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科技支撑研究

2020-03-03罗依平汤资岚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精细化

罗依平 汤资岚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在社会治理精细化中发挥了其重要的价值功能。实践中,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认知度与成熟度不够、技术风险与责任难定、治理碎片化等问题正在成为科技支撑下社会治理困境的突出表现。 未来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与协同,合理规避技术风险,切实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84-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1 〕近年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正在推动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日渐渗透到社会治理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我国民众对公共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为此,亟需探索更加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方式。笔者认为,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是目前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一、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作用逻辑

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不仅强调各种技术的革新,而且强调技术在嵌入社会治理向精细化转型中所发挥的正向作用,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

(一)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流程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公共权力调整规范和自治力量培育的过程  〔2 〕。传统的社会管理以行政为中心,过于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组织工作较为封闭,社会参与难以发挥实效,容易形成行政壁垒。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则突破了这一困局。首先,政府部门凭借技术的整合优化功能,搭建起合作沟通平台,形成跨层级、地区和部门的协同开放和信息共享,组织结构将更富弹性。其次,民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信息技术为民众创造了多种利益表达平台,使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有利于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再次,社会治理流程更加优化。在“互联网+政府服务”下,政府可以线上提供政务服务,简化运作流程,实现信息技术直接服务民众的目标。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在线政务普及率近六成,各级政府“一网通办”“一站對外”等逐步实现,服务水平持续向好  〔3 〕。同时,政府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内部职能,调整职责分工,做到无缝链接和统筹联动,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流程更加精密。

(二)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决策和执行

社会治理精细化以人民为本位,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吸纳民情民意。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开放,民众可以更快捷地获取政府的相关资源,通过电子听证会等线上平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并提出对社会治理的需求。而数据作为客观世界现实状况记录和量化的结果,是社会多元主体无声的言语记录 〔4 〕,为民情民意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大数据等技术辅助下,政府部门可以对互联网聚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将社会问题转换为可操作的数字语言,为决策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判断。同时,基于可视化分析、人工智能等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精准定位,有助于揭示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形成更科学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政府部门可瞄准问题根源发力,针对性地化解社会治理难题。

(三)促进社会治理评估精确高效

与粗放式管理模式不同,社会治理精细化追求治理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旨在持续优化治理环节,整体性提升治理效能。在智慧评估理念下,政府部门积极构建“互联网+绩效评估”模式,有效推进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现代化。首先,评估主体更加多元。科技为整合社会力量提供了工具支持,民众可通过门户网站、APP、短信等形式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评价,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其次,评估指标设计更加科学。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可通过网上政务事项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部门和人员的行政质量进行量化,并依托大数据对民情民意深层挖掘,结合多项指标来重置评估标准,提升评估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再次,评估结果处理更加客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分析结果将有效避免评估主体的主观性、情感性与片面性,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纠错能力 〔5 〕。

(四)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监督

监督是实现社会治理靶向发力的必要手段。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不但是对传统监管方式的创新,而且也是对社会治理生态的重塑。首先,在监督范围上,相对于科层制下碎片化的监管方式,智能监管方式将更整体化。政府可以建立起技术性监管机制,将监管范围拓展至环境治理、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适时监督各对象行为,提高了社会治理监督的全面性。其次,在监督主体层面,智能监管将打破以往少数政府“中心化”监督模式,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让民众、媒体等参与到治理监督中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再次,在责任划分层面,遵循数据的留痕管理和记实证明,智能监管可对各主体行为进行追踪分析,明晰治理的局部细节和特征,厘清每个治理项目的“路线图”和责任人,助推社会治理责任精细化。

(五)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预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民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政府部门要快速感知社会热点,建立起综合性预警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将有效改变少数政府部门过去治理信息不全、措施过于被动的状态,通过网络的横纵向连接加速形成治理共同体,为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贡献力量。目前在政府部门研发的一些智能APP上,民众可主动上传社会事件的最新进展,成为社会治理的预警员。政府部门则根据这些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集监测、反馈、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化预测模型。当系统监测到危险指标时,会自动发出警报,预示政府部门要及时进行处理。政府部门则根据系统的信息提示,深入分析事件的关键因素和演进方向,以精准化解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常态化发展。

二、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问题

在科技支撑下,社会治理将具备众多优势,逐步实现向精细化的转变。但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认知度与成熟度不够、技术风险与责任难定、治理碎片化等问题正在影响着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成为科技支撑下影响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技术认知度与成熟度不够

一方面,部分政府和民众对技术应用的认知度还不够高。由于传统的经验式管制模式与精细化管制模式存在较大区别,部分政府部门对于某些前沿技术的认知度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的价值共创。此外,部分民众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把握不够,不太了解科技应用于社会治理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假借“区块链”技术非法集资的事件屡禁不止,更使民众对于新型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可信度产生质疑,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推广应用步伐较慢。另一方面,有些技术本身尚不成熟,难以从深层次上助力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在我国,部分新型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人才缺乏、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现有技术能力还无法满足爆炸式数据增长的分析要求。

(二)技术风险与责任难定

在促进技术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流程的同时,也需提防其引发的信息泄露、责任主体难定、技术过度崇拜等新问题。在科技支撑下,政府将掌握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当前我国还缺少专门针对数据开放、公民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和安全的数据信息保密技术。实践中,网络恶意攻击时有发生,极易出现公众信息泄露的不良现象,侵害了公众合法权益,不利于形成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数据环境。同时,科技手段虽有效拓宽了社会治理的主体范围,但也延长了其责任链条。在现有条件下,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对技术开发者、管理者、网络社群等主体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缺乏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的针对性问责机制,因而容易出现“有责任、无人担”的非常态现象。

(三)社会治理碎片化问题

科技手段在推进社会治理整体化的同时,也会产生碎片化问题。一是出现数据碎片化问题。数据是各种技术应用的基础资源,但受部门信息安全限制和制度藩篱制约,数据孤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数据资源的垄断分割、存储标准不一等,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限制了政府和社会间的协同合作。同时,运用质量不高的数据进行社会治理,反而会造成技术失控,给社会治理精细化带来风险。二是出现利益碎片化问题。科技在协同社会治理主体的同时,不同主体间的利益需求也更加多元,容易形成利益分化格局,这就使社会治理难以寻求众多异质性个体的共同诉求,因而通往治理精细化之路的难度将会加大。

(四)机制建设滞后于技术发展

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宽了社会治理领域,使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扩展至网络社会,网络空间开始成为社会治理的新疆域。然而,由于网络空间身份的隐匿性和行为的难控性,加之相应制度建设尚未适应场域变迁,因此给社会治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互联网的低门槛虽为民意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当前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诉求过于复杂,民众合法、理性地表达权利诉求缺乏规范化机制引导,因而容易造成参与秩序的失衡。其次,规则体系未能有效适应网络舆情新环境。个别政府部门尚未构建起完善有效的回应机制,不能精准地回应网民质询议题,进而导致社会治理中的服务与技术应用脱节的不良后果。此外,少数地方政府部门还未建立起与网络平台衔接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和预测预警机制,技术运用与治理流程间缺乏系统的机制连接,因而难以确保社会治理全过程的精细化。

三、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发展路径

科技支撑下的社会治理精细化遵循全面、合法、高效、参与、回应的原则,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运用技术手段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要做到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致力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提高政府与民众对技术的认知,增强技术信任感

科技的广泛应用依赖于政府与民众的共同信任。政府部门要善于引入高科技信息技术,突破经验决策的惯性思维,将科技管理的理念植入人们日常工作之中,不断提升决策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认清技术是治理手段而非目的的事实,谨防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和滥用。实践中,要采用科普或宣传手段,引导民众理性地看待技术的价值,培育公民的“数据意识”,提升其对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信任度,以涵养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社会文化。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应用成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加强对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突破,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6 〕。成熟的科技手段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支撑。遵循技术造福人民的行动指南,当前环境下要立足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各项技术的瓶颈,适度推进标准制定,搭建起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平台,提高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能力,并结合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出一批具有精细化思维、集成技术和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治理跨界融合、人机协同。

(三)构筑安全防线,加强技术风险防范

科技支撑下的社会治理应高度重视技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一方面,要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促进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精细化。顺應网络社会开放特征,通过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法》《数据开放和共享法》《个人隐私保护法》《数据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并适应现实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全流程的数据安全问题予以约束和界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注重对技术风险的战略性防控,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应用和共享机制,明确数据使用的原则与标准,加强对各类机构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环节的监管,切实保障民众个人信息安全,不断提高数据的使用效度。

(四)强化技术协同,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精细化倡导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治理哲学 〔7 〕,而科学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有效地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商互动“乘数效应”的发挥。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形成部门协同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依赖不同部门和人员间的通力协作。以协同治理为导向的社会治理流程优化是组织基础,要利用技术升级打破行政壁垒,深化部门职责调整,着力优化跨部门的信息接入平台建设,实现治理资源的统筹使用。一体化数字平台和标准体系下的数据共享是协同治理的技术关键,政府部门要打破数据孤岛,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标准,建立辖区内基础通用数据库,加强信息的交换交互,以破解传统层级限制下的信息梗阻困局。

二要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政府部门要借助网络技术,以民众真实需求为核心,广泛开展协商互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将网络空间中的多元化诉求引导至规范化表达通路,以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可从改善行政相对人的信息接收方式入手,通过开发各种民生APP,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起一体化的民意反馈平台,继而拓展民众网络参政议政、反馈公共服务体验感的渠道,促进民众需求与政府服务的精准匹配。

三要培育社会组织的自治力量。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桥梁,能有效促进社会利益整合。政府要加强与社会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支持社会组织进行信息化建设,帮助其补齐数据短板,增进其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五)融合技术信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机制的功能在于为社会治理提供一种建构性的工具,在科技支撑下,机制建设与技术创新应同步推进。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健全责任机制,规范社会治理行为。精准厘清各治理环节和主体的责任,是社会治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必然要求。科技支撑下的社会治理亟需构建起合理规范的责任机制,通过塑造“成果共享、权责同担”的责权体系 〔6 〕,使企业能够在进行技术突破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技术和数据安全保护的社会责任。政府也要利用技术的留痕化特征,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制约,引领全社会实现善治。此外,民众也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监督它们在权责履行中的情况,严控技术衍生的监管漏洞。

其次,要完善绩效机制,持续优化治理效果。实现社会善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绩效的动态评估和管理,这也是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要在绩效目标指引下,从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为检验社会治理效果提供评判依据。评估指标设定要以民众满意度为重点,依靠政府网站和民众调查等数据资源,通过技术手段的精密分析,设定信息公开、办公服务、互动交流、政策引导、民意回应、技术应用等多个一级指标,并根据民众诉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再次,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防范化解治理风险。将技术手段作为社会治理的强大引擎,建立起系统化的应急预警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政府部门要通过技术的收集、整理和运算等功能,整合调度各类社会资源,打造统一指挥、灵敏高效、多级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以此通过网上网下联动融合,多层次地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并根据事态的可能进展设置多梯度的应对方式,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标准化能力,以防范化解社会治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2.

〔2〕马友乐.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现实依据〔J〕.领导科学,2016(12):54-56.

〔3〕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4〕沈费伟,诸靖文.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府治理:优势价值、治理限度与优化路径〔J〕.电子政務,2019(10):46-55.

〔5〕魏 航,王建东,童楠楠.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回顾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6(01):11-17.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01).

〔7〕王小芳,王 磊.“技术利维坦”: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的潜在风险与政府应对〔J〕.电子政务,2019(05):86-93.

责任编辑 李 雯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农药精细化生产管理相关思考与分析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