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

2020-03-03冯珊珊张海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吕梁市普惠金融服务

冯珊珊,张海霞

(吕梁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离石 033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生活是金融服务的根本所在.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注重引导金融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配置,这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2010年开始,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阐述了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鼓励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支持金融机构下大力气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展普惠金融业务.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竞争性和多样化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由联合国在2005首次提出.世界银行(2008)提出普惠金融是指消除地域、行业等障碍,面对普通大众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世界银行扶贫问题专家组(2011)认为普惠金融是以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在外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使他们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基本金融服务.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长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他指出普惠金融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完善现有金融体系,通过政府支持和技术创新来提高贫困和偏远地区金融资源的可得性.杜晓山(2010)指出普惠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提供者及相关法律等多方面.张世春(2010)从制度和政府政策的角度指出政府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可以极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王曙光、王东宾(2011)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马九杰、沈杰(2014)通过研究提出普惠金融目的是让所有金融服务需求者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周小川(2015)提出普惠金融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使金融机构能够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翟帅(2015)研究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时指出互联网普及和第一、第三产业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李明贤、谭思超(2018)对中国中部五个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覆盖率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 吕梁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018年7月,山西省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普惠金融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进普惠金融在省内的发展.我国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山西省吕梁市为其中之一.作为一个特色农业大市,近年来,吕梁市坚持“立足三农、精准扶贫”,以普惠金融为重要抓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形成了政银企合力攻坚的“吕梁模式”,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推动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截至2019年8月底,吕梁市各项存款余额2 525.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 143.19亿元,分别为1979年的1 550倍和470倍[1].吕梁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关于普惠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项工作,引导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小微、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显著提高,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随着金融机构服务小微、服务三农、耕耘普惠金融的意识增强,银行网点的覆盖面更广更深,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总体数量持续增长.吕梁市各金融机构不断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网点、POS机、ATM机数量持续上升.如交口县农村信用联社2015年以来,深入践行普惠金融,建立了便民服务站14个,布放ATM机26台,大写机24台[2],使农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基本金融服务.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总体发卡数量和存款余额明显增加,手机银行用户、网银用户、微信银行用户的数量显著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金融服务渗透率.

2.2 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吕梁市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专营支行、小微服务中心等,从各个方面着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城镇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人群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推进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一目标的实现.工商银行吕梁分行目前普惠金融融资余额达1.95亿元,2018年为小微企业发放小额贷款6 439万元,发放个人贷款8.12亿元,发放扶贫贷款340余户1 700多万元[3],融资服务覆盖面扩大,为吕梁市小微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吕梁市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构建.吕梁市金融办联合中小企业部门开展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的入库企业遴选、推荐、上报,强化对拟上市挂牌企业的管理,为推进企业上市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并拟定对上市公司的奖励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努力实现资本市场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和地区发展.

2.3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

吕梁市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并结合新的市场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精简融资程序,极大地缩减了融资获得时间,为当地企业及农户提供更加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充分利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助力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商银行吕梁分行运用股权质押方式,解决当地企业融资问题,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逐步推出结算贷、经营快贷等多样化网上信用直贷产品;建行吕梁分行创新推出“小微快贷”等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产品,并与中国联通吕梁分公司联合开展“裕农通”业务;中国银行吕梁分行推出“微贷”等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产品,着重服务吕梁市小微企业,为其线上申请贷款提供便利;农行吕梁分行大力发展“惠农E贷”等,打造“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1].

2.4 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吕梁市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地方广播、报纸、数字媒体等渠道,为群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及普惠金融相关政策.交口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部门负责人深入村庄、主动上门,通过与农民拉家常、接地气地接触宣传扶贫相关政策,为农民讲解金融知识,传播实用的信息技术.吕梁市交通银行定期派工作人员进村宣传普惠金融相关业务,为信息较为闭塞的乡村群众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吕梁市金融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单、宣传人员入村等各种形式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让村民更加便捷地获取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切实提升群众尤其是农民作为金融消费者平等享受金融资源、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5 提升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

立足吕梁实际,吕梁市印发了《关于转发深化“银税互动”助力诚信纳税企业信用融资的通知》《关于转发开展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普惠金融等政策,将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倾斜,推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中国建设银行吕梁分行在相关政策下积极配置普惠金融专项贷款、扩大贷款规模、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专项信贷服务和专门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对民营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中国银行吕梁分行充分分析客户,为不同客户制定符合其特征的授信服务策略,简化授信资料及业务流程,提高了民营及小微企业授信服务的可得性.

为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商业银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适合的还款计划、在合理范围内延长贷款到期日等,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资金周转成本高、融资贵的难题.工行吕梁分行、吕梁市联社开办了续贷通业务,在充分分析客户信用的基础上,为信用测评良好的客户提供续贷便利,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的资金压力.

2.6 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依照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吕梁市将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的基础性工作任务,强化监管引领,督促机构针对扶贫小额信贷单列信贷计划.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政策号召,建立了“政银企协作产业带动脱贫”工作机制,努力打破农业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困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探索创新产业扶贫贷款产品,通过政府增信、银行增贷来实现贫困户增收,形成了金融扶贫的“吕梁模式”.金融部门结合行政部门相关数据,了解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分析其金融服务需求,增进企业、银行、贫困户三者的联系.结合不同乡镇的特点创新出丰富多样的金融扶贫模式,精准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42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累计为农业企业投放贷款5.86亿元.各金融机构在推动金融扶贫的同时拓展了新业务实现了互利共赢.在“金融+”模式下,盘活扶贫资金助力脱贫攻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

3 吕梁市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吕梁市落实山西省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初步发展,但金融供给和投入仍显不足,与普惠金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1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欠佳

普惠金融概念在我国2006年正式使用,2010年之后,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其系统实施的时间较短,专门针对普惠金融的法律和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不完善.虽然制定了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意见、工作要点等,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

3.1.1 普惠金融法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吕梁市普通农户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户的金融素养整体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对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极其匮乏.

3.1.2 信用体系不健全.吕梁市一些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群众信用意识淡薄甚至缺乏,导致金融债权维护难度较高,极大地削弱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4].对小微企业、农户信用状况关注度参差不齐,个人、企业信用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借款人逃债、赖债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个别企业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导致银行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

3.1.3 担保评估机构缺乏.农村现有的住房、集体资产、土地经营权等资产很难通过抵押成为权益资产,且担保制度不健全、中介体系不完善,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尽管商业银行以“信用村”等各种方式来强化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但放贷期限短、金额小,极大影响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成效.

3.1.4 非金融机构较少.吕梁市金融机构门类较为齐全,但非金融机构受地域经济限制数量少、专业人才短缺,使得其金融补充作用较为缺失.

3.2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吕梁市长期以来“一煤独大”,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不断推进转型发展,但经济和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银行信贷中支柱重点产业占比仍然较高,信贷分散程度较低.多数本地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融资需求短、小、频、急,且企业制度建设较差、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加大了征信和融资担保难度,极大地影响了银行信贷支持的给与力度.加之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还本付息能力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有所下降,金融机构立足实际情况,极力开展各类创新业务,延长小微企业还贷周期,减轻其还贷压力,但仍出现不少逾期和不良贷款现象[5].部分商业银行数据显示,其存量不良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虽然近年来吕梁市小微企业贷款发展较之前情况有所改善,但总量占比偏小,结构调整的难度仍然较大.

3.3 数字普惠金融产生了新的金融排斥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金融排斥、实现社会公平.传统银行贷款关注征信和担保物抵押物,使得没有担保物抵押物的金融需求人群受到排斥.数字普融模式的兴起及应用挖掘了社交、线上消费、支付等软数据的“变现价值”.吕梁市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设计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推进金融普惠.但吕梁市一些贫困县存在留守老人、低收入、低文化程度人群,他们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线下,互联网应用能力和移动智能机操作经验不足甚至缺失,触网概率低或者为零,缺乏线上行为痕迹,无形中出在了数据普惠金融服务的真空地带.此外,一些普惠金融机构也未充分挖掘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其产品设计无法与潜在客户的用款需求相匹配,业务流程效率和便捷性不适应目标客户,这也形成了对普惠金融人群的隐形排斥[6]225-229.

4 推动吕梁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应紧盯被排斥在传统金融市场外的、无法获得合理资源分配的弱势群体.2019年初,吕梁市有7.7万贫困人口、255个贫困县,改善吕梁市金融生态环境、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机构协同填补空白市场,可进一步促进吕梁市普惠金融发展,实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1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普惠金融持续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优化.

4.1.1 宏观环境

依照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形成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创造条件.一方面要激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另一方面要提升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能力.此外,还应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制,利用技术手段变革监管思路,适度使用差别监管来加强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和推进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来优化普惠金融信用环境.

4.1.2 中观行业环境

金融机构达成战略联盟、构建行业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开发适合“三农”的农户信用体系,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可扩展资源使用边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普惠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

4.1.3 微观环境

加强普惠金融教育,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的金融素养.基于农民的认知水平,采用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金融基础知识的普及面,帮助农民了解贴合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缓解欠发达地区金融信息不对称、贷款难的现象.在宣传金融知识和产品的同时,还应介绍金融产品风险、责任,保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提高其金融风险意识.

4.2 进一步助力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发面发挥作用显著.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事业部应进一步加强授信研究、金融科技运用及资源配置等,提升服务效率.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特点设计优化业务模式、审批流程、考核办法和业务授信,提高信贷服务效率.依托金融科技通过创新担保、增信等方式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信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搜集贷款主体经营信息等数据降低放贷成本,作出科学准确放贷决策.依托金融科技还可以实现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监控,进而防范信贷风险.

4.3 将脱贫攻坚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任务

向贫困地区和人口进行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根基.通过创新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支持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加强扶贫再贷款使用,增加对带动贫困户就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对于非主观因素不能到期偿还贷款的贫困户协助办理展期业务.打造地方县域金融扶贫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利用地理区位、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改善目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现状,加大相应产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将金融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培植壮大金融扶贫示范乡镇、示范村.

4.4 加大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机构协同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市场

进一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网络通信覆盖率,搭建覆盖县、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借助乡村卫生所、便利店、村委会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点建设,培训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兼职基础金融服务、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让欠发达地区农民在家门口随时可以了解金融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享受基本金融服务.不同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利用金融科技搭建同一平台,充分发挥各自在数据搜集、服务网络、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从而为普惠人群提供多元化、高性价、易获取的金融服务方案.

猜你喜欢

吕梁市普惠金融服务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