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19年榨季中国糖料产业特点、问题与2019/20年榨季形势展望

2020-03-03刘晓雪白宗航

甘蔗糖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糖料食糖甘蔗

刘晓雪,白宗航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48)

0 前言

2017/18年榨季全球食糖市场供给大幅过剩1278万 t,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食糖主产国,给糖市带来沉重的库存压力。尽管 2018/19榨季全球食糖供给仅略有过剩,国际原糖价格却一路跌至2019年9月的10.73 cent/Ib。严重干旱和2019/20年榨季的供给大幅短缺预期,推动原糖价格在2019年后3个月大幅上涨至13 cent/Ib以上。国际食糖供给形势叠加 2018/19年榨季中国食糖增产,中国食糖行业前8个月经历了难熬的痛苦期,企业资金压力大,糖料款兑付滞后[1],后 4个月国内食糖市场形势明显好转。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为此,以全球食糖供需形势变化为切入点,探究 2018/19年榨季中国糖料产业的特点、堵点和风险点,客观地预测2019/20榨季的发展趋势,打通堵点,进而有效防范风险,对于2019/20年榨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2018/19年榨季糖料产业发展特点和问题

1.1 2018/19年榨季糖料产业发展特点

2018/19年榨季糖料与食糖产业发展呈现“产量微增、需求稳定、销糖进度加快、进口增加、糖料发展基础脆弱”的总体特征[2]。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蔗稳菜增,食糖产量小幅增产而消费稳定。得益于糖料种植面积和甘蔗单产有所增加,2018/19年榨季我国糖料与食糖产业连续3年恢复性增产。糖料产量稳中略增5.8%,呈甘蔗稳定、甜菜增加特征。2018/19年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1076.04万t,较上年度1031.04万t增加了4.36%。其中,产甘蔗糖944.50万t,较上年度增加了3.10%;产甜菜糖 131.54万t,较上年度增加了 14.41%[3]。内蒙古食糖产量增长35.42%,成为第一大甜菜主产区。同期全国食糖消费量为1520万t,同比持平微增。2018/19年榨季全国食糖销售销糖量、产销率双增,销售更多更快。2018/19年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40.63万t,较上年度同期985.88万t增长5.55%;累计销糖率96.71%,较上年度同期95.62%增长1.09个百分。仅从产量和消费量来看,产不足需444万t,然而上年末国家储备以及工业库存共 710万 t,使得国内食糖供给宽松有余266万t。进口后移与严打走私,为国产糖销售创造了较好的空间,产量增加的背景下,2019年截至 11月底累计新增工业库存同比下降 11%。二是国内糖价呈先上涨后下跌态势,贸易保障措施下进口糖稳中有增。2019年1月至11月8日,糖价以上涨为主,之后明显下滑。2019年1月至4月15日,糖价由5005元/t涨到5395元/t,2月广西临储、3月新增值税政策即将实施诱发销量新高、4月即将进入消费旺季和纯销售阶段、进口有限等支撑国内糖价。4月中旬至 5月,进口量显著增加,现货价略有下滑。6月至11月8日,国内减产预期逐渐明朗,消费旺季来临,库存快速降低,走私糖减少,现货糖价持续上涨到11月8日的 6145元/t。之后糖价下跌到 12月 31日的 5735元/t,主要是南方甘蔗糖开榨导致新糖上市速度加快、广西地方储备糖投放12.7万t引发市场对国储糖出库可能猜疑。全年糖价由年初5005元/t涨至年底的5735元/t,涨幅14.59%。贸易保障措施下,进口糖有序进入但进口时间后移。按榨季来看,2018/19年榨季我国食糖进口量324万t,较上年增加81万t,增幅33%;按自然年度来看,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糖 339万 t,比上年增加 59万 t,增幅21%。进口集中在4、5、7至11月。2019年我国累计出口糖18.6万t,同比减少1万t;2018/19年榨季累计出口19.2万t,同比减少近0.2万t。2019年,严打走私显著抑制了非正规进口糖的流入。三是国际糖价先下跌后上涨,逐渐回暖。2019年国际糖价基本在 10.5~13.56美分/磅震荡,呈先波动下跌后上涨态势。1~2月糖价小幅上涨,由年初 11.71 cent/Ib涨到2月20日的13.36 cent/Ib,受食糖供应短缺预期、能源价格上涨、2月印度政府上调国内食糖最低销售价、巴西雷亚尔贬值和基金空头回补等支持。3~5月糖价震荡下跌至5月17日的11.54 cent/Ib,受油价大跌、印度食糖产量预期增加、大宗商品市场疲势和巴西雷亚尔疲软等因素影响。6月国际糖价回升了5.4%,7~9月国际糖价下跌,最低跌至9月11日的10.73 cent/Ib,受印度食糖出口预期增强、短期食糖供应过剩、油价下跌、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之后,受新榨季预估食糖供应短缺、巴西雷亚尔走强、空头回补等因素影响,国际糖价逐渐回暖,12月 19日上涨 25%至 13.56 cent/Ib,12月底收盘于 13.44 cent/Ib,较年初上涨13%。四是糖农增收、财政税收减少、糖企连年亏损,糖料发展内在基础脆弱。受广东、广西、海南甘蔗收购价下调影响,2018/19年榨季全国糖料收购价比上年略降,糖农增收 27亿元,上缴财政税收18.8亿元,同比减少11.4亿元[4]。2018/19年榨季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砂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为5248元/t,比上年度下跌394元/t,制糖企业连年亏损,糖料款兑付迟缓,糖业发展内在基础脆弱。另外,甘蔗自育新品种扭转新台糖系列品种主导局面。2019年,甘蔗自育品种占比约达到65%,体系选育的桂糖42号、柳城05-136、云蔗05-51、云蔗08-1609、福农41号等、海蔗22号、粤糖06-233、粤糖07-516、中蔗、中糖等品种占比逐年提高,彻底改变了新台糖系列品种主导我国大陆甘蔗栽培品种的局面。

1.2 2019年糖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糖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包括:

一是糖料生产面临农户比较收益下滑和糖企制糖成本缺乏国际竞争力双重挤压,糖料产业链未能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糖料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受到国内工农双重挤压、国际和国内糖双重挤压的影响,糖农种植规模不稳和糖企规模不经济。糖料对于农户而言比较效益下滑,产业争地现象明显,糖料收购价已无下调空间。在原料成本形成制糖企业刚性约束的同时(原料成本占制糖成本的 70%以上),制糖企业吃不饱、规模不经济问题普遍,2018/19年榨季广西和云南制糖企业原料满足率仅 60%左右,固定成本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最有竞争力的云南吨糖完税成本达5230元/t。与国际主要蔗糖出口国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占国际蔗糖出口量的80%以上)2700元左右的吨糖成本,加上运费、关税、再加工等费用,吨糖成本约3800元,根本无法相比,极易受国外进口糖的冲击。受国际供给短缺、国内食糖减产影响,国际、国内糖市回暖明显,整体上,进口冲击要比上一榨季低一些。但因市场波动较大,仍需动态监测糖价波动与糖农生存状况、成本收益状况变动,避免糖料产业基础脆弱状况的加剧,避免风险的集聚和升级。

二是2019年保障关税下存在大量利润窗口,保障措施到期后食糖进口政策亟待关注。保障关税下存在多处利润窗口,2019年5月存在300~400元/t的配额外进口利润;11月7号,存在1000元/t以上的配额外进口利润。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食糖合作加强,已和巴基斯坦、缅甸、印度、毛里求斯等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巴西传出2020年5月21日到期后中国取消对巴西糖保障关税的信息,中国一直没有明确回应。2020年5月21日后保障措施到期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三是甘蔗机收水平明显偏低,成为制约降本的短板。近几年,全国甘蔗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然而甘蔗机收仍不到全国的5%,广东湛江因地貌平坦,全位于15˚以下坡地、水旱田,便于集中连片,实行机械化作业。据湛江市糖协统计,2017/18年榨季湛江市甘蔗机收率为5%,高于同期广西甘蔗机械化水平。2018/19年榨季截至4月份,广西已建成“双高”基地的机收水平达到13.2%。2018/19年榨季云南省机收率 2.26%。而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全部成本的51%,还有增加态势。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结果表明,2018/19年榨季到2019/20年榨季,新植蔗总成本增长3.74%,其中,人工成本增长6.63%。高且重的劳动强度使得青壮年劳动力不愿砍蔗,一方面甘蔗收获人工成本成为糖业成本的严重制约,另一方面,砍收时还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四是甜菜自育品种明显推进,但种子加工技术制约自育品种推广。我国甜菜育种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近年陆续有自育单粒新品种审定,但由于种质资源匮乏,品种根型与整齐度、块根产量等与国外品种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机械精量直播和纸筒育苗移栽所需种子均为丸粒化包衣单粒型种子,国内自育审定的遗传单粒种,产量和质量表现不错,但由于我们甜菜种子加工分级与丸粒化包衣技术不过关,种子加工设备落后,丸粒化加工后种子发芽率达不到 95%以上,自育品种无法实现商品化,造成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丸粒化品种均为国外引进品种,甜菜自育种子在种子市场上丧失了话语权。

五是甘蔗早中晚熟品种布局不够合理,蔗种商业化进程较慢。我国甘蔗生产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布局少,广西开榨时间集中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云南集中在1月份,开榨时间影响收榨进度。对于云南来说,砍收较晚的甘蔗影响连续几年宿根蔗的单产和糖分。对于广西来说,11~12月份通常降雨少,后期雨水多,早开榨有利于避雨机收。我国甘蔗产区品种健康种苗、脱毒种苗繁殖、商业化推广速度较慢,病虫害发生严重,宿根年限变短,多以1新2宿为主,蔗糖分下降。

2 2019/20年榨季糖料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糖料面积下滑 4%左右,2019/20年榨季产糖量预计为1020万t左右

2019/20年榨季,我国糖料种植面积略降,主要是广东、海南略降,种植面积由上年144.07万hm2下滑至138.93万hm2,降幅3.57%。其中,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7.6万hm2,甜菜种植面积约为21.26万hm2。2019/20年榨季糖料种植面积略降影响下,春秋旱情影响,2019/20年榨季食糖产量下降50万t的可能较大,估计产糖量约为1020万t左右,主要是蔗糖量下滑。因甘蔗正在压榨,压榨进度和天气对糖分累积仍有影响,估计产糖量下滑约5%的可能较大。产量除了受面积下滑影响外,还受到云南春旱影响,广西冬春光照不足、8~9月份旱情影响株高和有效径、12月份霜冻影响、新疆病虫等因素影响。

2.2 食糖消费基本平稳而进口量仍然较大,糖业面临进口贸易政策不确定局面

2018/19年榨季国内食糖消费呈现“甜度需求减少、中间库存降低、替代增量稳定”特征[5-6]。2018/19年榨季食品工业7大行业(糖果、速冻米面、乳制品、罐头、冷冻饮品、碳酸饮料、果汁)累计产量整体同比增幅有限,除了乳制品、糖果类的累计产量同比上升,果蔬汁饮料、速冻米面、冷冻饮品等行业累计产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7]。2019年1~10月份国内7类主要含糖食品累计产量呈“5增2减”态势。从增幅来看,主要含糖食品增幅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糖果(10.04%)>速冻米面食品(9.45%)>乳制品(8.26%)>碳酸饮料(3.59%)>冷冻饮品类(1.95%)>罐头(-0.68%)>果蔬汁饮料(-1.73%)。与上年同期相比,糖果类、速冻米面类和乳制品类产量增速提高,罐头类产品降速放缓,碳酸饮料和冷冻饮品增速放缓。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进口食品、饮料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国内对食品饮料的产量、食糖需求量存在被替代现象。从含糖食品的生产惯性、居民消费需求等角度判断,2019/20年榨季由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需求疲弱对食品制造行业的影响明显,后期我国食糖消费驱动力或主要来自于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2020年食糖消费总体呈现“甜度需求总量稳健、淀粉糖增量替代稳定、渠道和终端库低位”特征,2019/20年榨季食糖消费估计稳定在1470~1500万t可能较大。2020年我国进口糖300万t左右的可能较大,但受到2020年5月21日贸易保障措施到期后贸易政策变数影响。如果取消保障措施后,且无相应政策跟进,由于巴西和泰国进口糖的低成本优势,当国际糖价在14.5 cent/Ib以上时,都可能再次出现无序进口、糖业大面积亏损困局。

2.3 国内食糖市场产降需稳,明面上产不足需、实际供给充足下糖价中心上移后震荡运行可能较大

根据2019/20年榨季供需平衡表预计,库存720万t,假设进口300万t、产量为1020万t、消费量为1500万t,仅从国内食糖产量和消费量来看,食糖产不足需,考虑到正规进口量、前期储备,国内食糖市场供给充足。国际糖市来看,供给短缺预期和短缺程度增强(ISO预计短缺612万t)与印度食糖库存高位并存格局,国际糖价11~14 cent/Ib区间震荡可能较大,局部突破14 cent/Ib,15.3 cent/Ib以上巴西有将甘蔗加工为食糖的动力从而改变国际供求状况,以及国内糖市产量降低和压榨进度受疫情影响,国内糖价呈“价格中心上移、震荡走势”特征可能较大。

2.4 食糖销售加快,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根本上取决于糖价走势与可预期的产业发展政策

2019年底2020年初柳州糖价处于5800元/t左右,制糖企业顺价销售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鉴于广西和云南糖料收购价稳定、广东回升20元/t、内蒙古和新疆稳定的情况下,预计 2019/20年榨季农户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制糖企业形势好于 2018/19年榨季可能较大。但是,2020年贸易保障措施到期后糖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给 2020年中国糖业发展带来了阴影。鉴于 2018/19年榨季出现的糖料款兑付延迟现象,更有利的金融融资优惠政策、对企业适度降税降费、农户直补政策等都可以给出糖料产业发展的稳健预期。

2.5 全球食糖市场预计 2019/20年榨季供给大幅短缺,2020/21年榨季短缺下降

ISO在11月预估2019/20年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为1.704亿t,同比下降3.12%,食糖消费量预计约1.7652亿t,同比下降1.32%,全球食糖供应缺口上调至612万t,主要受到印度、泰国、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减产影响。Licht将2019/20年榨季供给短缺值上调到1090万 t,荷兰合作银行 Raboban将2019/20年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缺口上调至820万t。未来国际市场重点关注印度、巴西、泰国的产糖和政策状况,雷亚尔、美元、石油价格变动对巴西糖产量也有影响。

2.6 糖料生产朝着机械化、轻简高效、规模化方向发展

2019年甘蔗生产呈现几个发展趋势:一是种植模式逐渐向高产高糖良种及全膜覆盖、减施化肥农药、病虫害绿色精准防控的轻简高效技术转变,形成了现代甘蔗产业精准绿色发展模式,其以强宿根性良种为驱动,将以脱毒种苗为核心的良种繁育技术、水肥药精准施用技术、甘蔗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技术集成示范。二是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正下大力气推行平地与丘陵山地机械化模式,探索小型、中型和大型机收模式。这些举措切实降低了甘蔗生产成本,支撑了产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9年甜菜产业呈现几个发展趋势:一是由多种模式种植逐渐转向机械化作业模式,内蒙古为主的华北区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占 80%以上;二是甜菜规模经营有所提升,华北区甜菜种植100、200、500亩大户数量成倍增加,占产区播种面积的 70%以上;三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甜菜专用肥使用面积逐渐增加,栽培过程中节水节肥特征明显,逐渐转向滴灌和机械化作业结合的滴灌甜菜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3 2020年糖料产业发展建议

糖料产业发展涉及到我国边疆地区 4000万糖农的切身利益,战略地位显著。解决我国糖业的发展问题,应当内外兼顾、长短结合、巧用政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糖料生产能力,将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到划定的所有保护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3.1 监测并动态优化糖料产业链生态系统

由于糖料产业链脆弱,动态监测糖料产业链生态系统,及时出台糖料与食糖产业发展的“组合拳”,避免风险过度累积,稳定“生产者利益”和“产业发展”。同时,明确保障措施到期后我国糖业发展政策。该政策体系应外部较少压力、形成内生动力,即对外争取延长贸易保障措施期限,减少进口糖外在压力,严打走私保障食糖进口秩序;对内采取短期、中期和长期政策,形成糖料产业良性发展机制。短期通过转移支付等措施保障糖农基本收益,稳定食糖保障能力;中期试行5~6年的“生产者补贴”政策或目标价格政策,构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基础;长期试行“收入保险”或者“价格保险”,条件成熟时可借助“保险+期权”或者“保险+期货”的模式通过期权保费补贴构筑糖业的风险保障工程。

3.2 用现代糖料精准绿色发展模式保障“糖罐子”供给质量

现代糖料产业精准绿色发展模式已基本成型,该模式以强宿根性良种为创新驱动,将以脱毒种苗为核心的良种繁育技术、“水肥药”精准施用技术、甘蔗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集成,已在广西扶绥、云南耿马、广东恒福、海南进行示范,可以减肥减药25%以上,降本20%,提产20%以上,提糖0.5~1个百分点,节约用种60%。建议在有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但不宜盲目追求速度。

3.3 重机收着力降本

我国糖料无法应对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主要是以小规模人工生产方式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差距导致的成本问题。我国主产蔗区以小规模人工生产方式为主,甘蔗原料生产成本高。在我国目前的人工种植条件下,广西、云南等主产区甘蔗人工成本分别高达18765、19350元/hm2,占甘蔗生产成本的50%以上。降低我国蔗糖生产成本,必须大力推广应用甘蔗机械化,走以机械化应用牵引“小块并大块”、规模化经营,带动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以显著增加地租为代价的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作为优先鼓励重点。我国甘蔗机收已解决了“无机可用”问题,进入提高机收作业效率时期。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制糖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形成利益联合体。

3.4 构建全产业链高值化生产体系

破解高昂土地价格与低值行业综合效益的根本矛盾,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高值化生产体系,将单一产品结构的糖业重新定义为多元结构的糖料资源利用产业,开发多元产品,使糖料全产业链资源要素充分利用。高端产品国产化,打破医疗、食品行业稀有糖进口格局。

3.5 加强甜菜种业自主创新研究

改变国外品种一统甜菜生产的局面,高度重视甜菜种子资源牢牢掌握在手中的紧迫感。通过国家立项支持,加快种子加工包衣及丸粒化技术与种子加工设备的引进与研发速度,促进甜菜国产自育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确保我国甜菜生产中甜菜种子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

3.6 良种良法融合深挖甘蔗降本潜力

优化早熟品种布局,提早开榨,提高宿根蔗产蔗产糖水平。加强早中晚熟品种合理布局,重点是早熟高糖强宿根品种布局,通过品种布局增加蔗产量和产糖量。通过3~4年时间将云南甘蔗开榨时间提早到12月上中旬开榨,于次年的4月收榨;通过3~4年时间将广西甘蔗开榨时间提前到 11月上旬开榨,有利于避雨机收。并且早开榨甘蔗的宿根蔗产量和蔗糖分均明显好于4月中旬后砍收的甘蔗。选育出宿根性强、抗逆性强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结合脱毒种苗等良种繁育技术,通过良种实现延长宿根年限、高产高糖或稳产提糖。增强对耕种管收各环节和关键时点的精准把握,加强对宿根蔗的管理,科学提升田间管理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宿根蔗产量7.5~15 t/hm2。

3.7 控进口保秩序

继续通过海关牵头,联合公安、商务、工商、税务等部门,严厉打击走私,避免走私形式更为隐蔽复杂多元化,巩固贸易保障措施对糖业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2020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到期后,争取保障措施延期,有序、可控进口,为我国糖业发展争创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糖料食糖甘蔗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