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3-03宁宁
宁 宁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31)
伴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化,公众需要政府提供更高水平、高效率的公共管理服务。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现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积极学习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以提高其评价水平,并使政府效率更高。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种类并不相同,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要结合我国国情建设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在以往实施绩效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逐渐扩大绩效评估施行范围,以期把握政府绩效评估水平。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
(一)以人为本
和西方社会政府评估的个人主义不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点。西方国家强调对自身的关注,更加强调自身利益,因此其政府绩效评估具有极为鲜明的个人色彩[1]。我国长久以来都强调集体,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百姓的重要性,认为百姓是国之根本,这点使得我国古代社会政府绩效评估更为强调政府对百姓带来的益处。近代中国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脱颖而出,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本质属性。政体是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架构,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和政体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作为我国行政机关的政府必须要严格落实这一准则,从而使我国绩效评估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点,即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将人民需求作为自己的责任,将满足人民的期待,满足人民需求放在工作首位,积极吸纳民众参与到管理中,实现行政民主,并且接受人民的监督,在公共管理工作以及公共服务工作中推行中国社会主义理念,明确政府的历史责任,这点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国外政府绩效评估迥然不同。
(二)以实绩晋升为主
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以实绩晋升为主的绩效评估特点。任何国家的绩效评估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我国分分合合,曾面临多次亡国危险,在这种压力下,国家政府主动要求政府官员以实绩获得晋升机会,这种历史使我国形成了实绩晋升行政体系,即根据官员的实际管理成绩进行任命、激励,从而激发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正能量,保证政府内部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使各级官员都能够围绕国家目标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进步,获得晋升。
(三)传统文化特点显著
我国独特的历史使得我国的文化独树一帜,与其他文化相比存在很大区别,使得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特点。例如,西方国家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与法律约束,而中国则更讲究人情伦理;而西方人的管理重视理性分析和数据化精确管理,重规则而轻情面,讲究公平竞争、以成绩定成败;中国人的管理则重视情感与权变,重情面而轻规则,讲究中庸之道、和谐自然[2]。不同的理念导致绩效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差异化,我们要根据本国国情与民情制定更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估方法。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信息渗透在每一个工作环节,在制定各地目标管理内容时,需要根据计划内容确定优先级,然后根据政府实际的财政情况以及实际条件等情况,确定关于绩效考核的KPI指标,采取月度评估、年度评估以及半年评估等方式,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对目标进行评估,计算评估对象的绩效总分。但是这种评估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政府往往会根据目标、事件以及资源等因素进行常规的简单管理,这种简约的绩效评估方式,过于强调对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估,而没有强调对目标未来情况的分析,从而导致我国绩效评估实践还很不成熟。
1.主体不明确。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评估,评估主体仅限于行政机关自身。第二,在进行外部评估时,所有大众都作为评估主体对政府进行监督[3]。这两个方面证明现如今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的状态,缺乏制度保证以及理论支撑,导致照搬西方国家或企业的现象极为广泛。
2.内容不完整。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评估标准,仅仅把经济指标视作政绩,使得绩效评估与政府职能和岗位职责不对等,且政府绩效并未与市场经济挂钩,难以利用市场价格直接衡量政府行政成本。此外,还存在评估程序不规范、程序化以及评估过程封闭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等问题。
3.定位不准确。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缺少量化指标,尚未把绩效评估作为提高政府工作能力、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等的有效措施,而仅仅将其视作考核、监督的手段,因此极为被动。除此之外,还存在评估方法不科学,忽视时间因素以及评估方法简单等弊病,难以进行全面可持续的绩效评估。
4.科学政绩观缺乏。在目前绩效目标和评估指标体系的现行条件下,绩效评估过于表面化,使得很多政府部门及领导人把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指标、表面化程度较高的行政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而未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公共财政的浪费。
5.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如今,我国的绩效评估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行为标准规范,难以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估。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对策
从社会发展阶段上建立更加高效的责任型政府,是我国当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法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发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为此,必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使政府绩效评估更加科学。
(一)促进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科学化
建立更适应我国国情的、更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政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担负着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等责任,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强大效用,必须完善绩效评估方法。现如今公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可以用遵循法律的政府行为规范、行为标准为尺度为标准,以此促进政府绩效评估更科学地发展。
(二)注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国情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还将继续处于这一阶段,使得人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公共部门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尚不完善;在法治上,法律至上的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的差异,必然导致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心任务有所差别,使得政府职能定位、政府绩效目标等方面有所差别[4]。为此,必须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科学、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三)清晰界定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功能
明晰职能、确定岗位职责是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基础。首先要明晰政府职能,通过科学分析以界定岗位职责。其次,还需要根据政府职能、岗位职责、绩效标准以及绩效评估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而发挥出促使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公共管理行为等作用。
(四)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实施绩效评估
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实施绩效评估,使绩效评估的效用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政府再造措施,不仅要注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政府实施职能的影响,更要认真分析旧行政理论、体制的阻碍,在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时,可以按照“积极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尊重相关规律,认真分析实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条件、具体进程与实施方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规范、高效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4]。
(五)通过绩效评估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通过绩效评估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仍是重中之重。政府公信力代表着人民对政府工作的认可程度,全面提高政府机关公信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3]。而绩效评估就是借助绩效指标帮助公务人员以更客观、更具体的方式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可以科学地描述政府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并向社会公布,有利于公众了解、监督以及参与政府工作。
(六)通过绩效评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通过绩效评估促进降低管理成本,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政府的任何行为都必然存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成本,而这些成本需要由纳税人来承担。为此,在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时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即对政府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和计量。使绩效评价与相应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挂钩,促使政府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行政资源,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
四、结束语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因此要确立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优化整个工作流程,使政府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相关工作,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责必究。政府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责任问询,以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