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中选课走班实施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0-03-03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增长的历史新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了行业的重构和职业的转换,新时代的新变化对年轻一代的个性成长和创新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国务院于2014 年正式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我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战略新机制。新高考实施之后,“选课走班”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历经几年的探索,基层学校面临哪些实践难题?“选课走班”的未来优化路径又指向何方?
一、“选课走班”的实践困境
赵婧、洪阳在2020 年4 月第21 卷第2 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天津市高中校“选课走班”的实施状况及其优化策略》一文中以天津市高中为例,认为:
“选课走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曾有学者开诚布公地指出:“走班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型,它总是保有实验的性质。”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选课走班”被赋予了极高的教育效能期待,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围绕“选课走班”的推进情况,来自26 所天津市不同高中的校长应邀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集中反映了当下高中阶段“选课走班”的实践困境,具体而言:
(一)课程设计:如何分层定制
在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课程建设是最活跃的探索主题。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分殊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实现更为充分的个性化发展。然而,课程分层定制的落地和落实涉及到诸多要素的协调统整,这也使得课程设计成为了当下高中学校共识性的攻坚难题。26 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开发分层次、多类型、有特色的学科课程‘菜单’”,11 所学校的校长认为落实的难度很大;对于“将同一教学内容按照难度、容量、进度等指标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16所学校的校长认为落实难度很大;对于“将课内外作业按照学生不同学业水平进行分层设计”,10 所学校的校长反映落实难度很大。总体来看,由于课程的分层进阶开发不仅要在水平维度上兼顾知识体系的序列性和延伸性,同时还要在垂直维度上架构起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因此,课程设计的依据、标准以及方式方法都亟待进一步探索。
(二)资源配置:如何协调平衡
“选课走班”推进的过程也是学校资源实现再分配、再利用和再整合的过程:一方面,学校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和转化,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规划和获取新资源。从学校整体治理的角度来看,与“选课走班”密切相关的资源问题集中在师资配备、教室协调、设备供给和外力援助四个方面。26 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按照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排序,教师资源是“选课走班”资源配置的第一关键要素,之后依次为资金资源、家长资源、设备设施资源、校外同行资源、专家资源和政策资源。整体而言,校长们共识性地认为师资的协调比环境条件的协调更为棘手。作为教学活动有机运行的核心机制,教学组织形式从班级授课制向“选课走班”的转型,必然会对学校原有的资源格局产生“震动”作用,资源要素如何能够因地制宜地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不仅需要实践探索,更多的还需要实践智慧。
(三)学生指导:如何应需施策
天津市于2018 年制定并颁布了“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从全局角度对“选课走班”之后学校如何做好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给予了政策引领和规范。然而,由于新形势下学生指导工作的复杂性,高中学校仍然面临着很多具体的挑战。26 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8 位校长对“‘选课走班’可能导致学生交流减少、同学关系疏离”表示比较担忧,4 位校长对“‘选课走班’有利于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并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表示不太认同;在心理调适方面,7 位校长对“‘选课走班’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压力”表示不太认同,15 位校长对“‘选课走班’可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表示高度关切;在职业选择方面,14 位校长对“‘选课走班’可能会使学生陷入选择困境”表示担忧。由此可见,“选课走班”对如何做好学生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需求,相应措施和策略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四)家校合作:如何密切联动
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新高考政策实施之后,家长能不能正确认识高考改革的意义、能不能采取积极行动配合学校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调整,这也成为了学校领导们高度关切的社会现实问题。围绕新高考背景下的家校合作,26 位校长从校方的角度描述了工作的共识性难题。如:17 位校长表示必修科目实行“走班制”,不少家长会将此误解为变相划分重点班,而构建“选课走班”下的试读、转科、调班机制难度非常大;11 位校长表示组织召开家长研讨会、指导家长理解政策、完成“走班”动员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挑战;14 位校长反映搭建畅通完善的家校反馈交流机制依然具有很大难度。概言之,进一步推进新高考时代的家校合作,迫切需要就联动机制展开校本化和精细化的探索。综上所述,天津市“选课走班”的教学探索尚处于“进行时”,一些核心矛盾的解决也仍处于摸索阶段。当下,高中校长们所反映出的共识性困惑,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完善选课走班的应对策略
王新凤在2019 年第3 期《教育与考试》《新高考模式下高中选课走班实施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文中认为:
(一)增加教育资源配置
选课走班受制于客观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适度的班级规模,大班额比重较大的学校是难以选课走班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足够多的教室、教师,宽敞的走廊等,教师、教室等教育资源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充分的补充,因此选课走班制的实施也应该是因地制宜、日常巡视了解教学班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受访者建议从小学、初中开始走班,使得选择性与选课走班的模式成为一种常态,有了走班基础,高中阶段实施走班在理念上容易接受,在具体操作上相对熟悉,可能会更利于在高中阶段实施选课走班。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实施选课走班之后,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是对教师的绩效评价都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比如如何评价双轨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的绩效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将是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新难题。受访者建议,以现代化科技手段介入学生考勤方式,建立以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行政班起点评价、教学班增量评价看起来是教师绩效范畴的问题,但反过来也是促进教学秩序规范有序,联通顺畅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研究者探索适合高中学生选课走班的学科倾向测试问卷,供高中生进行学科倾向测试,以便其作出更加科学、更加个性化的课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