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强化路径
2020-03-03梁冰倩
梁冰倩
〔摘要〕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榜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社会成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经验,将充分发挥党统领全局的作用、注重从群众身边选取榜样、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等具体经验应用于新时代榜样教育,从优化榜樣教育外部环境、树立多样化的榜样形象、创新榜样教育方法等方面强化榜样教育,使之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42-04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1 〕。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愈发兴盛,但各方面的事业都开始进入攻坚阶段,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拼搏,迎难而上。因此,我们要学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经验,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代榜样教育顺利展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
从1956年9月至1966年4月,这近十年时间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①。在此期间,各行各业涌现出了大量先锋模范人物,使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由此全面起步。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状态充满了希望,全国上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但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当时我们党亟需解决的问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了初步总结,提出了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并号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同年9月,党的八大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 〔2 〕,“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使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受到挫折” 〔3 〕。同时,在国际关系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依旧采取敌对和封锁的政策,并且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国内外局势愈发错综复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期望尽早进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群众都铆足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紧张的国际关系进一步刺激着我们党和人民努力奋进、大干快上,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涌现出了大量榜样模范人物,构成了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时代背景。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特点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激发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由党主导榜样教育的工作。党的领导人特别重视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各级党组织积极宣传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先进典型人物,使各个行业的榜样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行为示范效应。第二,榜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具有鲜明的集体主义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上几乎一穷二白,这一社会背景决定了当时的榜样教育要大力宣传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艰苦奋斗和利他主义精神,以此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榜样人物的感召力强。这一时期的榜样人物大多源于基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雷锋为例,作为普通士兵,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依旧坚持做好事不留名,但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小事才塑造出一个丰满的榜样形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取得的社会成效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榜样教育以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人物为榜样,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为主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掀起了全国学习榜样的热潮。其社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进了党风建设,塑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风建设,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与党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广大党员以榜样为标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带动了党风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第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榜样教育活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石油战线的工人们在铁人王进喜这样的榜样激励下,经过三年的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第三,塑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大力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人民群众在这种良好社会风尚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社会风尚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从而塑造了人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充分发挥党统领全局的作用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榜样教育工作,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将榜样教育放在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通过抓典型、树榜样等方式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榜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我们党大力倡导对榜样人物的学习活动,毛泽东先后多次表扬雷锋,并向全国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们党高度重视榜样教育,在榜样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统领全局的作用,使得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都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认可,为榜样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从群众身边选取榜样
榜样人物来源于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先锋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党和政府历来都强调榜样教育要遵循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注重从群众中选取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立场坚定的榜样人物,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我和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4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群众考验的榜样人物,他们朴实真诚的言行为榜样教育活动提供了真实感人的素材。榜样人物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不仅表现为榜样人物自身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还表现为榜样人物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染、鼓舞更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 〔5 〕。这不仅是在宏观层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的方针,同样也是榜样教育活动应该一以贯之的方法,只有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实际状况,选取符合各个行业需要的榜样人物,通过多种教育渠道,采取统筹兼顾、全面发力的方式,才能增强榜样教育的有效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6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注重结合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统筹了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在各个行业和工作战线中对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和优良品质进行宣传,并利用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起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榜样教育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失误。1957年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党对当时党和国家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导致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把过去发动人民群众搞革命运动的方法不加调整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未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这种方法进行创新发展,导致某些领域和地方的榜样教育工作出现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对这些失误进行分析,吸取其中的教训,对新时代的榜样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新时代强化榜样教育的具体路径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榜样教育,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充分发挥党统领全局的作用、注重从群众身边选取榜样、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等。这些经验不仅对当时的榜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榜样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又多次强调了榜样人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榜样人物的树立及作用发挥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仍需要借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有益经验,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切实增强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一)优化榜样教育的外部环境
当前榜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榜样人物模糊化、榜样认同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完全由榜样人物自身造成的,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种社会问题在榜样教育上的反映。因此,在新时代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创新工作模式,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8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受到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如果我们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榜样教育活动,榜样人物就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就能感染、鼓舞、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反之,人们就会对榜样人物淡漠处之,从而使榜样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优化榜样教育的外部环境,需要从柔性引领和刚性保障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方面,要借助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柔性引领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社会风尚,进而为榜样教育优化外部环境。要利用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力,多角度宣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人们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榜样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需要注重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本身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趋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9 〕。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优化榜样教育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法律法规、政策保障等刚性手段,避免榜样教育中的制度摩擦和保障不力问题,为榜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有关制度规定时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榜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执行政策和制度时,要完善制度的设计程序和配套机制,褒奖善举义行,发挥表彰制度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形成好人有好报的正向效应,从而优化榜样教育的外部环境。
(二)树立多样化的榜样形象
传统的榜样教育所宣传的榜样形象特征较为单一,榜样形象有完美化的倾向,在宣传教育中,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都要学习同一个榜样人物,造成了榜样人物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形式。在这种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榜样教育已不再完全适合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要。
在新时代进行榜样教育,必须结合新的时代需要,尊重人们的自主选择,树立多样化的榜样形象,实现榜样教育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从而让榜样教育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树立多样化的榜样形象,需要从人们身边选取榜样人物,让榜样人物具有易模仿性,从而让人们从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榜样人物中得到启发和激励。因此,我们要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树立榜样人物,调动人们学习榜样人物的主动性。首先,在家庭层面。家庭作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家庭教育对于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做好榜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自己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和良好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扎实的基础。其次,在学校层面。学校是人们品行养成的关键场所,人们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学校这个重要的场所来开展榜样教育。教师必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我们还必须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从学生群体中选取的榜样更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使得榜样教育更切合实际,更有助于榜样教育的进行。最后,在社会层面。我们可借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各行各业都推出榜样人物的做法,从当今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遵循榜样形象设定多样化的原则,在每一个领域和每一种工作岗位上都树立起榜样人物,形成向榜样人物学习的正向效应,为开展榜样教育凝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
(三)創新榜样教育的方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一切思想和方法都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前进的潮流。榜样教育作为我国弘扬正能量、培育风清气正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方法,也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不断创新方法,若不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创新,而是固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些方法,只会让原本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丧失应有的效用,最终导致榜样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榜样教育方法,要在继承沿用正面典型带头示范、党和政府宣传号召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具体方法进行创新和丰富。需要充分挖掘各行业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不仅要概括出榜样人物的精神特质,还要描述事实细节,把榜样人物先进事迹的前因后果讲清楚,使得榜样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例如,在宣传“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县委好书记”焦裕禄等典型人物时,要将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及个人生活都叙述清楚,以丰富的细节吸引关注,以精彩的故事打动人心,以此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榜样教育,还要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一重要渠道。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开放性强、大众参与度高,必须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个渠道开展榜样教育,在各类信息平台上推送学习榜样的主题,用新技术手段制作富有感染力的榜样宣传片,借助社交平台宣传榜样的事迹,把握住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增强榜样的亲和力,提高人们自觉接受榜样教育的主动性,从而强化榜样教育的实际效果。
〔注 释〕
①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第277页。
〔参 考 文 献〕
〔1〕时代呼唤这样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引起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7-04-16(0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5.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460.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00.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6.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08.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9〕程京武,卢 宁.对构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8(05):118-121.
责任编辑 王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