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仲元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

2020-03-03曹丽双夏仲元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教授症状

曹丽双,夏仲元*

(1.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02;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夏仲元教授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甲状腺疾病及乳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中治疗亚甲炎,夏教授首选中医药治疗,且效果独特。笔者跟随夏教授临床学习三年,受益匪浅,现将其诊治亚甲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引发甲状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本病起病急骤,一般典型病例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病史和随之出现发热,甲状腺肿大、疼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相关[1、2]。多发于30~50岁女性,夏季和秋季高发。

《诸病源候论》中“诸山水黑土中??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则患。”近代医家多从外感风热火毒、外邪入里、情志内伤和内外因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认识此病[3]。夏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一方面是由于感受外在的风热毒邪(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病毒);二是由于体质因素,内有肝火肺热,如平时容易咽痛,脾气急躁等,两方面相互影响所致。

亚甲炎是一种甲状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3~6个月后可自行缓解,其中部分患者(约20%~56%)在甲状腺毒症阶段过后会出现一过性的甲减[2],极少数可转为永久性甲减(发生率仅为0.5%~15%)[4]。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临床症状及调整甲状腺功能。轻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缓解临床症状是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全身症状疗效确切,但因糖皮质激素有诸多副作用,治疗依从性较差,且减药困难,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夏教授临床三十余年治疗该病多采用中医药治其本(祛除病因)。

夏教授指出,临床上根据其起病急骤的发病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甲状腺肿大触痛且质地坚硬的体征,结合甲状腺B超,以及ESR显著增快,即可明确诊断。甲状腺131I摄取率双向分离现象可与甲亢鉴别;对疑为甲状腺癌或亚甲炎伴发甲状腺癌者,可采用甲状腺穿刺及手术病理活检鉴别。

夏教授主张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期论治。亚甲炎按甲状腺功能变化可分为甲亢期、甲亢恢复期及甲减及恢复期早中晚三期。在患者患病早期,全身症状较重,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夏教授指出尽早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突出、疗程短、复发率低、甲减发生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及禁忌症等优势[5]。

亚甲炎早期,症见发热畏寒、甲状腺肿大疼痛、范围多从一侧开始,逐渐扩大到另一侧,严重者甚至累及全身甲状腺。血FT3、FT4可升高,TSH降低。此时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滤泡内储存的T3、T4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认为外感风温、风热,宣泄不利,风热、风火客于肺胃,或内有肝郁胃热,热毒循经上攻,挟痰蕴结,气血痰热瘀滞于颈前故见发热、咽痛、肿块疼痛。火热伤灼脏腑,消耗津液,以致阴液亏虚故出现心悸、失眠、口干、烦躁等症。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此期夏教授常用银翘散、牛蒡解肌汤、普济消毒饮或升降散加减。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黄芩、牛蒡子、连翘、薄荷、锦灯笼、芦根、金荞麦、柴胡、夏枯草等,

亚甲炎中期,热退痛减,此时甲状腺滤泡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T3、T4已代谢,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热邪已衰,风温风热之邪耗气伤阴而致气阴两虚,出现神疲乏力、口干口渴、自汗盗汗等症状;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此期夏教授常用生脉饮合消瘰丸加减。常用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中药,如香附、郁金、半夏、浙贝母、海浮石、射干、连翘、陈皮、山慈菇、生薏苡仁、夏枯草、鳖甲、生龙牡等。常用生地黄、麦冬、天冬、玄参、五味子、党参、太子参、沙参、天花粉、芦根等益气生津、滋阴清热。

亚甲炎后期随着病程发展,滤泡内甲状腺激素被耗尽,且因甲状腺腺体受到破坏新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血T3、T4开始下降,有时可降至甲状腺功能减退水平,TSH升高,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可出现面浮肢肿、精疲力乏、渴不欲饮、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或沉迟,此时当属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证,治宜健脾益气,利水化湿,治宜:温补脾肾,化痰利水。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太子参、仙茅、仙灵脾等益气健脾补肾。

夏教授认为中医药治疗亚甲炎临床效果明确,且用药越早,治愈效果越好。对于尚未经过西药治疗的亚甲炎患者,夏教授仅用中医药治疗;对于已采用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夏教授均嘱停用;对已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则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逐渐减量至停用。对甲减期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情配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

病案举例:

范某男 54岁初诊2016.8.3

患者1个多月前因左侧颈部肿痛伴低热,体温38℃左右,连及左侧耳部及偏头痛,心慌,口服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稍缓解,2周后渐至右侧颈部肿痛,于当地某三甲医院就诊,查甲功FT3:6.6p g/mL,FT4:22n g/dL,TSH:0.02 uIU/mL,Tg:524 IU,TPO:110 IU;ESR:57 mm/h;B超: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双侧可见多个底回声和无回声,左侧较大者2.2 cm×1.07 cm,右侧3.4 cm×2.6 cm,符合亚甲炎。诊断亚甲炎、桥本氏病,予口服强的松治疗,患者拒绝,遂至夏教授门诊就诊,刻下颈部肿痛,右侧尤甚,偶有头痛,伴午后发热,体温38摄氏度左右,偶有心慌,二便可,寐可,纳可。甲状腺II度肿大,质韧,触痛明显,舌红苔白,脉弦数。西医诊断:亚甲炎。中医诊断:瘿痈—风热痰凝证。治则: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处方:蒲公英25 g,连翘15 g,野菊花15 g,僵蚕10 g,蝉衣10 g,羌活10 g,夏枯草10 g,黄芩10 g,玄参15 g,赤芍15 g,天花粉15 g,浙贝15 g,金荞麦20 g,芦根20 g,陈皮12 g,甘草3 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 诊( 2 0 1 6 . 8 . 1 8 ) : 颈 部 疼 痛 减 轻, 热已退,心慌,口干,大便溏稀,复查甲功FT3:7.2p g/mL,

FT4:29.76 ng/dL,TSH:0.02uIU/mL,Tg:546.6IU,ESR:90 mm/h。舌红苔白,脉弦数。上方去蝉衣,羌活,黄芩加知母15 g,牡蛎20 g,琥珀粉3 g。10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6.9.1):颈部偶有不适,失眠,烦躁,复查甲功TSH、FT3、FT4均正常,ESR:20 mm/h。舌淡红苔白脉弦滑。辨证为邪热伤阴,治以清热散结,养阴安神。处方:夏枯草10 g,连翘15 g,菊花15 g,陈皮12 g,玄参15 g,浙贝15 g,法半夏10 g,香附10 g,生黄芪15 g,知母12 g,沙参15 g,炒神曲15 g,白芍15 g,百合15 g,夜交藤20 g,甘草3 g。10剂,煎服法同前。

四 诊( 2 0 1 6 . 9 . 2 2 ) : 患 者 无 颈 部不适,乏力,晨起眼睑浮肿,余可。复查甲功FT3:4.2 pg/mL,FT4:14.76n g/dL,TSH:8.61 uIU/mL,舌淡红苔白,脉沉。辨证为脾阳不振、水湿停滞证。治则:健脾益气,温阳利水。处方:生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20 g,陈皮12 g,薏米20 g,茯苓15 g,仙灵脾12 g,泽泻12 g,女贞子15 g,丹参15 g,酒黄精12 g,玄参12 g,当归15 g,白芍15 g,冬瓜皮15 g,甘草3 g。14剂,煎服法同前。

上方加减调理1月,复查甲功FT3:5.2 pg/mL,FT4:16.8n g/dL,TSH:4.21uIU/mL,继服中成药益气养阴丸1月。12月20日复查甲状腺B超提示提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回声不均。甲状腺功能正常。

猜你喜欢

中医药教授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刘排教授简介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