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0-03-03郭骏娣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院校政治

郭骏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微文化” 这一网络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充分认识微文化中带来的正向影响与负面作用,实现趋利避害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育人效果。

一、微文化的内涵以及特征

(一)微文化的内涵

关于微文化的起源,需要追溯到上世纪90 年代,提出者为微乐队的主唱,其在上世纪90 年代末组建了一支名为 “微” 的乐队,并开始传播自身所认同的文化理念。这为微文化的后期发展传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随后在21 世纪初开通了以 “万物本微物” 为主题的个人微博, “微文化” 从此被社会大众所认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微文化” 即是新时代人类所创造的个性财富的综合。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微文化” 主要指互联网中以平等、主题为代表的文化形式。本文研究的微文化是指后者,主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中的微文化内涵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二)微文化的特征

微文化以一种非主流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有着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主体。微文化能够得到兴起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工具,在互联网上无关乎身份与地位,人人享有平等的发言权与话语权,这为文化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微文化强调的主体个性化,在地位变化上得以得到深度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更加看重自身的主体权利,同时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思维体现在网络上,彰显出不同的个性。第二,内容简洁。微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长篇大论的基调。其在传播的内容上更加简洁,但简洁并不意味着思想的简洁。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人们形成了言简意赅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们获取信息、读取信息的时间。第三,方式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单向交流形式不同,微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并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整理,并且能够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来进行文化互动。从而形成了一对多,多对一等交流方式。从微文化的传播路径来看,微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现代新媒体工具的技术支持,微博、微信等以微文化为代表新媒体为微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路径。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文化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微文化既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从思想层面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这无疑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微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2019年的手机上网用户达到了16亿,现代高职学生几乎人人都拥有且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不可避免地受到微文化的影响[1],因此微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微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大众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抓住了人们的兴趣点,将一些内容进行娱乐化以及日常化。因此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帮助人们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但是正是由于微文化带来的娱乐化,却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中的严肃性。学生不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自我[4]。因而微文化对传统的主流文化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在对待一些突发事件上,学生很可能发出错误的言论而受到伤害,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背道相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内容受到冲击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思想课堂、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得以进行,其在内容上要求明确,在方向上具有指向性。但是微文化的出现却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被放大。其也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一个属于自我的发声平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多元的对话平台上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接受者[2]。时代的发展注定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点对于后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微文化中新媒体的发展为各种错误思想提供了可怕的温床。若学生不能够及时辨别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的错误思想,将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扩充,更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三)增加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

微文化的载体如微博、微信、贴吧等,如缺乏有效监管将成为负载各种不良信息的场所[3]。高职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趋同性,在发表意见时往往不能尊重事实客观地看待问题,无形之中加大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此外,微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其通常是快餐文化,其讨论不具有一定的深度,即使有深度,网络环境造成的隔阂仍然存在。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并不能有效激发其辩证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反倒成为了微文化的 “思想奴隶” 。

三、微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微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结合实际面临的教学难题,加大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微文化的积极正面因素,主动探索微文化带来的知识传播方式与方法的革新,利用学生对网络文化、微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与素材构筑现代化的网络学习平台[4],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一)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微平台”

面对微文化,学校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将微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助推教育改革。因此构建 “微平台” 的路径应运而生[5]。首先,需要搭建立体化的教育宣传体系。可通过建立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官方平台,借助学校各级学生处、学生会、学院等组织形成立体化的新媒体矩阵。从而全面建设落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次,通过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公众账号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与学生活跃互动。打造综合性的微文化活动平台。利用 “微平台” 发布部分社会热点的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学生的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考的好习惯。最终,为保证各部门能够发挥出自身职能,需要建立健全平台监督工作。建立 “微平台” 管理人员的队伍,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对微文化平台的运行与管理。

(二)提升学生的微文化素质

首先,加强微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微文化素质。21 世纪是信息激增的新时代,网络的覆盖面广,微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快,是互联网的特点[6]。因此利用这些特点来提升学生的微文化素质最为合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对现代网络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唯有把握好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实现工具的合理利用。其次,当学生对于微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时,教育者应当实事求是发布客观的看法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甄别信息。防止够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杜绝情绪化的语言,要求语言自然平和,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技术宣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微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中的微文化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着重大影响[7]。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研究网络微文化发展走势,做好信息的筛选、监督、管理工作。教育者须对网络有全面的认知,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有所掌握。其次,对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准确挖掘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给予正确的解读。

(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呈现出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对话的平等性。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的第一步,平等性要求教师学生能够共同成为教育主体和学习内容成为教育客体。学生与教师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应当是共同推进的,具有交互意识的。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多样性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外,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微电影、微小说、微公益等一系列 “微文化” 活动,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新意,因此已不适合当前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实时热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授课。在探寻问题根源的同时,通过良好课堂互动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认识并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理论课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