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春天已经到来?

2020-03-03

今日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服务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同时明确,2020 年年底前各地完成制定本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完善经办流程和协议范本。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2020 年防疫期间,中国许多医院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开启3.0时代

如果说在线预约、院外候诊是互联网医疗的1.0 版本,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就是发展的2.0阶段,而“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则代表3.0时代。

进入3.0 时代,随着医保支付政策放开,从参与主体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将构建“医药商业+医疗终端+医患个体”的联动机制。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医疗服务各个主体排列组合,衍生出多种合作模式,发挥其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慢病管理系统等作用,实现变现能力不断加强。

的确,除了政策红利加持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10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透露了一组最新的数字:目前,中国已经有900 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 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 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而在2020 年第一季度,新建数字大健康公司的数量已超过11000家。

互联网医疗的两大关注焦点

互联网医疗下,互联网医疗何时面向首诊患者开放?互联网医疗安全如何保障?也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下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不得对首诊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这也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以来的行业红线。

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放开首诊具有一定风险,同时在实际问诊过程中即便互联网医疗想要进行首诊也会受到限制。一旦实行首诊制,为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执行细则也要尽快出台。

互联网医疗一改传统医疗模式,开拓出医疗卫生事业崭新而又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而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给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带来隐患。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认为,推进医疗健康技术要素市场化,需要平衡好鼓励创新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关系。

未来十年市场规模超四万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2020 中国(银川)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仍处于初始阶段,2019 年仅有2.4%的药品是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将其纳入国家医保的范畴更是千里之行还只迈出了一步。但这也代表着一旦“互联网+”医疗市场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那么摆在面前的就将是一片还未被触及过的蓝海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 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和24.0%。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会由2019 年2180 亿元分别大幅扩张至2024年的11290亿元,以及2030年的42230亿元。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我不想去医院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