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需科学监管,但不必急于否定
2020-03-03贺达源
贺达源
社区团购大战愈演愈烈,舆论对社区团购的讨伐也越来越重,大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南都周刊前不久发起的微博投票显示,仅18.2%的人对社区团购持正面评价。社区团购作为一种互联网新业态,对其烧钱补贴的无序竞争应该科学监管,但大可不必急于否定,甚至一棍子打死。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妨给这种新业态多一些成长空间。
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针对社区团购的评论文章发布后,舆论对社区团购的讨伐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巨头退出社区团购”的假消息甚嚣尘上。事实上,人民日报此文并非否定社区团购,只是提出“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另外,10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一文中,也提到了市民通过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购买日常食品和用品的正面案例。
社区团购并不是一个新事物,2018年前后就短暂火过一阵。但由于当时订单密度不够高,社区团购平臺接连出现倒闭潮。疫情以来,不少用户开始接受预售制的社区团购。订单密度的激增,让几大互联网巨头重新看到了社区团购的价值和前景,纷纷加速布局,烧钱补贴随之而来。
从打车大战到外卖大战,烧钱补贴一直是互联网公司抢占市场的常规手法。大型连锁超市等传统业态,也经常通过少量几件特价商品吸引客流。但过度烧钱补贴确有不正当竞争嫌疑,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该科学监管,厘清哪些是正当的拉新手段、哪些是为了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不准“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排除、限制市场竞争”。但指南中也提出,“平台经营者低于成本销售可能具有以下正当理由:(一)在合理期限内为发展平台内其他业务;(二)在合理期限内为促进新商品进入市场等”。由此可见,市场监管部门对“低于成本销售”这一行为的态度也是非常慎重的,因为监管过松不利于竞争公平,监管过严又不利于市场效率。
1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为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会议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再次强调依法加强社区团购价格行为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规范社区团购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确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这一举措即是市场监管部门对社区团购平台有序竞争的引导。
对社区团购烧钱补贴的无序竞争应该科学监管,但社区团购的问题还远没有目前舆论担心的那么严重。近日,一篇题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理性来看,社区团购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至少现阶段还无法达到大规模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程度。社区团购属于零售业。艾媒的报告预计,2020年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将会实现翻番,超过720亿。而2019年,仅沃尔玛(中国)销售额就达822.8亿,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411649亿。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占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不足0.2%。
由于社区团购买菜量占整个居民买菜量比例仍然较低,笔者日前走访多家菜市场发现,菜场摊贩普遍反映暂未受到太大冲击。12月14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壮大新业态 就业路更宽》一文中还提到,近年来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其中就专门提到了“社区团购团长”这一新职业。
新业态的出现必然会对旧业态产生一定冲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发展总是面临着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取舍。对于难以适应新业态的小部分特殊人群,政府部门可以用新业态创造的税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其进行帮扶。
当然,应该警惕社区团购不正当竞争带来的资本无序扩张和垄断,拥有雄厚财力的互联网巨头也应该多承担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国家则可以通过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激励进行正面引导,并通过科学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垄断。
社区团购的核心商业逻辑是,通过预售制和集约配送来降低商品仓储和物流成本。这条路能否走得通,不妨多给这一互联网新业态一些成长空间。外卖和打车大战之后,虽然价格相比有补贴时涨了,但并没有比传统业态贵多少。总的来说,消费者并没有被割韭菜,大家的就餐和打车体验还是更方便了,选择也更丰富了。社区团购之后,会是一派繁荣还是一地鸡毛?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