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析

2020-03-03高志远林潘能王中伟

时代汽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大学生

高志远 林潘能 王中伟

摘 要:高校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和形式比较随意、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和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对现有的规划课程提出改革方案,即完善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评价方式多元化,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 学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改革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Work and Career Planning

Gao Zhiyuan,Lin Panneng,Wang Zhongwei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academic and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o students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ingle course content, random teaching methods and forms, uneven teaching staff and lack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academic and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The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opose a reform plan for the existing planning curriculum, that is, to improve the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teaching staff, diversify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nduct reasonable academic and career plan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reform

1 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

学业规划是为了实现人才性价比最大化,并获得未来职业发展必须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1]。职业生涯规划,是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计划。学业规划是完成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对于职业规划有辅助的作用,所以,合理地进行学业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都能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更好地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2]。因此,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指导课程。但是,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面临着许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目前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任务。

2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

高校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该要立足于如何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课程内容仍较为单一,比较注重就業形势的分析、创业、面试技巧的培训,应聘技能的强调等等,缺乏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心理辅导等内容。只是注重训练择业技巧,而没有进行全面考虑以及整体规划,难以使大学生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

目前,由于国内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针对毕业生,没有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时期的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因此,大部分的课程内容设置缺乏连性。毕业生无法全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方法,低年级学生也无法得到长期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训练,无法养成职业素质和能力。

2.2 教学手段和形式比较随意

目前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手段有讲座、课堂授课、就业指导等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讲座和课堂授课,老师主要依靠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的教学手段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把握重点,便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咨询和系统的指导。没有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互动和体验,学生无法更好的认识和感知学校开设的规划课程,从而不重视规划课程,觉得跟自身所学专业没有太大的关联,考核方式业比较随意,造成课程的实际效果比较差。总体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比较随意,无法发挥到规划课程的重要作用。

2.3 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由于高校主要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以及做好学生管理方面。而且,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投入较少,因此,高校专业的学业与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指导的教师比例较小,甚至一些高校没有专职职业指导教师。有些就业指导中心甚至由行政人员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而且多为兼职,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程度不够,无法实质性地教会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因此,师资结构以及课程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

2.4 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就无法获得有效的反馈。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课程监督评估机制,教学的考核方面也不够严谨。主要是以考试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虽然考试比较容易开展,而且能够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由于考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变化,无法通过一次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认知的提高。因此,考试的评价方式是不利于课程发展的。难以实现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无法达到课程效果的保障体系的建设。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标准,使课程价值得到有效的反应,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重点

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根据目前课程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重点可以从丰富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让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提升教学效果。

3.1 完善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目前存在的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的现状,课程内容应该既要包括专业、职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又要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方面的技能以及创业的相关知识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适当增加职业能力测评内容,通过职业能力测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加职业心理辅导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的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给学生实用有效的职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针对课程内容的缺乏连续性问题,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内容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连续的安排在大学四年教学中。在大一大二的教学中,注重学业规划的重要性教育。在大三大四的教学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深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强化职业认知意识,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结合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完成职业定位[4]。

3.2 改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比较随意的问题,学校应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参观体验法等[6]。针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识,需要教师的系统梳理和讲解,应采用讲授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内容学习的有效性。针对实用性比较强的教学知识,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学习求职面试方面的重点知识和技巧,能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针对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性格等标准,采用分组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作用。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就业,创业等板块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参观体验法,到就业、创业现场的参观体验,获取知识提升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职场、创业环境等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总之,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3.3 加大对职业生涯指导专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

学校需要整体提高专职职业指导教师的师资水平。首先,对专职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培训途径,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技能和知识,达到专业化水平。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的企业人员,为学生传授职业规划课程。采用骨干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兼职辅导教师结合,邀请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指导人员,打造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7]。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在就业方向提供指导,辅导员主要是做好课程辅助的工作,加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意识,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校外专家则通过讲座集中给学生进行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就业指导。这样的师资队伍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环境,行业发展趋势非常了解,也能够明确学生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职场素质。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教师队伍师资水平。

3.4 评价方式多元化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后续指导。因此,建立一套能够有效的评价标准。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学生本身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评价方式方面,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主要有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种类型。外部评价指的是社会相关企业和单位的评价。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重视社会相关企业和单位的评价指标,通过实习评价的结果反馈,学生能明确自身优缺点,掌握企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内部评价是指学校内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就业率,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就业的质量,也就是就业能力。要注重就业能力的发展,学校要从多维度进行评价,评价专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技术能力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让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课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出改革,在课程内容,师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模式,不断帮助学生能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质量工程: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析(JXGG2019014)。

参考文獻:

[1]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4):83-86.

[2]韦芳,柯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9):53-55.

[3]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陈蓝爝.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18,7:119-121.

[5]严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73-74.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