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0-03-03张海川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张海川,鲁 玲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一、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1]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此时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推动大国崛起,是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造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将人才培养融入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进入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要求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这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如何培养一大批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尤其是培育高级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中之重。

(三)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从个体生命成长角度出发,把大学生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维护和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创业意识觉醒,培养大学生以创新为基础的思维心智,加强大学生冒险精神、探索意志,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热切渴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搭建拓展潜能的实践平台,提供了促使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全面发展,建立和塑造大学生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创业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逐步深化,以及国家越来越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许多高校依托SYB(创办你的企业)和GYB(管理你的企业)两项创业培训项目,将其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项目。SYB是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启动的,为有愿望开办中小企业的培训项目,我国1998年在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城市试点进行,2003年底面向百个城市推广,增强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创业培训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相对独立存在,还不能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中,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尚不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存在“两张皮”现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专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与往届毕业生访谈中,发现学生对在校期间参加的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践活动态度褒贬不一。部分学生对在校期间学校组织的创业教育满意度很高,特别是SYB创业培训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创业兴趣,系统学习具备创业能力的理论知识,在校参加的创业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对自身创业素质也有所提高。相反也有学生认为SYB的学习与自身考研、就业等时间安排相冲突,只是为获取响应学分及证书而去参加。由此可见,目前许多高校将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比例、参加创业培训的课时、大学生创客空间的建设情况、大学生实体创业经营情况等看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是不够科学的。

(三)师资队伍尚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但从目前来看,受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创业元素意识不足,他们在各自专业生产线上,以集约化的班级授课形式进行专业知识传授,还不能做到将专业与创业相融合。创业教育师资往往是辅导员或兼职教师来担任,他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使得自身创业理论素养得以提升,但尚无企业工作或创业实战经历,造成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往往是纸上谈兵,同时兼职教师往往自身有大量行政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主业,对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极性不高,即便是想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时也显得心有余力不足。截至2019年10月,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首批入选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只有4 492人。可见创业导师师生比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普及化教育的需求。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需进一步激发

大学生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也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这一创业主体的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开展的前提。如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受性别、性格、年级、专业教育、家庭环境、资金、传统就业观念、不同地区创业氛围等不同因素影响,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创业兴趣度。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度调查为例,全校共有540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3 198人,此次大赛大学生参与情况比以往有所提升,但参赛人数只占在校人数的18%。其中参赛人数比例较多的专业集中在会计、电商、管理、经济、信息等相关专业,外语、文学、音乐、体育等专业学生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其中男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多于女生,低年级学生往往创业实践参与度高于高年级学生。今后应在动员各个年级组队、跨专业组队上下功夫,让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

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战略目标相结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4]。高校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自身办学理念,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其办学目标,基于自身特色,立足长远制定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并完善稳定的发展体系和支撑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导航”。首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工作领导组,可以由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组长。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研究中心,从政策支持、条件保障、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议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鼓励专家教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在专业课程中对创新创业元素的运用开展绩效评价,搭建过程与结果融合的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设置管理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制度及细化教案评价标准。在教师教学评价和职称评聘、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高校教学成果奖等评审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二)加强学科融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表现出跨学科和多学科倾向,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不应该专属于某个学科,事实上创业机会存在于所有学科当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要全员参加,所有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植入创新创业元素,课堂改革中融入创新创业范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二要丰富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在学生系统学习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基本的市场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建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项目的优秀案例进行分享,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时融合,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同时,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三要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共享的网络慕课、视频公开课等线上课程,尝试利用VR、MR技术开展虚拟创业,增强创业体验;四要学习现有高校经验做法,完善课程学分制度,允许大学生休学进行创业实践,简化复学办理手续,尝试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支撑

教师是高校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理论探索与支撑,更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的领路人。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水平与创业能力。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师资队伍短缺与能力提升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学术带头人,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三是制定校企合作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经营部门挂职,丰富教师创业经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四是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组织教师线上学习优秀课程资源,扩大教师参与创业培训覆盖面。五是聘请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支“混编”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充实师资队伍。

(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要培养“敢想敢拼会干”的热血青年,只停留在鼓励学生多参加几次比赛,参加几次模拟是远远不够的。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双创示范基地“校企行”专项行动,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而有效展开需要建立校企互动平台,不断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为高校的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5]。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与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协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企业将前沿技术带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成效显著。充分借鉴典型案例,引入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弥补自身不足,更为学生深入了解市场,深入企业实践,提供更广阔平台,从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训体系。

(五)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增强创新创业氛围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要给予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更要努力营造包容宽松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更多的人敢于去尝试和挑战。一要加强媒介载体建设,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账号、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创业类新闻,如创业大赛通知、创业大赛获奖表彰、创业先进事迹等。二要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校园建议鼓励有创业兴趣和爱好的大学生成立学生组织,既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又能使小部分人的创业激情感染更多的人。三要丰富校园标识,如规范校园某一条路为创业步行街,在其标识上设计有创业意义的标识,也可在该路段布置宣传栏,内容包括建校史,校友创业史等,允许大学生在该路段自行经营等,充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