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矿区的文化新空间

2020-03-03韩达

阳光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存园区历史

韩达

“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的格调是古朴而典雅的。古朴之处源自百年历史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典雅的风韵是王封人百年来为它平添的新潮和暖意。

沿解放西路前行,至瑞丰路右转,是一条不足五百米的小巷。这条连接解放路和跃进路的南北通道并不惹眼,但只要你拐了进来,便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别具一格的景墙,修旧如旧的大门,昔年的办公大楼鲜红色的门框窗框与陈年的墙体形成明显的反差,与盛开的月季和紫薇融为一体,应该是对产业园最好的注解。修剪整齐的常青灌木把明艳的秋菊映衬得格外动人。百年古树下,幽幽的花香中,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广阔的园区内翩然上演。

废弃的井架,闲置的煤楼、厂房,体量巨大高耸入云的水塔,近千米的地下战备铁路……

这些迄今依然坚固如初的工业建筑设施,显然尚未达到它们的寿命终点,却提前完成历史使命,尚且“年富力强”的煤炭工业遗存,在城市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曾经的煤城将如何在这城市更新中走向光辉的未来?

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发展源地,焦作有着丰富的工业遗存资源。每一处遗存不仅发挥过设计之初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故事。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犹如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最值得留恋的色彩。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内涵、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对于这些有历史、有故事的工业遗存,王封公司采取“重新激活”的保护方式——在保留建筑基本外貌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价值。

所有的建筑,并没有修复得中规中矩。设计者将其最原始的状态予以保留:广场、舞台、乃至露天体育场的各种设施、办公大楼的水磨石地板……无不留存着历史的痕迹;矿井下使用过的铁锨、洋镐、风钻、废旧的矿车车轮、电机上的齿轮、矿工用过的饭盒、水壶……都自然而有序地镶嵌在临街的景墙上——质朴的艺术与久远的记忆以最原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展示着企业百年的历史,也在时时唤醒一代人极易被尘封的记忆——园区不仅构建起了城市一角的美学空间,也见证了曾经辉煌的过往和城市兴起。

一本《王封矿志》,半部焦作近代工业史。于一九一九年的英国商人在此开凿的西大井王封煤矿,在它百年的历史中,有过因声援上海“五卅”运动,而博得毛泽东主席“特别能战斗”的赞誉;在抗日战争中,矿工们有过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军民暗送抗日物资的壮举……新中国成立后,王封煤矿大力发展生产,截止一九九六年底,共生产原煤近五千万吨,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社会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末煤炭资源枯竭封井后,他们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多种经营的发展之路。時至今日,王封公司依托焦作市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精致城市的“大背景”,正在全力打造“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

一座城市的灵魂所系在文化。因为文化是经济高度发展后的提纯,而与其相关的产业,无论所依托的内容是历史的还是当下,则无疑全是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呈现和缩影,终极指向必将超越历史形态而面向未来。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年矿区,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演变中,所形成的诸多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正在被挖掘和包装。

深受人文浸染过的“西大井”,处处见景皆风韵。尽管已是深秋,入眼仍是一片葱茏,绵密的常青灌木沿着产业园的石铺甬道弥漫开来,填满了整个视野。原公司办公楼山墙上的喷绘令人驻足——修森的翠竹掩映下,墙面的一角是鲜红的党旗和革命导师列宁的巨幅画像——“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他的名言用红底白字做成的图景赫然醒目。这样的文字,让人惊耳骇目。犹如画家的点睛之笔,把整个园区点亮了。有这十个字在,他人似不必再添笔墨。

为求尽意,我不由回头多望了几眼远处矗立的水塔和凉亭,除了心中顿生对这片焕然一新的矿区珍爱、呵护之情,一直在心中默念,愿王封公司用昔日的“黑色”“红色”和今日的“绿色”,孕育出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

韩 达: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

猜你喜欢

遗存园区历史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新历史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