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唱好音乐作品的策略例谈
2020-03-03刘莎莎张家贵唐萌
刘莎莎 张家贵 唐萌
摘 要:训练学生演唱好高音作品,除了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以突出情感表达而生动地呈现作品的意境。
关键词:高音 音乐作品 情感 意境 演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107-02
演唱音乐作品能表达情感、陶冶情操,但学生在演唱时,无论技法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音乐特长生相对于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技法的掌握和对作品意境的深度把握都存在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演唱好作品呢?下面,笔者主要以唱好高音作品为例谈谈体会。
1 训练好基本功
1.1 注重气息呼吸的训练
气息是声音之本,没有气息的支撑,高音是唱上不去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巧用生活中有具体感觉的事例,启发他们理解与掌握唱高音的呼吸技能。
除了指导学生借助慢跑、仰卧起坐等体育训练方式增强肺活量外,还应启发他们体验吸气与呼气的感觉。例如:急吸气的感觉,就像从地面上搬起重物那样急吸一口气,缓吸气的感觉像闻可口的饭菜与沁人心脾的鲜花那样稳定均匀。气息足时,腰围扩张致使裤腰带绷得紧紧的。要保持好气息,再缓缓地呼出。呼气时时要像吹纸带那样的呼,且要使纸带飘起并保持一定的角度。学生在训练中有所体会,训练好了气息呼吸,唱好高音就有基础了,就会感觉到高音不难唱了,就更有兴趣了。
1.2 及时纠正不良的嗓音演唱
训练不到位时,学生唱高音,会出现各种不良发声现象,常见的有喊叫、喉音和鼻音偏重等。学生练唱时,教师要仔细辨听,及时地、耐心地、平和地把学生不当的发音修正在萌芽期。学生的喉头与声带还处在发育之中,不宜过多地用嗓,或者过分紧张地用嗓,否则,发声器官会因为担当不了过大的负荷而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声带病变。所以我时常郑重地告诉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音量,不唱力所不及的高音。
给学生欣赏像关牧村、德玛这样的女中音歌唱家的代表作,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自然柔和的声音即为动听的声音。在学生对声音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领悟后,再及时引导学生用中等音量来轻声唱高音,他们就不会盲目地去卡、去挤嗓子,或习惯性往鼻子里唱,就能以自然柔和的发音和放松的心态去唱好高音而避免发出僵硬的声音。
2 注意提高演唱的自信心
一些学生唱高音本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只是担心唱不上去,缺乏自信而害怕高音。如果作为老师指出他们的不足时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的自信心又会受到挫折。教唱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1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
有的老师总是强调歌唱的姿势、口形与共鸣位置的统一练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的引导。以致于一些学生以为“像银铃般的清脆、明亮的声音是最动听的”,有的学生为追求这种嗓音效果而刻意去挤压声带,其结果是唱到高音就自然上不去了。要告诉学生:各人先天的嗓音有异,有的甜美清脆,有的宽广柔和,有的沙哑略带磁性……悦耳的声音不都是尖且亮的,不同的音色适合表达不同作品的意境,各有其美。如果示例解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给学生观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视频片段后,笔者点评道:“李雪健并非歌手,只是影视剧演员,他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剧中,在建设核基地的劳动场所领唱劳动号子,他那略有沙哑的声音,唱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不仅动听,还极大地鼓舞出建设者的劳动热情。”
2.2 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有信心才严格要求
指正学生演唱的缺陷,要有耐心,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因为他们在老师心目中是可造之材,是未来的好歌手。不妨把自己学习唱歌时克服困难、纠正不良演唱习惯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如老师最初学习唱歌时高音也上不去,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练习、体味后才有了现在的好声音。笔者相信同学们只要做到唱至高音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嗓子一抬起、嘴巴一打開、舌头一放开,使自己处于象平时那样打哈欠或吸气时的状态,再融入一些激情,高音肯定就能唱上去了。学生经过这样一番宽慰、劝导,自信心就提高了,遇到高音自然不畏惧了,演唱练习就积极主动了,就能够把高音唱上去、唱好了。
3 寓情于声形之中表达好作品的意境
唱歌要唱出内心的情感,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境。教育学生演唱时,先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浮现出歌曲所表现的画面,从感官上感知歌曲的美,然后在演唱过程中把美的意境表达出来,再现美的艺术形象。这样的演唱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既在美的音乐熏陶中陶冶了情操,又提高学习唱歌的兴趣和演唱水平。音乐教师要围绕音乐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训练学生化无形、无声为有形,使演唱声、形、情并茂。
3.1 创设音乐情景,发挥想象力,激活情感,唱出发自内心的感动
音乐作品的魅力存在于抒发情感的意境中,品读意境要通过感知声音美的旋律来完成,体味美妙的旋律需要发挥音乐想象力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训练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需要以“绘画”为手段、以幻想为前提实施联想,来设置情景情节,从而想象、发现音乐形象与情感的意境美,进而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态度。
在筛选《船工号子》的音乐视频时,同室的90后叫我调小音量,60后同事却说很喜欢这首歌,60后的他在81年读大一时看过电影《漩涡里的歌》,还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因此印象深刻。这强化了笔者的一种音乐教育理念,即:创设音乐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好结合学生已有的体验、体会进行,以便学生真真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以后教特长生欣赏或练唱《船工号子》,教唱前笔者会布置学生阅读《长江三峡》这篇散文、观看长江三峡的风光视频或风景画面,让学生感知长江三峡的险与美,充分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处。教唱时,鉴于有几个学生曾经去东江漂流过,笔者就叫他们回忆漂流时遇到的惊险,并引导他们想象长江三峡中激流、漩涡、险滩更惊险的场景,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信心满满的、战恶浪的驾船船工,一边放开身形律动,一边唱出战胜恶浪险阻的激情;教他们唱“涛声不断歌不断”这后一节时,先叫学生体会战胜了恶浪险阻后的轻松、快感和战胜恶浪险阻后欣赏两岸美景时的愉悦。再经过视听歌曲,把学生由形到情、由情入声地引向要教唱歌曲的意境中,他们在视听两遍后就能充满感情地演唱了。这是一种声、形、情、创完美结合的教唱方法,经过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演唱实践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心底的情感,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度认知与真切体验。引导他们把这种情感、认知与体验注入到演唱表演中,学生就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歌。而且,学生对音乐作品描绘的场景、意境的想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3.2 创设情景交融的探究教学场景
培养学生演唱的创意思维,做现场表演是最直观的方式,因为在现场表演时,他们能更好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在感官上对音乐作品有所领悟。把学生进行分组,或者以竞赛的形式,或者以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创设好的练唱场景与音乐氛围,让练唱者想象自己现在是面对听众的小歌唱家,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和全身心地演唱,使学生忘我地投入到表演中或与表演者的互动中。对学生的表演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互评或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鼓励,这是一种对音乐艺术有形有色的实践探究,是激起兴趣、引起内心情感共鸣的有效教學手段。借助于这样的手段,促进学生内心萌生表现的欲望,极大地增强他们表演的自信心而使之喜欢音乐、喜欢表演,进而唱出自己最优美的声音抒发心底里面的感情,把作品的意境最恰当地表达出来。
3.3 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以学校每年的艺术节为中心,开展才艺竞赛,经过海选、复赛、决赛,选拔出优秀演唱节目,为全校师生与家长奉献出一台高质量的文艺晚会。为学生争取其他展示机会,并指导他们更好地表现。
4 寓教于乐,教化于情
选取训练学生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训练音乐特长生的作品,除了从系统训练的角度出发外,还应该寓教于乐,感化于情。绝大多数在校学生非常崇拜歌星,心生向往。这时若是能适时地引导、鼓励他们,就能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正确认识。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创作经典作品的背景、故事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生活气息、文化气息、时代气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唱《英雄赞歌》,笔者会讲其创作故事:张映哲最初试唱并不成功,领导给她讲王成的英雄事迹后,她用赞美英雄的激情豪迈地演唱,曲作者还是觉得应该唱得柔一些。但是导演、演员和亿万观众就是被张映哲豪迈的演唱打动了,这首歌经久不衰,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了教唱好“烽烟滚滚唱英雄……”笔者会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王成勇于牺牲呼喊“向我开炮”的英雄气概;为了教唱好“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为什么大地春常在……”笔者给学生讲抗美援朝为新中国创造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怀揣着敬仰英烈的情、感恩前辈的心来唱好《英雄赞歌》。
用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及作品背后的背景故事打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既是理解作品、唱好作品的基础,又使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作者简介:刘莎莎,中小学初级教师,音乐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