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2020-03-03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通识人工智能院校

陈 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与文件,指明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首次提到了“人工智能”;7月8日,由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 号),其指导思想中明确了“人工智能”的主线与主攻方向;10 月1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志着“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国家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1]

上述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及战略是社会各行业系统发展的航向标,从2016 年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到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再到9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均就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展智能经济,加大人工智能的应用,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国家人工智能政策与战略的相继出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院校层面:解析人才需求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AlphaGo每天自我对弈100万盘围棋,Tesla每天从上百万辆车实际行驶路线中学习驾驶经验,Watson 等系统每天学习数十万张医疗影像大数据的深度特征……大数据驱动的深度智能正在以惊人的效率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更高级的机器只能和深度学习算法层出不穷,在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专家、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认为:“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只需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比例上说,未来10 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只有改革我们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新型劳动力。”[2]《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3]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但人工智能发展并不是要取代人、压迫人或否定人,让人产生无能无望感、无用无助感,而是要进一步解放人、服务人,让人更有尊严地生活、更加和谐地发展。“未来是一个体验时代、适应时代和创造时代,只有在这些人类独有的优势上胜出,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什么人才?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美国教育界有研究揭示,影响或预示一个人(孩子)未来成功的7 大因素或“秘密武器”,主要是坚毅(Grift)、激情(Zest)、自制力(Self-control)、乐观态度(Optimism)、感恩精神(Gratitude)、社交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好奇心(Curiosity)。美国联邦教育部在《21 世纪技能框架》中指出,学习和创新能力(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处于21世纪学习技能的金字塔顶端,包含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thinking)、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

人才需求趋势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3.通识教育层面:优化教育模式,凸显通识教育类型特色

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当今世界智慧地生活做好准备,使他们成长为深思熟虑、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通识课程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教授其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这种社会常识不仅仅在知识上,也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更确切地说,是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与体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更好地认知世界,更好地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见,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核心品质和人格特征,通识教育是核心塑造力量。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中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教育模式必然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生重大的改变。

二、研究现状

1.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是教育模式的两种不同选择,其本质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现行高等教育学府中所设立的院系,均建立在学科分类之上;而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重在“育”而非“教”,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2.常见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

目前,常见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一是以哈佛大学为主的美国通用教育模式,可称为“核心课程型”。哈佛大学从2018年秋季开始实行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上一个版本相比,通识教育8大品类的课程,变成了4+3+1,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3 门分布必修课,和1 门实证与推理课程。这四门必修课是:美学、文化与阐释,历史、社会与个人,社会科学与技术,伦理与公民。这种模式要求开设课程多、质量高,对教师的知识面及跨学科教学能力要求高,在高水平大学中实施可能性大。二是“分布必修型”,明确规定必修学科或领域以及最低学分,开设学科领域中入门级别的课程,以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拓宽知识面。这种模式操作简单,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要求相对较低,目前在美国和我国高校是最为常见的形式。

3.高职通识教育模式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20 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高职特色的系列成果,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 多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紧密结合这一特性,使得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于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关注度及相关研究较多,而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以“AI,General education,model,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等为关键词CNKI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9年5月1日,完全符合的相关学术论文为0 篇,相近的学术论文1 篇:《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之思考》,文章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悄然来临,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通识教育应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公民意识和“全人”教育、人文和审美教育。[4]但对于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未涉及。还未发现国内综述性研究、理论研究、理念内涵研究及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在Google Scholar 中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l education,model”为关键词,进行英文学术文献检索,目前尚未检索出相关文献。

可见,对于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将会成为广大从事教学改革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的思考

1.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什么人才?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生产力的新变革,生产力的新变革对社会各大子系统必定形成冲击与新要求,教育也在其中;而职业教育因其紧跟职业与行业一线的特性,受到的冲击必将最为明显。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从事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大量代替。只有“人类独有的优势上胜出,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

2.人工智能时代怎样培养人才?

教育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只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地且灵活恰当地应用,“教、学、管”才能同向同行地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发展,教育方可真正拥有人工智能的“智慧”。

3.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

根据通识教育非职业性、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的构成要素,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

首先要从模式上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既结合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又探索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往共通,并兼顾现有教育模式,以求通识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教育模式这三者的最佳结合,支持大学三年的素质培养,发挥最大效用。

其次要拓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协同。依托现有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智能终端的配合实施,线上线下的协同,实现教育模式的智能化、数字化、针对性和差异性,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说来,要从课程内容、学习管理、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在原有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基础上,结合非职业性、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增设循环增强型、递进增强型、拓展增强型的课程内容,对三年学习生涯全覆盖。

其次,在学习管理上,引入多种移动互联网平台、APP,对学生数据全采集和全画像,通过个性化学习与数据化管理,激励学生制定自我学习规划并在过程中做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从智能化技术和个性化学习两方面合力促成对学习管理的有效性提升。

最后,在考核方法上,教师利用各种移动互联网APP 平台,进行动态的常态化数据记录,贯穿整个教学考评的全过程,打造全新的课程考核生态体系。

总之,这是在“分布必修型”模式基础上,全面设计原有必修课课程体系,打通课时和学期限制,在必修课覆盖不到的学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三年学习生涯接受一以贯之的通识课程教育。这是通识教育非职业性、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人工智能时代泛在化、个性化的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可称之为“全面必修型”。

四、结论

本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改变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现状,有助于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始终把握人的综合职业素养养成与教育的精神实质,以回应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行业的人才需求,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更有尊严地生活、更加和谐地发展的需求,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亦可拓展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思维开展体验式教学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协同。总之,既要为人工智能而学,又要用人工智能来学;既体现通识教育的非职业性、渐进式知识内化特质,又解决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转型的非专业规格问题,这是用永恒的核心品质直面巨变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通识人工智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