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2020-03-03冉丽婷

今天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创设

冉丽婷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第一小学 贵州 沿河 56530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抵御不良诱惑。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逐步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知识探索热情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却并未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此类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感觉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同虚设,是一门副科不需要引起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当创设栩栩如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下不断地进行体验和感悟,重新建构知识结构,能够由被动式的进行知识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增强对于生活经验的有效积累,加强生活感悟。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置身于栩栩如生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转变成小小的朋友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交流和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与演示者应当予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由于生活中的案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教师应当从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挖掘具有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生活素材,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帮助,结合教学内容需求,设计生活化话题,使学生导入生活情境之中。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的好习惯》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好习惯,什么又是坏习惯呢?在日常生活中你又有怎样的习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习惯,以及说一下好习惯与坏习惯对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有助于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抵不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进一步拓宽教学活动空间,通过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使学生能够转变为社会学习,将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走入学生内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处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阶段,缺乏对于事物的正确判断以及识别能力,所以学生对于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鉴于此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会伴随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防卫突发事件以及不安全事件的技能,才能够真正地健康茁壮成长。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一些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出现,性质极为恶劣,过程也是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青少年阶段本是健康快乐成长的时期,校园应是欢声笑语,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何会产生欺凌事件,为什么会使青少年变得如此狂暴,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也应当引起学校的广泛重视。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养成爱护弱小,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学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师生构建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在健康文明且和谐温暖的校园氛围内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在此过程中应当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探究式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同学们,如果你在校园内发现有欺凌行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遇见有人向你施加暴力或者是敲诈勒索,你会怎么办?”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探讨和交流,教师通过出示案例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思考、探究,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认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逐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探究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防卫意识,且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学生在嬉耍打闹时,或者是走路不安分,或者是过马路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情况都会带来人身危险,所以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与成人比较更大。对于此类情况,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提高危险应急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方式多元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播放教育片或者是进行专题探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逐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相关事件的处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学生的危险辨别能力,在教育课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播放危险事件,如“小红在离开家后,家中的煤气没关……”视频播放到此处,教师先按一下暂停,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情况:“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然后学生会说:“这种情况很危险!”通过此类方式使学生增强辨别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应当增强学生的思维认知,属于学校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义务,也是重要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