体教育方面,以增进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主张体育要培养儿童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并且要注重养成儿童的积极锻炼体验,塑造强健的体格以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1.4 西方现代教育名著的选取
从20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开始在西方国家兴盛,因此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这一时期,各级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教育尝试、批判、争论、仿效活动都可以在该时期所涌现出的教育名著中找到。61部西方现代教育名著的选取概况详见表4。
表4 现代时期西方教育名著选取概况Table 4 Sele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in Modern Period
(续表4)
(续表4)
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名著数量产生较多,其中的教育思想透视出实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体育教育思想也深受影响,体育被普遍视为学生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肯定性教育手段。通过体育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对个体及生活现实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能够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教育生活中。
2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脉络考察
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它们对每个历史阶段教育体系的贡献和价值不同。从教育史的视角进行审视,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脉络可以按照发端、展开、接序和拓展4个阶段进行考察。
2.1 粗线条的发端:直击健康身体与勇毅品德的培养
《理想国》《政治学》诞生在古希腊中后期,这一时期的雅典城邦已逐渐结束了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代,整个雅典城内部纷争不断,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民主制度时兴时废,频繁的政局变动带来的是无休止的逮捕、审判、处死、放逐、没收财产等,深刻地影响着学者们观察社会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整个社会混乱多变、无序争斗的现状,使学者们产生建立理想国家和社会的热切愿望,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又得不到当局的重视,因此,著书立说成为表达自己政治理想和教育愿望的主要途径。柏拉图(2018)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2003)的《政治学》中,都表达了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理想的公民,首要特征就是公民要基于健康、强壮、美德、正义。《理想国》中指出,开展体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天性,并能通过实际的身体锻炼使年轻人的成长与社会实践对接。《政治学》强调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年轻人需要经历劳累、困难、艰险、痛苦等因素对身体的磨练,才会拥有能够接受战争或其他实际工作考验的健康身体。在《理想国》和《政治学》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极大地肯定了身体健康的价值,认为健康的身体,有利于公民形成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的美德,无论身处何种情况,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克制身体及饮食上的不健康要求和欲望,进而能够谨守自己的职责范围,各尽其责,各安其分,全体公民团结协作,形成和谐稳定、共享共治的理想社会。
《雄辩术原理》完成于公元96年古罗马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产生的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已经波及了教育领域,因此,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雄辩人才,是昆体良撰写《雄辩术原理》的主要目的。《雄辩术原理》指出理想的雄辩家需要遵循自然的向导,在儿童阶段就要通过体育锻炼形成健康伟岸的身型和保持旺盛的精神力量,保障儿童能以清晰的头脑专心学习(任中印,2001)。该书透视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干扰其学业的不良因素,健壮的体格有助于克服野心、贪婪、嫉妒等心理,使儿童能够朝向具有高尚道德的雄辩家的德行看齐,成为善良、精于雄辩的人。
从3部诞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名著所呈现的体育教育思想脉络来看,理想的公民均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与勇毅的品德。健康与品德,既是《理想国》中判定公民是否能够形成坚定、勇敢、严肃、高贵气质的可靠根据,也是《政治学》中主张达善成德、节制勇毅、坚韧智慧等理想人格形成的坚实基础,更是《雄辩术原理》中精神饱满、庄重机智、果敢热情的“精于雄辩”之理想雄辩人才的有效养成条件。健康身体与勇毅品德的培养,可以视为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的发端。这种基于构念式粗线条的体育教育方式和过程,更多的是强调发掘学生自身的身体天赋与日后养成的生活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体育在这一时期被视为教育的一种佐证性工具,是帮助学生修炼品德、提升理性、形成思想的优质载体,具有浓郁的理想化特色和工具化倾向。但同时,体育教育只是作为追求理想社会、政治的辅助性教育方式,在实质上并没有与3部著作透视出的理想公民培养内容并列起来。作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发端,能够直击健康身体与勇毅品德对于理想公民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开章辟节对体育教育进行了专门化论述,为后期“凡教育必谈体育”的西方教育名著的思想脉络与特征提供了支撑。
2.2 理想化的展开:追求体魄健全与知识广博的结合
研究所选取的文艺复兴时期的10部教育名著,其内容表达出了对人文主义教育理想的推崇和向往,提出了经院式旧教育的弊端。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反映了作为新兴社会力量代言人的人文主义者,对充满健康、活泼、自然、人性、自由、生活乐趣和创造活动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热切期盼。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名著全面展开了对理想教育形态的大胆描述,更多的借助文艺的笔调和夸张的想象,抛弃了迂腐的经院式教条,改之以探寻如何培养体魄健全、文武兼备、知识广博、能言善辩的“新人”。这些新人既怀有崇尚自由的理想,也不乏尊崇德行的行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名著所呈现出的体育教育思想,更趋向于以健全的体魄修饰内在涵养,以广博的知识丰富个人内心。体魄健全与知识广博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世界的人”(蒙田,2016)。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名著反映出的体育教育思想,常与旧式的经院教育方式做对比,并且将体育视为开展“新旧”对比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这种说服既有其合理的内容,也充斥着这一时期体育教育思想特有的局限性。旧式教育存有严重的中世纪宗教教育烙印,拉伯雷在他的代表作《巨人传》中就嘲讽了这种死记硬背、关门读书、脱离实际、扼杀个性的旧式教育方式,认为旧式教育造就了大量虚弱、迂腐且无用的人。拉伯雷(2019)指出,通过教授学生体育和保健的方法,可以培养出身体强壮、思维敏捷、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善于思考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太阳城》则描述了所有的“太阳城”居民都具有健康的体魄,具备锻炼身体和保持清洁的习惯(康帕内拉,1980),与倡导禁欲主义和肉体罪恶的旧式经院主义教育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面向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的配合训练,渗透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名著所描述的教育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求青少年具备保卫城邦的身体素养和不惜为城邦居民牺牲自己的坚定信念。既是在充满宗教色彩的《基督城》中,也强调学生要在闲暇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并将体育锻炼与文化知识学习、祷告及虔诚的起誓并列为基督城内国家教育的3大组成部分,对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禁止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进行了批评,倡导学生在基督城内要接受体力与智力的双重锻炼和教育(安德里亚,2018)。
理想化体育教育的展开,蕴含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名著所力求呈现的理想教育形态之中。这种教育形态往往赋予体育理想化的教育价值,如夸美纽斯著名的《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的体育教育方式就带有很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大教学论》以专门的章节构建了理想的体育教育形态,要求体育教育要摒弃禁欲主义,保持学生的体魄强健、身体健康,为培养“百科全书式知识的人”奠定基础(夸美纽斯,2014)。《大教学论》还将体育置于德育和智育之前,这对体育在培养理想“新人”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来说寓意深刻。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延续了《大教学论》的理想体育教育目标和方式,并将体育内容提前至幼儿教育阶段。《母育学校》指出,要开发出集智慧、德行和知识为一体的体育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所有成长需求,能够使儿童自得其乐,并能强健身体,并使其更活泼(任宝祥,2004)。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化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既是对经院教育遗留下来的陈旧教育内容、落后教育方法培养不出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公民的强烈批判,更寄希望于体育能够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培养体魄健全和道德完美、有广博实用知识和高度文化修养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干练“新人”。
2.3 经验型的接序:侧重健康行为与锻炼方法的养成
20部近代教育名著,更多的透视出了科学教育与古典传统教育之间的彼此争论与相互批判。科学主义教育认为,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了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和经验,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李亦菲,2017)。古典主义教育则反击科学主义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体验和自由,造成学生的身体发展和道德素养不能配位(施常州,2011)。在体育教育方面,科学主义与古典主义争辩的焦点其实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化体育教育方式的延展和接序,不过近代时期的教育名著透视的体育教育思想更侧重于经验型的总结,强调学生掌握正确健身方法和养成良好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洛克(2014)的《教育漫话》开启了近代教育名著论证健康与教育关系的序幕。《教育漫话》对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非常重视,提出了衣量适当、冷水洗浴、学会游泳、户外活动、衣着轻松、饮食清淡、早睡早起、按时排便、慎用药物、节律自律等10条建议,并将健康行为习惯和良好锻炼方法的形成视为儿童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卢梭(2011)的《爱弥儿》则在儿童的穿衣、吃喝、睡眠、运动、防止疾病等健康行为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建议,要求儿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裴斯泰洛齐(2005)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指出,能够坚持锻炼和拥有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学生总是“容光焕发和彬彬有礼的”,锻炼可使“学生们发育良好,能够被培养成为人世间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男女”。《人的教育》中指出,要正确指导学生形成合乎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养成儿童自制、节度与协调的健康行为,使儿童能以丰富和饱满的身心状态,生气勃勃地投入校内外的生活(福录贝尔,2003)。《教育论》提出,要使儿童具有健全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必须纠正不重视儿童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的情况(斯宾塞,2005)。《人是教育的对象》则依据作者在生理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指出儿童要保持神经机体的有序运行,必须得到充足的休息才能走上理智和美德并行的健康道路(乌申斯基,2007)。这些带有经验性质的健康行为与锻炼方法的养成观点,论证了教育活动需要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健康行为与锻炼方法的养成,既接序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公民身心健康的重视和关照,也引发了近代教育名著对如何营造学校健康卫生环境而进行的持续讨论。《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幼儿园教育学》《人是教育的对象》《儿童的世纪》等著作都倾向于要求学校能建设符合卫生和健康标准的校舍,为学生提供一种清洁舒适、健康安全的学习与锻炼环境,这是保障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之基础。《十二年度报告》为了使学生健康安全的在校学习和锻炼,对学校校舍的通风和取暖、体育场地和教室的尺寸、课桌和座椅的种类、校舍的建筑位置、房间的窗户和灯光、操场和体育馆的选址与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要求(颜于智,2018)。近代教育名著透视出的注重儿童良好健康行为与锻炼方法养成的各类观点,是基于儿童本性的特点并依循“身心健康”的教育原则出发,力求使儿童健康行为和身体锻炼方法的养成上升为契合教育经验的教育成果,目的是让儿童不至于受到学校和成人的过分约束而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获得健康和体育锻炼知识,近代教育名著也非常关注教师自身健康素养的养成,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健康原理和身体锻炼技能,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和行为演化的自然过程,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儿童发展体力,增进健康,在健康行为和锻炼方法的养成过程中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儿童身体、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勇敢求实的生活精神,使儿童能够有秩序的健康生活。
2.4 融合式的拓展:强调体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趋同
现代时期符合研究条件的西方教育名著共有61部。这一时期的教育名著普遍崇尚“平等”“自由”的教育原则,往往从保障社会和谐的视角出发,融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强调教育在国家和社会中应该享有的地位和权益。这一时期教育名著推崇的教育价值指向于通过教育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望,主张从教育中吸取一切有益人类发展的素材,使人们过上一种更和谐、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吴林,2006)。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遵循着教育的整体价值取向。从20世纪初开始,欧洲和北美开始在学校普及体育教育,尽管体育教育在不同国家的开展方式有一定差异,但有着相同的开展价值和动机,这种趋同性普遍反映在不同国家的代表性教育名著中。例如,德国的教育名著普遍强调对儿童进行早期体育教育与训练非常必要,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运动技能对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将是最有意义的教育刺激。法国的教育名著倡导体育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应对未来生活的身体基础,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儿童秉持共同的思想、规则和精神,为未来的集体生活做好准备。美国的教育名著指出,丰富的学校体育活动可以抽绎出学生人性发展中的共同要素,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学生进步学习和理解世界的基础活动。
现代西方教育名著中对于体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层面的指导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融合了体育与其他学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拓展性地提出了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要领。《实验教育学》力图融合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道德和伦理学的规律及规范,主张通过实验、统计和系统的观察来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拉伊,2007)。杜威(2011)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学校体育的关键在于融合和拓展各类体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锻炼指导和新的锻炼刺激,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能够持续乃至终身保持,为学生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身体条件和基础。《教育原理》提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个性与社会、天性与环境、自由与纪律、游戏与工作、兴趣与努力、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融合性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校的教育计划和方案(沛西·能,2005)。《教育与美好生活》提出体育的目的应是为培养学生具备理想的品性服务,通过体育可以使学生具备活力和勇敢、敏感和理智的特征,强化学生在身体、情感和智力方面的融合性发展(伯特兰·罗素,2017)。《教育之根本原理》主张学校体育要促使学生将健康的身体、均衡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闲暇修养、智慧修养融合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的综合体,帮助学生不断适应变化的时代(单中惠,2018)。可见,现代教育名著中反映的体育教育目的更多的是与教育的人才培养取向保持一致,维护了教育活动在其价值方面的多维度体现。学校体育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和指导,成为理解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活动的重要学科力量。
现代教育名著中完整的反映了20世纪以来体育教育理念的演变历程,趋向于使学生接受适合且科学的体育教育和健康训练,经验型和理想型的体育教育思想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完全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有过科学论证和实验的多元体育与健康教育类型,学校体育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趋向逐步一致,虽然有的著作中流露出允许学校有权限去调整和改造体育教育方式,但对此权限均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体育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名著中充满活力的热度元素,融合了体育教育的优秀历史传统,拓展了体育教育的开展方式和生存空间,体育教育已经逐渐脱离了只是“教育附属品”的身份,开始成为完整的现代教育论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
3 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要义释论
西方教育名著从不同角度指出了体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包含了生命与健康的规律、游戏与体育锻炼的方法、健康与卫生习惯的养成、充沛精力与饱满情绪的保持、体育教学法的研讨等方面的内容,其要义可以从健康、游戏、锻炼、保育、教学、军训等6个方面进行阐释。
3.1 崇尚强身健体,健康置于首位
崇尚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是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体育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则是理解这条主线的重要路径。通过体育的手段,使学生的身体接受相应的锻炼和训练,进而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适应教育活动的节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通过体育和保健的手段获得健康,并且将健康置于教育的首位,是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儿童获得今后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健康体魄,而且对于儿童的其他各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将健康视为儿童今后幸福生活的获取条件和事业成功地获得前提,与目前教育学界所倡导的健康观一致。《教育论》认为,渗透健康教育的体育锻炼,应该是一条想成为一个真正教育者的人,必须仔细摸索和深入探究的教条(斯宾塞,2005)。从教育名著中的健康理念诞生之始,健康教育就已经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引导和支持体育教育活动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贯穿在各历史时期的体育教育思想之中。
3.2 创设游戏活动,推崇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儿童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关于儿童养护与教育的西方教育名著,无一例外地对体育游戏的价值、方法进行了大篇幅的述论。许多名著的作者已经意识到,体育游戏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好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而且可以成为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蒙台梭利,2015)。体育游戏的功能被教育家普遍认同和赞赏,尤其是在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著中,特别指出幼儿体育游戏,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身体力量,而且显示出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培养了共同的意识和感情(张鹏燕,2012)。
体育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重要组成,被福录贝尔视为与语言发展同样重要。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使儿童轻松的练习和训练自己的运动技能,而且有利于为儿童开拓一条新的探索周围世界的通道。在体育游戏中,通过合作能产生的儿童之间真正的友爱(王小溪,2009)。西方教育名著中对于体育游戏的推崇,还在于其可有效预防儿童情绪抑郁和生活懒散,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具备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和强健的精神及肉体。由于体育游戏发挥出的独特教育作用,在教师和家长的特别指导下创设的各类体育游戏,可使儿童能够得到身体、精神和气质的滋养,发展和表现出儿童纯洁本质的素质与潜力。
3.3 强化锻炼方法,夯实身体根基
由于西方教育名著中各自描述了所设计的体育锻炼场景和方法,学生们情绪高昂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心情愉快的在各类锻炼场景中游戏。专门的体育锻炼时间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及发展自己的体育兴趣、形成自己的锻炼方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西方教育名著展现出的锻炼观来看,将锻炼身体取得的“美观、矫健、轻捷”体态视为来自学校教育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彭辉等,2018)。部分著作更是提倡强化身体锻炼方法,重视锻炼标准,夯实身体根基,在固定的时间中刻苦的参与体育锻炼,以便强身健体和保家卫国。
丰富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心灵的发展,《论教育》就专门讨论了儿童在投掷、捉迷藏、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尝试将身体锻炼的不同方法与儿童对社会的适应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金耀,2019)。部分著作倡导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勇武、矫捷、雄健、活跃的公民,并且建议在体育锻炼中取消性别之分,提倡男女锻炼权利平等。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儿童的身体快乐程度,使儿童成为身体合度、气宇轩昂、体格魁梧、秉性温良的有良好身体根基和修养的人(单中惠,1996)。西方教育名著对身体锻炼的崇尚,秉持的是一种对锻炼所具有的特定认识,认为锻炼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力量,在锻炼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力量同样值得尊崇,培养出的集体意识和感情更是值得肯定。
3.4 重视优生优育,探索保教一体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谈体育教育,是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一大要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从这一视角阐释体育教育问题的教育名著。亚里士多德(2003)的《政治学》中就提出,体育需要健康的身体,应该从下一代的出生之前就要考虑,以法律规定婚配制度,保证男女在最适宜生育的年龄生育健康的下一代。曹晓敏等(2014)的《母育学校》提出,孕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学习一定的生育和保健知识。探索“保教一体”的优育制度,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名著中,倡导通过优良的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与手段,及时引导儿童做适宜于他们肢体发展的各种运动,使他们尽早形成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
优生的观点早在《理想国》中就已经提出,其中指出,良好的优生制度和儿童公育制度的建立,是培养未来健康、勇武、矫健理想公民的前提(柏拉图,2018)。《太阳城》规定,体格匀称、美貌的女子只同体格匀称、健壮的男子结合,肥胖的男子与消瘦的女子结合,反之亦然,为的是使他们能得到有益的平衡,为生育出健壮的下一代提供可能和基础(康帕内拉,1980)。在优育方面,西方教育名著中列举的儿童公育、自然主义教育、恩物游戏、保健教育等方式,都反映出了健康儿童的培育对于未来公民获得强健体魄和国家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保育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儿童养成和遵守一定生活规律与制度的习惯,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并成为今后进行规范化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基础。
3.5 改造体育教学,丰富教法体系
从古希腊时期教育名著反映的体育教育活动可以看出,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造和变革,是探索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要义的一条重要线索,并形成了相应的体育教法体系。亚里士多德(2003)的《政治学》指出,理想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适宜于具有最良好的体质又最优越的生活条件的人们的最好教练方法。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名著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集中于探索适合不同体质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指出了为大部分不需要具备参加体育竞赛所需运动技能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程度较低的体育课程,而且倡导探索适宜于大多数学生体质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这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西方体育教学中的完整体现。
西方教育名著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也有明晰的要求,《人是教育的对象》提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智力以及想象力,锻炼并发展儿童独立运动及发现新事物的能力。《爱的教育》指出,通过运用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儿童能够深刻的调整和体会自己的运动行为,并从运动中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不仅得到体力上的锻炼,还能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冯文全等,2018)。近现代的西方体育教育名著中透视出,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形成,使儿童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的本质和目的,以丰富的形式感受体育学习对自我身心的改变,丰富了儿童的体育学习感悟与经验,加深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理解,激发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更大兴趣与热情,使儿童了解了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他们将来的完满生活做好了准备。
3.6 军训联结体育,拓展体育功能
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前教育名著中描述的体育教育,大部分是与军事训练联系在一起的,体育教育的功能拓展到了军事训练领域。通过体育锻炼促使公民的身体更加强健,有目的的习练军事战斗技能,承担抵御外敌入侵的责任。《理想国》指出,公民要接受体育和军事教育,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打仗,得像猎犬一样,一起狩猎,一起追逐(柏拉图,2018)。《乌托邦》崇尚军事体育锻炼,以便公民具备保护本国领土、援助友邦、解放在暴君统治下的民族的能力(托马斯·莫尔,2020)。《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指出,通过军事体育教育,使王子在和平的时期也不忽视军事训练与体育锻炼,具备勇于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精神(单中惠,2000)。由于体育的功能已经完全拓展到了军事训练领域,使培养雄健、活跃和善于使用各种武器的战士变得越来越普遍,最终成为忠诚于国家的勇敢卫士。
体育功能朝向军事领域拓展,使军事训练成为体育教育的常规内容。《太阳城》指出,每一个太阳城的公民都有保卫祖国的义务,他们从小就应该进行军事体育锻炼,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能够使用各种先进的武器,掌握灵活多变的战术(康帕内拉,1980)。《基督城》要求公民从小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学会使用兵器库的武器,能够完成越野、赛跑、冲锋、格斗等基本防卫任务(安德里亚,2018)。军事训练与体育教育的联结,是文艺复兴以前西方教育名著透视的体育教育思想的一大要义,其目的主要是维护理想中的家园不被外敌侵略,军事体育的训练内容和体育教育联系在一起,内容相通,方法相同,这与同时期的战争形态和社会制度关系很大,由于军事训练目标和内容的大量融入,这一时期体育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
4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特征省思
94部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既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也有其对体育与教育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体育对人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具有鲜明的结构和内容特征。
4.1 寓体于健:健身与保健的领域被扩展和延伸
将体育寓于健康教育之中,是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一大特征。《理想国》《政治学》《教育漫话》《爱弥儿》《太阳城》《巨人传》等教育名著更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健康涵盖健身和保健2个主要领域,健身主要通过名著中提供的各类锻炼方法来实现,保健主要从饮食、卫生、睡眠、衣着、住宿等方面予以开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儿童产生怠惰、萎靡、迟钝、缺乏生气的现象,转而造就勤勉、敏捷、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人。
在西方教育名著中,健身与保健的领域被有意识的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健身包括了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军事训练等和体育有关的内容,保健涵盖了养育、保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生活习惯等领域。各类型的体育活动被视为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体育的健康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和拓展,反映了西方教育家们认同体育与健康在他们所创设的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从教育的视野看体育,体育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将来社会独立的个体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形成和造就理想的健康公民,为适应理想社会的工作和实际生活做好身体和健康方面的准备。
4.2 达德成善:体育的德育功能得到肯定和认同
追求身体、德行、理性和自然的统一,达德成善,至善修德,是西方教育名著对体育德育功能的系统总结。从《理想国》开始,体育就与人的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紧密结合在一起。体育使全体公民团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人的理性、激情和欲望能够各安其分、和谐共存。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名著认同体育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完整,引导着人的德行取向于正当高尚,如同趋向至善一般(尹树来等,2018)。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健康体魄,有利于人从事高尚的活动、产生正派的思想以及形成独立的情感,表现出勇敢的个性。
体育达德成善的德育功能同时也得到了近现代西方教育名著的肯定和认同。《人是教育的对象》指出,体育教育实践与学校教育活动对人所发挥的全部影响能极大的改变人的身心活动的先天特性,刺激形成人的良好德行(乌申斯基,2007)。体育使国民朝气蓬勃而不囿于旧习,促进国民身体安乐、道德高尚,渗透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发展国民的天赋能力,是一个文明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赵岷,2017)。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公正、博大和人性的观念,注重指导学生遵循既定的道德规范去开展和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育鼓励学生逐步获得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品德、情绪的有序处理能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的探索与领悟体育的德育价值和功能。
4.3 内外兼修:智育体育联系地更加频繁和紧密
关于智育与体育之间联系的论述在西方教育名著中普遍被提及。《政治学》认为体育与读写、思辨等智育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从事政治活动和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乌托邦》把培养青少年的身体素养与关心他们的读书求知视为同等重要;《母育学校》强调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社会和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能力;《工作学校要义》指出人类精神的成果大都来源于身体活动或身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智慧;《教育原理》认为各式体育游戏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创造性活动的典型表现。内修智、外修体的内外兼修方式,是对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与教育之间关系特征的最好诠释,使完善身心与完善情智能够同步进行,使学生具备活力、勇敢、理智的美好品性。
通过内外兼修,使教育活动在身体上、智力上和情感上能够以更加适当的方法关心儿童,身、心、情、意等资质的形成,是教育帮助儿童打开认识世界的钥匙,由教育主导的、智育和体育频繁和紧密联系的各类活动,是培养具有活力和理智等特性的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西方教育名著之所以倾向于对智育与体育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刻的认识和阐释,透视出教育需要从多方面辅助和要求儿童体育和智育皆不可偏废,这种认识对于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4 由表及里:认识体育的路径逐渐科学和合理
早期西方教育名著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无不充满了个性化的色彩和经验化的倾向,认识体育的路径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书面论证中。到了近代中后期,由于大量教育名著中开始使用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手段研究学校教育问题,研究的科学程度和深入程度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借助科学手段来进行改良和推进。《教育科学的基础概念》《一个被称为学校的地方》《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等著作中,主张采用教育实验的方法来考量包括体育在内的各学科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合理性,科学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被大量的介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界对体育教育的认识逐步深入化,浅层次的体育教育经验逐渐接受改造和变革。教育工作者开始总结科学和合理的体育教学规律,并从中引申出相应的体育教学体系,力争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个基本成分和环节都能够科学与合理的发挥育人作用。
4.5 体劳结合: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联结和互融
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结合,大量的体现在苏联的教育名著中,这些著作展现的体育教育理论是依据马克思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提出的。马卡连柯(2013)的《教育诗》认为,正确处理劳动技术教育与体育的联结问题,在给予学员健康身心和高级熟练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经营者和组织者所必备的多种品质。马卡连柯(1997)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提出,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紧密结合,可以有力地决定人的发展,它们都属于教育的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2014)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认为,教师组织儿童在野外进行劳动和观察自然现象,既可以发展儿童的体力和身体素质,还可以拓展儿童生活与生产知识及能力。巴班斯基(2007)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指出,劳动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以统一起来,通过对学生掌握的劳动与运动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可以及时调整二者的比例。体劳结合,更多依据的是劳动与体育都需要一定的体力活动为基础、要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理念,这一理念对苏联时期的体育教育乃至我国全面学苏时期的体育教育理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倡导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联结和互融,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作引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3部教育名著对体劳结合的问题也有提及,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工不是非常专业和明显,因此内容相近和形式相似的体育与劳动教育有时会被合并在一起提及。苏联时期的教育名著基本都会提及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结合问题,体育被视为激励人创造性劳动的潜在力量,可以诠释劳动生活的意义,进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美的力量(孙晋超,2019)。但很明显,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虽然有某些关于体力消耗方面的相似点,可由于目的和指向不同,因此二者存在质的区别。但体劳结合的教育理念乃至受其指导的教育改革活动却在西方教育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这也是西方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大特征。
4.6 并行推进:纪律规则与集体教育跟进和强化
纪律规则和集体教育是西方教育名著呈现的体育教育内容的延伸部分,与主要的体育教育论述并行推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名著就指出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出遵守纪律和规则的公民,如果一个公民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身体训练,并且在任何身体训练中都始终善于选择正确的行为,他就是一个守纪律和守规则的人(范颖,2017)。遵守纪律和规则是为了避免学生成为“利己主义者”,这就要求在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小就融入集体之中。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儿童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人(原颜东,2017)”。
纪律规则与集体教育并行推进,在体育教育中不断被强化。纪律规则与集体意识是儿童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受规则和纪律的约束,儿童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可以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任务,进而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蒋菠等,2016)。集体体育活动中的依存和服从关系、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集体的作风和传统、纪律教育等,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其抵御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曾玉山,2016)。虽然西方教育对儿童个性化的发展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但和其强调集体主义教育的口吻并不相悖。西方教育名著中对体育教育中的纪律规则和集体主义的推崇,是认识到了纪律规则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是可以并进的。在集体体育活动中,严格的纪律规则可使集体体育活动的指向更加明确,有助于儿童形成善于服从、勇于负责、乐于接受集体任务的良好品质,逐渐习惯过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使自己在实现集体和团队的目标中健康成长。
5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
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丰富体育教育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特有的内容特征和结构特点。根据陶水平(2019)提出的学术思想谱系建构模式和米歇尔·福柯(2019)提出的学术思想谱系建构程序,按照西方教育名著中不同历史时代对应的体育教育思想要论,以相应的名著作为支撑,可以生成西方教育名著中的体育教育思想谱系,这对于更加清晰的认识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发展轨迹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94部西方教育名著的历史分布及要论特点进行总结,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为时代顺序,以强身健体论、健康生活论、教学改造论、交叉融合论、全面发展论为内容要论,在每个历史阶段的相应著作支持的基础上,生成了西方教育名著中的体育教育思想谱系,谱系中的5种内容要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时代特征(表5)。
表5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Table 5 The Pedigre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in Wester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强身健体论是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生成过程中的活跃论点,其中包含的倡导强身健体、强化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塑造强健体魄的观点广泛渗透在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中。倡导强身健体与塑造强健体魄表明了西方教育对体育强健身体功能的重视和肯定,强化锻炼方法和养成锻炼习惯则表达了西方教育界期望通过良好的体育锻炼与熏陶,使受教育者能够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和习惯,进而为个人的终身发展做好身体准备。
健康生活论展示了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生成的又一要点。不同历史时期的健康理念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都表达出了对于受教育者健康生活的期许。通过学校教育生活和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方法,学会基本的身体保健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是各个历史时期教育名著中提及的健康教育的重点。健康生活融合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培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各类健康新人,是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生成过程的重要指向。
教学改造论是基于体育教学的视角,对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教学要素进行了汇集和总结。打造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体系,变革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目的,都是为更好地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的体育教学现状。各式体育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最终都要通过教学的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西方教育名著中透视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造和教学内容变化等,主要指向于促进学生身体素养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不同名著提供了多元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造方式和变革途径,成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生成的重要教学支撑。
交叉融合论是在体育教育中集合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规则意识形成、军事训练等内容共同为培养学生服务的一个重要论点。在西方教育名著中反映的学校教育的诸多形式中,只有体育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这些内容有序地融合在一起,并发挥出它们的最佳教育效果。各时期的西方教育名著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通过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合纪律教育,交叉军事训练,强化集体主义,树立规则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成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生成的重要保障。
全面发展论通过抽绎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使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不同层面和方式交叉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交集,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优质的方法。体育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学生身心素养、融入道德教育、结合劳动教育、兼顾智育美育等途径,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历史阶段和不同名著中对于体育与其他各育联合育人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联合方式和程序,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给予了有力的助推。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既受早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浸染,也集中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早期科学教育思想的特征,使谱系生成的早期阶段中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谱系生成的中期阶段对应的教育名著受到绅士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熏陶,对身体解放和健康素养的理解更为透彻,但也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和空想成分。贯穿于近现代时期西方教育名著中的要素教育思想、功能主义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等,通过提供明晰的教育通路,将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拓展了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广度和深度,使其方法更加合理,程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育人效果和推行价值更加明显。
6 结束语
西方教育名著对体育的认识基本都是基于教育学场域,因此和体育学场域对于体育教育的传统认识相比有一定差异。作为研究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通路,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对近现代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整理开发力度不够,大量西方教育名著中蕴含的体育教育思想尚未被完全发掘出来,空白点较多。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剥取”视角和方法不一,一些看似迂阔、不合时宜、与时代不合拍的体育教育论断中不乏隐含的发人深思的远见卓识,不应轻易否定和轻视,需要秉持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态度,开展对比甄别与领悟分析,进行理性的梳理与认识。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亟需从教育史学的角度对蕴含在西方教育名著中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系统串联和专业分类,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借鉴和批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