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阅读平台 开启阅读之旅

2020-03-03冯健锋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香读书课文

冯健锋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基于小学阶段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要求及教育改革的新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小学校长兼课题主持人,我提出了开展“依托‘语文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大量阅读习惯”的实践探索。力图通过“语文主题学习”的“大量阅读、课内阅读”理念和做法,落实语文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大量阅读习惯;通过校内外读书资源的利用,落实读书环境、读书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读书实践的平台,激发读书兴趣。

一、营造书香氛围,让书香溢满校园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士朱邦芬先生说过:一流创新的人才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而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冒”出来的。所以,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15年学校正式启动“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的读书活动。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氛围营造列为活动的首要任务。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增添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为师生提供优质的读书资源。教学大楼高墙上的“阅读、悦读、越读”六个铜色大字,熠熠生辉,鼓舞着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校园内到处张贴着的古人的诗词经典。每个学期,学校利用图书室、阅览室、大书吧,开展图书交流会、班级漂书活动、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活动。

学校加大校园阅读环境氛围建设的力度,凸显“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学校主题文化,在学校正门左边建起了一条约二百多米的读书长廊,廊亭相间,廊亭间有休闲读书驿站,亭中设有开放式的多媒体平台,便于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们还建立开放式的大书屋,里面分高年级和低年级两个区域,内设有悦读吧、交流吧、展示吧等。为孩子们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书香溢满校园。

二、依托“语文主题学习”,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1.明确目标落实理念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适用面广,是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进行操作的语文教学方法。它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跳出“一套教科书独霸课堂”的圈子。在教学中,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频率;扩大学生写作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增强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我们要明确目标,在课堂中落实积极理念,有效地转变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主题培训引源头活水

明确了目标后,就要落实理念。但是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呢?所以主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研修。根据方案,我校召开了“语文主题学习”推行启动会,下发“语文主题学习”资料,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进行学习,以改变传统的語文教学观念,接受主题学习新观念的洗礼。学校征订了《人民教育》《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语文主题学习》等报刊,利用语文教研时间进行学习交流,让每位教师把自己读到的深受启发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并交流各自的学习感悟,以便更好地领悟“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质。

专家引领。邀请专家来报告或举行的全县性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校要求语文教师全员参与,认真倾听,细致记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会后,我们组织专题研讨,交流,提升理论认识。

观摩录像课。利用网络或优秀课例光盘,以这些优秀录像课例为范本,集体观摩,畅谈各自收获及自我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观摩,在观摩与借鉴中进步与提升。

外出学习实地取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我们先后前往北京、山东、河南、深圳等地,听实验推进工作经验介绍,观教师课堂教学示例,看学生综合素养展示,切身体验“语文主题学习”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变化,极大地鼓舞了前去取经的教师。

三、开展行动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1.深入日常课堂教学,落实双主题,突出整合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我们在实施教学时,遵循现行教材按内容主题编排的特点,把每组教材看作一个整体,除整合本组教材的“内容情感主题”外,着重整合“语言文字运用点”主题;然后,本着“立足语言文字运用主题,渗透内容情感主题”的原则,尽力用4至6节课时学完教科书中的一组课文。

在整合“语言文字运用点”主题时,我依据三个方面:与课标对话,了解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梳理整个小学阶段“阅读能力方面”和“习作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其序列化、系列化;二是立足文本,充分和编者、教材对话,找准本课的语用点;三是与学生对话,深入思考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和能力,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教师应搭建什么的支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由起点走向终点。围绕这三个依据,大胆取舍,确定最适合的学习目标。

低年级的课型主要是归类识字课和随文识字课,所以教学任务主要应抓实做细识字教学。首先就是把一个单元的所有的生字词进行集中认读,为了避免集中认读造成学生认读不过关、书写指导不到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同桌互认、小组互查、教师抽查、课中检测、课后检测等方式落实对生字词的认读,再对难写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造句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比如黄老师的识字课,她主要抓住识字教学三环节去做:读文识字;卡片认字;拓展识字。在写字教学上抓好三个方面:一看,认真观察写字本中范字的笔画、笔顺、起笔、落笔;二描,描笔顺,描范字;三仿写,仿照范字练写。如此整合识字课,让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去认识较多的字,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主要采用“学案引领,辐射阅读”,即在每个单元中,找出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通过学案引领,精读课文辐射教学,以一篇带一篇或多篇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案的设计,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每课学案各有不同的主题目标。通过学案引领,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课前预习,对所学的精读课文有大概的理解。然后,用把精读课的学习方法,辐射到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以达到课内阅读课外化的高效课堂。

高年级则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法。整合单元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加强学法指导,单元整体推进法和“1+x”辐射阅读教学法交替使用。在单元整体规划时,我们根据单元的主题目标及“一课一得”的原则,分四个板块进行,分别是单元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整合课、习作训练课。这样落实双主题,突出整合,可以用4至6节课就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分配是:单元预习达标课2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整合课1课时,拓展阅读课1课时,习作训练课1至2课时。单元整体规划,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培养自能阅读能力,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四、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整合课内外读书资源

我们通过营造浓郁书香氛围,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校园书香文化。在校园内,功能场所、图书室等地方,目之所及,墙上读到的都是不同的经典、诗歌,感受到的都是浓浓的书香氛围。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学生的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学生的读书卡、读后感、手抄报、征文,充分体现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我们还为学生家长推荐书目、解決书源,让学生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制定学生读书“三保障”制度,实行课内外结合。为做到课内大量阅读,用阅读引领成长,我们在学生读书活动制定了三个保障:内容上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时间上保障:什么时间读——课内阅读、晨读、午读、暮吟、晚读、课始读、阅读课读等。效率上保障:读得怎么样?——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读完一章或一本书后,要求写收获和感想),定期开展诵读督查、诵读比赛、“阅读之星”“悦读标兵”评选、阅读课交流等活动。

我们结合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创造阅读条件,不断增加书刊、杂志、报刊的数量,供学生自由选择,方便学生阅读;如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年级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拓展学生的读书面及读书量。学校设置读书阁,如学校的贤雅长廊,图书阁,学校每两个月就给图书阁的图书流动更新,让学生随处随手都能读到喜欢的书籍;红领巾图书跳蚤市场,互相购置喜欢的书,使学生闲置在家的课外书流通起来,从而盘活学生阅读的书籍。

举办一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学校分年级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低年级“我是故事大王”“弟子规诵读活动”,中年级的“成语大会”“课本剧展演”“诗配画”等,高年级的“现场作文比赛”“读书手抄报活动”等等,让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书香读书课文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