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共享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2020-03-03

关键词: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全民

陈 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500)

习近平在考察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时强调:“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1]可见,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体育运动有很多需求,健身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在公共体育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成为群众锻炼的首选之地。这种开放缓解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社区公共体育资源明显不足的矛盾,但是开放也带来一些管理和服务问题,如协调引导机制不健全,增加的体育设施建设与维修经费问题,制度建设欠缺等。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及人们生活的健康幸福程度,如不解决会制约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效率。因此,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高校管理者、社区管理者及公共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共同思考。

一、 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指明了全民健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2]29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辅相成,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对于国家、社会和高校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其二,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社会大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身体素质;其三,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实现高校社会价值。

(一)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新部署国家体育事业并将全民健身置于战略高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发展资料消费逐渐过渡到享受资料消费,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解决体育资源需求问题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城市大量建设体育设施,但相对社会大众对体育场所的需求,体育锻炼场所数量还不够。根据第五次体育场馆调查数据:“我国教育系统所占体育场馆数量达到67.7%”[3]。 高校体育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配置高的特点,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体育资源使用效率,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所不足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力量,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吸引力。”[4]近年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久坐造成的颈椎和腰椎的变形,常吃油炸高脂肪食物却不运动引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健身作为一种防治手段可以预防部分疾病,保障人们的体质健康。大众的身体素质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人们只有保证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自全民健身被置于国家战略后,社会大众开始重视健身,纷纷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和健身计划。在单一的社区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情况下,将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大众恢复开放,一方面可满足社会大众运动锻炼的需求,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大众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向进校锻炼的社会大众普及保健、体育锻炼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社会大众开拓视野,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统一。

(三) 树立良好学校形象,实现高校社会价值

高校通过开放校内体育场馆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可以体现高校的社会价值。我国《全民健身条例》规定“高校体育场馆应积极向社会大众开放,高校可以根据维持体育设施运营的需要向社会公众收取一定的费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向为公众提供体育场馆的高校提供支持。”[5]26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资源大多是由国家出资修建,其主要目的是满足高校内部师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高校体育场馆向校外社会大众开放是积极践行国家“全民健身”理念的表现,体现出高校的社会价值,对学校良好形象建立有促进作用。

二、高校体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高校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许多高校体育资源管理者也总结了存在的基本问题。如:管理模式单一;安全保障手段缺乏;共享时间和空间存在冲突,效率低;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等。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在实际开放过程中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我认为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问题总结的还有欠缺,另一方面是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针对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设备与时间问题、经费问题、管理机制问题等共性问题,需要每个高校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基础上,统筹兼顾,积极和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及社区协调一致,制订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把主要问题解决好。

(一)安全隐患问题

体育资源共享后会带来很多安全问题,如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公众的安全会有影响,校园内师生出现安全风险,校园内财产安全无法保证,体育锻炼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等。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高校造成压力。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后,首先,校园的环境安全有隐患。由于进入校园的大量社会人员年龄迥异,素质良莠不齐,他们进校的目的无从核查,因而存有很多隐患。如:校园内部体育资源毁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不法人员存在偷盗嫌疑;有些教学区因为社会人员的闯入干扰了学生正常的上课秩序;有些社会人士会携带宠物进校园,时常会出现学生被狗等动物撕咬的情况等。这些问题给高校内部的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增加高校管理费用。其次,进入校园的社会公众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缺乏安全意识,社会群众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体现为缺乏基本的运动锻炼常识。运动过程中器械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会导致伤亡;也可能缺乏科学训练知识,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忽略热身,运动之后忽视拉伸恢复,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另外,安全问题产生后的权与责的界定问题。最后,社会人员进入高校体育场馆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二)各类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管理是现代经营活动的核心,要想更好地为校内外人员服务,使得高校体育环境更优质,就需要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管理因素是更多的从共享实施后, 学校教学发展的角度去讨论分析。”[6]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体育场馆大多是由体育老师及学校行政人员进行兼职管理;且体育场馆内部管理职责不细化,管理手段不先进;对进校体育锻炼的社会公众约束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导致高校体育场馆运行不够流畅有序,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能力,制约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设备与时间问题

高校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大,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地提升。但面对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资源需求,高校公共体育资源仍显示出其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体育教学、师生使用体育资源与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之间存在着矛盾,可供开放的体育资源范围有限。具体表现在开放时间有限,设备设施的开放有限。

(四)开放导致场馆设施维护经费增加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每年对外开放维护的费用比开放前增加40%以上。体育场馆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完成的大型基础设施,其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的专项拨款,而对于体育场馆开放后所产生的维护费用往往会被忽视。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维护方面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如:场馆使用产生的运营费用;体育场馆内管理人员的薪资;体育场馆内部体育设施老化和体育运动器材的损耗。在实践中高校经常对维护费用较低的体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而对于维护成本高的体育场馆低收费或不开放。由于这种收费并不是经营性的,因而从体育场馆收入与支出的总体比例看,维护费用显然是入不敷出的。

三、解决高校体育资源开放问题的优化路径

解决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管理、经费和服务时间等方面的问题,制度建设是关键,即首先解决管理问题。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规划和管理制度,在制订具体的管理细则时常会挂一漏万,或者细节很多,却遗落了重要方面。比如许多高校只站在高校角度制订方案,忽视开放需要地方公共管理部门、社区、来校运动队、个人共同协调,共同制订方案。保证校园各类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安全是开放共享的前提;维护经费充足是开放共享可持续的基础;开放时间的合理设置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保障。因此,需要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整合优化体育场馆资源以及有效挖掘体育场馆潜力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各方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在坚持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着重突出社会利益的原则,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要发挥各方共同协作的力量形成合力保障校园安全。首先,高校要定期养护、检查和排除公共体育场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各个体育场馆的具体使用方法,适宜进行锻炼的人群以及使用体育场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明显清晰地标记。其次,建立高校、社区和政府三方合作的责任制度,明确规定三方的责任。高校应与周边社区进行联合,对进入高校进行运动锻炼的人员办理统一的校园出入证、健康登记证,确保人证相符,责任到个人。最后,开放共享带来的安全隐患无法完全避免,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将风险降到最低。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保险制度,联合政府、保险机构对运动中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提供保险保障,并严格规范公共体育资源场馆的保险制度,减少高校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顾虑。

(二)积极打造优质管理团队,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学校要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开放的运营方式,建立适合当地需要的运营模式。鼓励学校开展以校管理为主的运营模式,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专业组织运营的模式。”[5]27管理是经营活动的基础,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充分实现,高校需要探索健全长效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创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在优先考虑满足师生正常教学、运动锻炼的基础上,借鉴高校后勤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探索专业委托公司的方式对高校内部可投入运营的体育场馆、设备设施进行公开招标;也可将体育场馆委托给有资质的场馆管理专业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引进和培养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高校应制定计划,招聘专业管理人才;培训现有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机制,给人员较好的岗位待遇,建立优质管理团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创新管理模式,锻炼管理队伍,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三)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关于大力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中指出:“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资源,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本校学生和公众有序开放,运用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体育场馆多层次开放利用。”[7]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整合优化体育资源,提高公共体育资源的多层次开放利用。首先,合理规划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科学计算其开放的时间。社会公众大多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进行体育锻炼较多,而校内的师生则可以选择自己空闲的时间在白天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高校可根据校内师生和社会大众的时间特点分别安排锻炼时段。其次,“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建设。”[2]29高校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定时发布体育场馆使用情况的动态信息,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宣传,吸引校园周边社区居民进校锻炼,尽力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提供增值服务,增加体育场馆的收入。高校可以根据体育场馆的功能和社会大众的需求设立饮水补给站、运动项目服装、鞋帽、健身防护工具、体育器材等自助消费点,在增加体育场馆附加收入的同时树立学校高效、便捷服务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公众对体育场馆的持续高效使用,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四)有效挖掘体育场馆潜力,弥补维护费用空缺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8]当前,维护体育场馆的费用限制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大众的开放程度,高校应当有效挖掘体育场馆价值潜力,争取社会投资,开展合作经营,弥补高校体育场馆维护费用空缺。相比社区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馆具有较大的空间和较高的容纳能力,设备设施齐全,如何利用好开放优势,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一方面,积极承办大型的体育比赛和表演节目。高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地宣传,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取得活动的举办权,利用互联网直播和现场派票观看的方式增加场馆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可与赞助方合作,如在运动员、工作人员的衣服以及活动现场的物品上印制企业标志,在宣传企业及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学校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利用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建立体育俱乐部,开设体育培训班。社会上有许多健身房、瑜伽馆、武术馆等锻炼场所,但消费水平较高让多数社会大众望而却步。高校可以借助低廉的价格,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群众健身需求,充分利用校园内专业的体育教师资源组建各种体育培训班和体育俱乐部,如设置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篮球、网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开展培训和比赛,吸引社区群众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锻炼需求不仅可以弥补维护费用的空缺而且可以让教师及学校增加合理收入,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

结 语

体育强国是国家战略,高校体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组成部分面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众多的高校已经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我国高校种类很多,公办高校基本开展了体育资源开放,民营高校开放较少。由于学校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开放的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和困难是正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资源开放的积极性。应该说高校开放是普遍的,但开放范围有限、开放程度不高也是普遍的。面对国家政策指向,面对社会公众运动健身的渴望需求,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把体育资源开放和教学一样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订计划,加强制度建设,增加投入,积极扩大开放,认真研究困难,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全民
全民·爱·阅读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可持续全民医保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