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3-03马艳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语文

摘要:学生是否具备问题意识,代表学生是否具备探究能力。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教学经验,从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营造宽松的提问气氛以及创设教学情景这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

引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围绕着问题意识、纵观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去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残留着应试教育思想,因此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没有给学生提问的平台,学生也没有提问的意愿,最终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薄弱,最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中。

一、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对比学习,通过对比观察出两篇文章的不同,然后才能够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后,教师就可以以这篇文章为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进行提问。“《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虽然表达的思想有所有不同,但是这两篇文章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然后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篇文章,找出相似之处[1]。比如,有些学生就说《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在主旨上相似,都是以“亲情”为主题。还有些学生说在写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将慈母、父爱的事例应用其中。但是学生在通篇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选择的角度有所差异,进而学生在观察到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时,也会产生疑问“如果用《慈母情深》的写作结构来描写‘父爱会怎么样。”

(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学生的提问思维和问题意识并不成熟,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首先,小学语文不仅要学习古诗词、同时还涉及到民间故事以及人物传记。因此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以“民间故事”为主题,通过讲解《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教师讲解完这一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民间故事”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民间故事是真实的,只不过是运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故事”是虚假的,比如“牛郎和侄女的故事太具神话色彩,不真实”。教师给学生提问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民间故事[2]。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在学习完《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有些学生还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甚至还有些学生想续写民间故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牛郎织女》为蓝本续写民间故事。比如,有些学生写牛郎和织女用“月光宝盒”将时间倒流,然后躲过了王母娘娘的追捕。然后有些学生对这个改变不满,就提出其他结局。在续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进行头脑风暴,进而在以后学习小说或者故事类的阅读篇章时,也会在内心提问自己“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有没有改编的空间”。

二、营造宽松的提问氛围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在传统课堂上都是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现阶段要转变提问角色,让学生自己學会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下这篇文章,然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老师吗?”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提问教师,因此教师可以点名,“强迫”学生提问。比如有些学生就问“第二次赛马的时候,马的顺序都换了,难道齐威王看不出来吗?”“如果齐威王识破田忌的计策,那么他也会调换马的顺序吗?”,虽然让学生提问有时候会偏离教学目标,但是也能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习惯,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奠定思维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章节或者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提问。比如《将相和》这篇文章就是让学生掌握“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完璧归赵的成语来源于哪个典故”、“文章中的哪部分体现‘和为贵的思想”,“蔺相如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二)运用小组教学互相提问

教师与学生会有“代沟”,再加上“尊师重道”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学生不敢对教师提问。因此教师运用小组教学方式,让学生互相提问。比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解读“绩麻”、“耘”等词的含义,并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的中心思想。在上课时,教师指定某一个小组讲解这首古诗,其他小组在座位上寻找漏洞,并进行提问[4]。讲解的小组先朗读了一边《四时田园杂兴》,并将断句和读音的问题标记出来,同时分析诗中的“桑阴”、“供”、“童孙”等重点词汇,并阐述诗的意境。在该小组讲解完成后,就有小组提问“‘杂兴是什么意思,是古诗的题材吗?”、“该诗只是单纯的描写农民的田园生活情景吗?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如果讲课的小组解答不出来,其他小组也可以回答。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纳入其中,鼓励学生提问。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氛围、教学情景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罗艳.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4):85-85.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马艳华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