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3-03

领导月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力小康社会差距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本期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领会。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的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习近平2013年11月12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青海和西藏的主要区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世界第三极,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极大。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但是,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下,只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发展水平,这些地方必然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对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认识。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样,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坚定实施七大战略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习近平2017年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习近平2019年4月16日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的一年,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将变为现实。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2020年1月23日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生产力小康社会差距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