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3-03黄徐炜
黄徐炜
摘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政府、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因素,并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企业提供新型的融资模式。当前我国企业在融资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等。本文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融资进行研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下对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让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前言:
企业是经济转型与升级中的主体,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企业急需融资来摆脱困境。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并推动了商业银行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重选择。互联网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而要想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解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融资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其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为此,相关人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的为互联网金融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很多融资操作手续只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就可以了,相比较于之前传统的纸质化,大大提升了办理的效率。当企业需要融资时,企业只需要按照互联网金融上所给出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详细填写所需要的资料,就可以完成融资业务的操作。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企业融资节约了手续费、资料费、人工费等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时间,短时间内让企业融资成功,避免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融资,各个方面的成本都有所下降,節约了更多的资金。
(二)强化了支付方式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大大方便了支付方式,人们只需要在网络上操作就可以进行支付,不需要通过各种手续完成支付。但是,在便捷的同时,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也是必须要进行关注的重点。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金融体系,虽然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给予了互联网金融更大的发展动力,但是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对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产生着影响。目前,网络黑客还处于猖獗的状态,为了保障支付的安全,企业有必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避免被非法支付网站所欺骗。庆幸的是当前对于网络支付安全研究出了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等手段,大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成本较高,融资基础缺失
银行在向企业放贷时,必须综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以及企业的状况是否有能力进行融资,以评判出自身所需要承担的信用风险。为了能够降低自身可能承受的风险,银行一般会提高企业的贷款利率。此外,还有一些自身条件不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企业,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只能通过民间借贷,但是这些民间借贷的融资费用往往会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从而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融资基础缺失,企业规模较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都不完善,很难进行融资。加之企业竞争力与企业自身的规模存在一定的联系,中小型企业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即使是融资成功也很难真正摆脱当前的困境。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信用评价标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企业融资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再向银行贷款时,由第三方根据企业的情况出具详细的评价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反馈到银行,银行根据报告的内容确定是否向企业放贷。详细的评价报告能够有效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银行对企业有详细的了解。但是,在对企业出具详细的评价报告中有着非常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信息收集和披露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准确完善地获取到企业的信息。而且部分企业还未纳入到我国的征信体系中,很难了解到企业的真实信息,加之我国缺少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在主观上会受到企业的影响,导致企业的信用评价报告内容不真实。
(三)缺少适合企业的金融产品
虽然银行的经营业务与企业不同,但是经营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以保障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其发展。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在存款利息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需要保障其贷款利息最大化,这样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而为了有更多的贷款利息,银行一般会选择规模庞大、征信高的企业进行放贷,而在选择中小型企业时往往会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融资,中小型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扶持,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小型企业一般资金需求比较快、变动性较大,但是目前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很难有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产品。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建设征信系统,不断提高信用度
征信系统是介于企业与融资平台之间的第三方,是对企业进行信用度评价,并向融资平台出具详细评价报告的系统,它是解决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难的主要途径。但是,征信系统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互联网金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融资机构,通过推出各种理财产品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来源于个人。同时,互联网金融会将吸纳的资金用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投资者在投资时,出于对自己资金负责的观点,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情况来明确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以便对自己的资金进行监管。而想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征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确定是否可以向其放贷。就网上金融机构而言,为更好的降低企业的损失,可以建立企业认证环节,当企业提出贷款时,就要采取措施考察需要贷款的企业的信用数据,查看企业以往的交易记录以及信用额度,通过信用情况、经营情况等判断是否予以贷款、贷款额度又是多少。企业协会也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如实地向征信单位提供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二)降低企业准入条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对企业给予扶持是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快融资的重要基础,企业发展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地政府要给予企业融资足够的支持,譬如帮助金融机构宣传推广、颁布相关扶持政策、协调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等。鼓励人们积极建立集合票据发行机制,对于一些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产品要加强宣传推广,以便更好地保障金融机构开展工作。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者的职责,加强融资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中介机构之间的交流,监督并协助各机构的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中小型企业专项基金,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的支持,让中小型在发展民生发面作出更多的贡献。企业融资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以往企业融资的情况来看,经过各种条件筛选之后,100家企业只有30家左右能够获得融资的资格,其他企业只能面临资金链中断的窘境。因此,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企业获得融资的资格,我们需要适当降低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如降低抵押物的比例,帮助企业达到发债的要求,以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发展。
(三)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企业在日常经营發展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开展,对此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1.企业需要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流动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想要获得充足的流动资金除了正常的经营管理之外,还需要获得银行的融资准许。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与人民银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做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征信信息共享,对企业融资开展强力的风险管理,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来有效避免风险的影响。2.提高各部门的监管力度。金融机构要依据当前对企业所规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并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派遣专门的监管者监督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避免存在一些人为疏忽所导致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基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之上的,但是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要加强技术的研发,以应对后期出现新的问题。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走入误区,更快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四)完善互联网交易的相关制度
完善互联网交易的相关制度是保障互联网安全交易的前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交易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相关的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互联网交易提供保障。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必要对企业的资质进行一一审查。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中小型企业弄虚作假,虚报实情来骗取资金,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防止一些资质较差的企业浑水摸鱼,损害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益,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信誉。为了保障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借贷双方都需要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上完善各自的信息,不得伪造信息骗取资金,一经发现永不允许进入互联网金融平台。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还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对于用户之间的交易要进行严格监管,监测是否存在一些违法行为,保障交易的合法性,这样才能保证借贷双方的利益。
小结:
总之,企业的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是当下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融资的难度,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9(3).
[2]唐海成.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36):76-7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