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群要有“教研味”
2020-03-03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为了工作交流的方便,大多数学校都有分门别类的微信工作群或QQ 工作群,如教研工作群、班主任工作群、后勤服务工作群、教育督导工作群等。根据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需要,把工作群细分,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分享信息、交流研讨,节省了教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很多学校的各类工作群都以工作留痕为目的发布各种图片和视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拍照并把照片发在群里,群里每天都充斥大量的图片,别说开展教育思想与方法的交流,想查找一个通知都很困难。以教研工作群为例,如果群里既没有教学方法的研讨,也没有教研思想的碰撞,连基本的“教研味”都没有,只有为了形式主义的工作留痕经常发布大量常规工作的照片。这个群对教学与研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
一、教研工作群为什么没有“教研味”
教研工作群没有“教研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对教研的定位出现偏差
教研,顾名思义是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教研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既包括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又包括基于具体教育问题的各种学习、交流与研讨;教研的成果展示,既包括值得推广的课例,也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但是,部分学校在对教研工作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学校,将教研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上公开课的数量上,只关注公开课上没上、上了多少节,而对公开课的作用及价值引领缺少应有的关注。对教研工作定位的偏差,导致很多以公开课为主要内容的教研工作群,既无教学方法的研讨,也无教学经验的分享,更无教育思想的碰撞。群内80%以上内容是教师上公开课的照片,10%以上内容是各教研组活动的照片及活动记录表图片,剩下不到10%的内容是各种通知。对教研定位的偏差,必然导致教研工作群缺失应有的“教研味”。
(二) 没有将工作群纳入学校文化建设范畴
学校的一物一景、大事小情和师生的一言一行,都包含在校园文化的范畴内,都是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各种工作群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密切相关,是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群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学校提升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当前有不少学校虽然建了很多工作群,但却忽略了工作群的文化属性,没有将工作群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不注重工作群的文化属性,例如教研工作群里缺少教学案例的研讨,缺少教学主张的分享,缺少科研成果的交流等,势必导致工作群里的信息没有多少文化味。
(三) 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
教研工作群没有“教研味”,与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教研组活动为例,同学科教师开展的教研组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教研组活动是学校教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校教研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学校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也仅仅局限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开展了活动,是否在活动开展后的当日上传了活动照片及活动记录表,至于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效果怎么样,并不在管理范围内。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导致很多教研组在规定的活动时间内,既不交流也不研讨;教研组长只忙于写活动记录表,组员则聊天或看手机,大家都在等学校检查人员来拍活动照片,拍完照片活动就结束了。
(四) 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不高
教研工作群没有“教研味”,与教师整体教育研究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教师仅仅满足于上好课,并不重视教育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有些教师不能潜下心来认真读书,导致缺乏高质量教研的必要条件;有些教师不重视教育写作,把写论文看成额外负担;有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只挂名不研究,从而催生出大量对教育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的形式主义材料课题及表格课题;有些教师不重视自我研修,学识及教育理论水平长期处于只取不存的透支状态。当教师整体教育研究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在工作中难以开展真正的教研时,教研工作群怎么可能有“教研味”?
二、如何增强教研工作群的“教研味”
(一) 转变务虚不务实的工作作风
要想教研工作群有“教研味”,必须转变务虚不务实的工作作风。教研群里为何有大量的照片,却很少有与教科研相关的信息,这是形式主义的务虚工作作风在作怪。形式主义的务虚工作作风不关注工作实际、实质,只关注表面的工作留痕。以教研管理中的公开课项目为例,有的学校要求每上一节公开课都要在群里上传不少于3 张的照片。只要把照片上传到教研工作群里,教师就完成了公开课的教学任务。教研管理部门把群里的照片打印出来、存档,就完成了公开课的管理工作。至于公开课上了什么、上得怎么样,听课教师的反响如何,公开课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理念与方法,这些公开课中的实质问题并不在教科研管理范围内。由此可见,只有摒弃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才能让教研工作群有“教研味”。
(二) 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教研能力
教研工作群既不讨论教学方法,也不进行教育思想与观点的碰撞,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研管理人员教研能力薄弱、无法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引领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学校对教研重视程度不够,在教研管理干部安排上比较随意,把教育理念不太先进、教研能力不太强的管理人员安排到教研管理岗位;这些管理人员只能使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在工作留痕上下功夫,却很难让线下教研工作健康发展,更不会有高质量的线上交流研讨,教研工作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研味”。因此,提高教研管理人员的教研能力至关重要。学校一定要将教育理念最先进、教学与研究能力最强、教研成果最优秀,并能引领全校教师共同进步的研究型教师,安排到教研管理岗位上。走上教研管理岗位的干部,一定要热爱教科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能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能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能把冷板凳坐热并在研究中成长。
(三) 营造百家争鸣的教研氛围
教研工作群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学研究,被大量图片所占据,从某个角度而言,是学校言路不畅、缺乏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导致的。不重视倾听普通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建议,或忽视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引领作用,致使部分在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有较强影响力的学者型教师在学校内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教师们只追求完成自己的工作量,不愿意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不愿意思考如何为学校发展奉献思想与智慧。营造百家争鸣的教研氛围,让教师有意愿交流与讨论教学思想,让教师有机会为学校教研质量的提升献计献策,教研工作群才能出现有价值的信息。
(四) 重视教研工作群的文化质量
在学校所有工作群中,教研工作群与教师成长需求联系最紧密,能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丰富、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完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高质量工作群。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应将教研工作群文化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一项工作。在群信息管理上,不发布不利于学校发展的负面言论,不发布没有思想与文化含量的信息,不发布为形式主义服务的各种留痕图片和视频。鼓励和引导教师在群内分享有价值的发现、特殊的教学案例、需要集体智慧解决的疑难问题、有使用与推广价值的教学主张。对于需要研讨的教育话题,应鼓励教师在群内各抒己见,让每位群成员在各种观点的交流碰撞中且行且思且成长。
(五) 用线下教研增强线上工作群的“教研味”
无论是线下教研,还是线上教研,其空间与场域虽然不同,但教研的指导思想及教研方式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没有高质量的线下教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线上教研。要想让线上教研工作群有切合教师成长需求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教研味”,需要加强对线下教研质量提升工作的研究,切实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水平。提升线下教研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提高教研工作的站位与视角,以教学一线为出发点,开展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研究;②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让教研接地气,让每个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研究;③鼓励教师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对有价值的教育主张不仅要在校内采用,还要创造条件向外推广;④提高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质量,鼓励教师将实践研究转化为理论成果,并将理论成果以论文及论著的形式在高质量的期刊发表和出版社出版。
教而不研则浅,教研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如何让教研扎实进行?如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研质量?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研空间,提升每个教研空间的文化品位。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如何让教研工作群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通过教研工作群让每个教师开展真正的教研?用真正的教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质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教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