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性不是你不守规则的挡箭牌
2020-03-04Scalers
□ Scalers
经常会有人问我:“Scalers,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坚持每天写作?我总是事情很多,忙不过来。”我通常会说:“你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想太远,只要今天写明天写,可预期的未来每天都写,慢慢就可以做到了。”然后对方就说:“但是我觉得每天写太死板,我希望用更灵活一点的方式……”我只好说:“那您去继续找一种灵活的方式吧,找到了告诉我。”
我读过一本书,书名是《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书中介绍了设计的对比、重复、对齐、邻近四个原则,然后用这四个原则列举了一些好的设计与差的设计示例,并进行对比;书中还强调了只有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有好的设计。
书的结尾处,作者开始引入一些故意打破以上原则的设计,反其道而行之,而且仍然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作者写了一句话,大意是,前面强调的规则在某些场景下可以被打破,但是有一个明确的前提——你必须清晰地知道规则是什么,并且可以持续地遵守这些规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引入灵活性。
有时讨论问题,我说了一个观点,有些人马上就说这个观点太死板,不够灵活。这种时候我总是想说,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你可以看看自己每一天,有多少时间本来应该遵守规则,却在拿灵活性当挡箭牌。比如,你给自己定的规则,是每天晚上都要去跑步,然后某一天突然懒劲犯了,就告诉自己,今天灵活调整一天。于是你就没有遵守规则,用灵活性来“补位”。
当然反对者认为,每天跑步很辛苦,人是要休息的,所以怎么能没有灵活性呢?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讲是没错,但是在思考逻辑上却走入了误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动摇对规则的遵守,而不反思规则的制定。
我的观念是,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一定要训练自己的靠谱性,毕竟遵守规则是挺有难度的一件事。而成长也许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规则,然后持续行动,遵守规则,不断兑现、不停做到的过程。
一时冲动去做一件事情容易,而把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地做好,做上个十年八年甚至更长,不是仅凭冲动就够了。
作为生活的初学者,我们遵守规则的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如果我们用严格一点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规则,训练自己言行一致的能力,这并不过分。
既然这样,就不要大言不惭地说“灵活性”了。“灵活性”更多是高级的驾驭,本质上也是遵守规则的,可能是更深层次的统一的规则,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如果我们连遵守规则的基本功都没做好,就大谈灵活性,唯一的结果就是,乱了章法,没了节奏,浪费了时间,丢掉了未来。
我们学习任何专业,其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拿着教材,一页一页地看,一段一段地理解。这样打下的基础会非常扎实,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非常多的可能性。这本来就是一名学习者应该有的态度和应该遵守的规则。
但如果学习者不沉下心来多琢磨一下教材里面的逻辑论证分析,却总想着要灵活一些,想着往前跳,想着如何一天读一本书,想着听不同人的分享,想着一股脑儿地去凑热闹,在没有完全吃透一些基础规则的前提下,开始嫌弃那些“墨守成规”的行为,开始谈论一些灵活、快速的学习途径,然后反过头来说,这个教材早就过时了,或者直接说老师讲得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被“灵活性”蒙蔽了双眼,连规则都开始遵守不了了。
如果你的生活轨迹,每天都是所谓的“灵活”,那你和漫天飞舞的柳絮,和随风倒的墙头草,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我们需要对规则有一些敬畏,投入自己的资源去遵守它,至少塑造出能够遵守规则的“肌肉”,这样你会有很高的信用。如果我们习惯说话不着边际,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了。
老祖宗讲“外圆内方”,遵守规则的能力就是核心的“方”,而灵活性就是在“方”构建好的基础上,扩展出的“圆”。孔子做到这一点,花了70 年的时间,你觉得自己会比孔子更有成就吗?当然你会说:“我不要做孔子,所以我不用这么麻烦。”我只能说,你又在谈灵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