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观点来评判观点

2020-03-03马克思

领导月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规定性对象性鲍威尔

马克思

近来,鲍威尔先生把绝对知识改名为批判,而给自我意识的规定性换上了一个听起来更具有世俗意味的名字——观点。在《轶文集》中两个名字仍然并用,而观点也仍然是用自我意识的规定性来解释的。

因为“宗教世界作为宗教世界”只是作为自我意识的世界而存在,所以批判的批判家——职业的神学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竟然有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意识和存在是不同的,而当我只是扬弃了这个世界的思想存在,即这个世界作为范畴、作为观点的存在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改变了我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并没有用真正对象性的方式改变对象性现实,即并没有改变我自己的对象性现实和其他人的对象性现实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还像往昔一样继续存在。因此,存在和思维的思辨的神秘的同一,在批判那里作为实践和理论的同样神秘的同一重复着。因此,批判怒气冲冲地反对那种还想同理论有所区别的实践,同时也反对那种还想同把某一特定范畴变成“自我意识的无限普遍性”的做法有所区别的理论。批判本身的理论仅限于把一切确定的东西(如国家、私有财产等)宣布为自我意识的无限普遍性的对立物,因而也就把它们宣布为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恰好相反,必须加以说明的是,国家、私有财产等怎样把人变为抽象概念,或者它们怎样成为抽象的人的产物,而不是成为单个的、具体的人的现实。

最后,不言而喻,如果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尽管有其思辨的原罪,但还是在许多方面提供了真实地评述人的关系的要素,那么鲍威尔先生及其伙伴却相反,他们只是提供了一幅毫无内容的漫画,这幅漫画只是满足于从某种精神产物中或从现实的关系和运动中撷取一种规定性,把这种规定性变为思想规定性,变为范畴,并用这个范畴充当产物、关系或运动的观点,以便能够以老成练达的姿态、扬扬得意的神气从抽象概念、普遍范畴、普遍自我意识的观点,傲然睨视这种规定性。

在鲁道夫看来,所有的人不是持善的观点,就是持恶的观点,并且对所有的人都要按照这两个不变的观念来进行评价;同样,在鲍威尔先生及其伙伴看来,所有的人不是持批判的观点,就是持群众的观点。但是鲁道夫和鲍威尔及其伙伴都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

【题解】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其中蕴含着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和论述,本文摘标题为编者所拟。该书最初的书名是《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其主旨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进行针对性、回应性的论战,后来马克思加上了“神圣家族”几个字并以此来讽喻鲍威尔及其同道。

选文作为全书的结尾,对鲍威尔及其伙伴们思辨观点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们鼓吹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他们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认为纯粹的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坚持敌视人民群众的唯心史观,称群众为“精神的敌人”。显然,对鲍威尔及其伙伴们而言,国家、私有财产、法、宗教这些源于实践的观念范畴已经被抽象为封闭的概念或观点,走向了一种“自我意识的无限普遍性”。

然而,世界终归是实践的,是要归结于对象性的感性活动的。愈是将观念绝对化、神圣化,这些观念就愈发远离历史的真相和人自身,也就愈发与阐明历史真实过程的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倒退为对现实矛盾关系与运动视而不见的自我循环、自我辩护的精神游戏也只能是鲁道夫和鲍威尔及其伙伴的理论宿命。在此意义上,和黑格尔相比,他们无疑没有取得丝毫进展,同时也表明,再高深、再神秘、再精巧的理论和观念,一旦脱离实际,也只会一文不值。(古 荒)

猜你喜欢

规定性对象性鲍威尔
论马克思的对象性意识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回到给予性与现象本身——论马里翁对对象性和成已的回应与批评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我的最美学卡
探析餐饮业服务人员素质框架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国模式”之争的再思考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