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的社会“嵌入”研究
——兼论昆明PX项目“嵌入”失败的教训

2020-03-03范晓娟聂馥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嵌入昆明工程

范晓娟, 聂馥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增多, 而遍布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络也使得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利, 这与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密不可分. 这些工程项目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与社会风险. 近年来,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现了因一些工程项目而引起的恶性群体性事件, 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昆明PX项目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工程之一. 该项目自向社会公众披露之初就在昆明当地引起了强烈的抗议, 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深远, 更因后续处置、 管理不善而导致该项目最终“流产”, 也就是说, 昆明PX项目最终“嵌入”社会失败. 本文即以该项目作为研究案例, 结合工程社会学中的社会行动理论,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 探讨工程社会行动, 其中既有工程技术方面的标准与约束条件, 也有工程社会影响方面的标准与约束条件. 这两个大方面的约束条件是影响工程社会“嵌入”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工程社会“嵌入”的影响, 分析该项目社会“嵌入”失败的原因, 探讨科学合理的治理路径, 最后总结工程社会“嵌入”的哲学观察, 为其他工程的社会“嵌入”提供参考.

2 “嵌入”、 社会与工程之间的关系

国内对于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学者对该学科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本文着重梳理国内学者对工程、 社会以及工程“嵌入”的研究文献, 力求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1 工程的内涵

在工程社会学理论当中, 认为工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工程是一种涉及了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伦理等多种因素的系统性实践活动. 这一方面主要以李伯聪提出的“工程共同体”为代表, 主张在分析工程中的社会现象时, 应当融入以上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地分析[1-2]; 二是工程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之中, 不可能隔离于社会而存在. 也就是说, 工程会受到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以及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约束, 具备一定的“嵌入”特性. 这一方面主要是以赵文龙提出的“社会工程”范式为代表,强调工程的“嵌入”特性,并进一步明确了工程活动的规律[3-4]; 三是工程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分工与合作活动, 不可能由单个个体单独完成, 而专业化程度越高的工程, 其对参与工程师、 工人、 投资者与管理者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作要求也更高. 这一方面以毛如麟提出的“建设工程系统”为代表, 认为建设工程只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但这个子系统又有政治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等互相交融, 同时, 其内部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5]; 四是工程不是单纯的思辨活动, 而是具备极强实践性的社会活动[6]. 因此, 在分析和开展工程活动时, 都应当将工程实施的社会风险与负面社会效益都考虑其中. 这一方面以陈绍军提出的“社会评价”论为代表, 他们认为分析和开展工程活动时, 都应当将工程实施的社会风险与负面社会效益都考虑其中[7].

2.2 “嵌入”是工程影响社会的方式

“嵌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理论当中, 是由卡尔·波兰尼在研究经济活动时提出“经济的社会嵌入”这一观点. 他认为经济活动在“嵌入”社会当中时, 也会受到社会制度与行为的约束. 到20世纪80年代, 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卡尔?波兰尼观点的基础上, 对“经济的社会嵌入”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拓宽与外延, 认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 此前, 对于社会结构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都是以个体行为方式为出发点, 强调个人经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没有将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结合起来研究, 而是将其分割开来, 认为个人行为是以满足自身功利需求为目的. 马克?格兰诺维特则认为, 经济活动的社会嵌入不应当将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区分开来, 而应当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其归纳为一个行动“场域”, 而这些约束条件是社会情境以及个体经济行为的理性选择, 即个体经济行为不会与社会结构割裂开来, 而是会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而进行理性选择[8].

工程的社会嵌入也是如此, 工程“嵌入”社会的过程就是工程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是工程影响社会的主要方式, 而最终目的就是工程能够建设营运, 发挥其应有价值. 但是在工程立项、 施工建设与营运过程中, 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的排斥. 如何化解社会排斥, 使工程项目能够成功“嵌入”社会就成了工程社会学科中关于工程社会“嵌入”的关键所在. 根据赵文龙等提出的类似“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的观点[9-11], 工程对社会的嵌入主要是通过工程社会活动来实现. 纵观国内外成功嵌入社会的工程项目, 理性是工程社会活动的前提, 而这种理性显然是与工程所在区域及影响波及区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相适应、 相符合的, 而嵌入失败的工程则多是忽视了社会结构, 存在非理性选择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之前, 大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多以政府主导, 通常以“强势姿态”嵌入“弱势社会”, 工程社会活动理性缺失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社会的发展, 正如詹姆斯·斯科特[12](James Scott)所言, 各种形式的“极端现代主义”必将导致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失败. 而随着“工程社会嵌入”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变, 关于工程对社会影响方式与内涵的研究理论更为丰富, 同时, 预测和评价工程对社会影响情况方法也更具操作性, 应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3 工程与社会互相建构成“工程社区”

在工程社会学学科体系当中, 认为工程社会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 它不可能与社会现实完全割裂开来, 否则将无法展开. 也就是说, 工程活动必然会受到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结构及社会关系的影响和约束. 同时,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 工程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影响其所处的社会, 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互为前提、 相互制约、 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工程的社会“嵌入”看做石头投入湖面的情景, 石头的投入会引起层层水波, 不断向周围扩散, 但最后会逐步消失, 归于平静. 工程嵌入社会的过程也是如此, 在嵌入初期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震荡, 但是类似的工程问题通常不会波及整个社会, 只会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若能得到良性的处理, 最终必然会重归平静. 所以, 可以将工程所在区域及其所影响的范围称之为“工程社区”, 这就是工程“嵌入”社会过程中的区域特性. 但是, 与石头对湖面的影响范围可见不同, 工程与社会之间虽然相互建构成“工程社区”, 但是工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工程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的不可见性和复杂性[4]. 虽然这种不可见性与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工程社区”边界的界定, 也就是工程对社会的影响范围的估量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可以依据地理空间来对“工程社区”的物理形态进行区分, 从而提高评估工程社会影响的精确性. 具体划分如下: 其一是“带状”工程社区. 这种物理形态的工程社区主要是由交通工程造成的, 如近年来国内大范围修建的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以及城市内的快速公交(BRT)等. 这种交通工程波及延长范围极广, 通常会涉及到多个区域; 其二是“块状”工程社区. 这类物理形态的工程社区主要是以固定在某一地理空间内实施的工程项目所造成的, 如在某一村、 镇、 区(县)或市等区域内实施的工程项目, 一般不会波及到其他地区[9]. 所以, 从物理空间层面来讲, “工程社区”这一概念可以视为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区域.

而基于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层面来讲, “工程社区”是与工程利益相关者的统称, 其中包括各级地方政府、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监测机构以及受影响的当地居民等工程涉及的一系列利益群体. 可以借鉴李伯聪先生提出的“工程共同体”概念来加以说明, 即工程活动时工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集体性互动的集合, 其中更包含有技术、 经济、 政治、 社会、 管理、 伦理、 心理、 环境等多种要素.

所以, “工程社区”包含有受影响的物理空间和受影响的社会结构这两个层面上的含义, 这两个层面的意义都存在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工程社区”也正是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建构而成.

2.4 工程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

工程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既是理论问题, 也关系到决策、 评估、 运作、 博弈、 工程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 由于工程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活动, 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因此, 对工程的社会“嵌入”与“排斥”的研究, 在工程社会学中与经济社会学中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学对社会“嵌入”与“排斥”主要基于状态、 关系与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工程社会学除了要研究状态、 关系与角度外, 还更侧重于规划、 决策、 设计、 运作、 博弈、 过程、 结果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研究.

任何一个工程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起点即是规划与设计, 根据李伯聪[13]的观点, 针对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估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对工程项目社会影响的评估, 如果资金、 人员、 技术、 环境等约束条件都能符合要求, 那么工程方能进入实质性的运作与实施阶段. 所以, 工程的社会“嵌入”实质上是一个运动过程, 是工程诞生与开创的过程. 但是这个运动过程也可能遇到反对的力量, 这种反对力量就是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的力量主要来自受到工程“嵌入”负面影响的社会群体, 一旦这些受影响的社会群体反对“嵌入”取得成功, 就代表该工程的社会嵌入失败了. 而社会排斥也是可以通过工程运作来克服的, 在这之中, 又包含有一个突出的“邻避效应”或“邻避综合征”, 这是工程遭受社会“排斥”的主要因素, 即大部分群众虽然知道部分大型社会工程对社会发展有益, 但是却希望这些工程“不要兴建在我家附近”[13]. 如何克服“邻避效应”是工程嵌入过程中需要深刻研究的问题. 但能够克服并不代表能够轻易克服, 而是应当在决策、 设计与实施阶段就应当加以重视, 否则一旦运作失败, 那么工程的社会“嵌入”也会遭遇失败, 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昆明PX项目就是因为没能克服社会“排斥”的力量而导致失败. 由此可见, 工程的社会嵌入与社会排斥是一组存在相互关系的概念.

3 工程社会“嵌入”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3.1 工程社会“嵌入”的基本特征

工程社会“嵌入”除了具备一般社会行动的特征之外, 工程社会“嵌入”过程还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特征[14-19]:

第一, 行动主体互动的复杂性.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主体, 既包括政府单位和非自愿移民, 也包括投资者、 设计单位、 检测机构等直接参与机构. 这些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都有一定的差异, 想要使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就需要通过各行动主体之间通过良性的互动来开展一系列的博弈, 从而实现整个“工程社区”利益的最大化, 而这种互动与博弈则就是工程社会“嵌入”活动复杂性的体现.

第二, 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工程项目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虽然十分复杂, 但其根本目的是围绕工程而展开, 最终目的则是以控制社会风险、 促进正面效益的发挥、 实现工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方式与措施来确保工程成功“嵌入”社会.

第三, 工程活动的周期性. 工程项目从初始论证立项阶段到最终运营管理阶段, 都应当有合理的行动策略. 但是在不同的阶段, 行动策略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准备阶段的工程行动策略主要以工程论证、 预测、 评估以及公众参与为主, 而在施工阶段则主要以业主、 承建企业与受影响区域内的群众及其他群体为主. 随着工程周期的不断向前推进, 各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因此, 行动策略也应当及时作出调整.

第四, 规范取向的多元化. 从前文分析可知, 工程会受到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和约束, 而这种影响与约束在某些特定区域中又会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如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在不同的国度内在技术标准、 社会关系影响等方面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区别, 部分工程甚至还要将所在地风俗习惯考虑到其中. 所以, 工程在“嵌入”社会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一般性的规范取向, 也需要考虑地方特殊性的规范与价值取向.

3.2 工程社会“嵌入”的影响因素

工程的社会“嵌入”具备极强的实践性, 这也是工程在嵌入社会过程中会造成显著社会影响的根本原因. 影响工程社会“嵌入”成功与否的因素众多, 同时也是工程社会学科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时至今日, 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但由于工程社会“嵌入”具备行动主体互动的复杂性、 规范取向的多元化等特征的存在, 使得工程社会“嵌入”的影响因素较多, 同时, 不同的工程社会嵌入的影响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等特性. 根据工程社会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结论, 可以大致将影响工程社会嵌入成功与否的因素分为以下几个维度[20-23]: 第一, 工程的合理性. 在这一维度中, 对工程社会嵌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分析、 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对区域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土地房屋征用后不补偿等; 第二, 工程的合法性. 在这一维度中, 对工程社会嵌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 行业准入、 对项目的依法管理等; 第三, 工程的可行性. 在这一维度中, 对工程社会嵌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技术条件、 经济支撑、 建设条件、 社会环境对项目的敏感性、 社会对项目的包容性等; 第四, 工程的安全性. 在这一维度中, 对工程社会嵌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运营期安全影响、 施工期间安全影响等; 第五, 工程的可控性. 这之中主要包含项目的风向管理体系、 舆论导向等.

当然, 以上维度的影响因素只是从一个大概的范围来进行归纳与概况, 工程想要成功“嵌入”社会之中, 还需要对以上维度的影响因素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同时还应当关注项目所处区域以及所波及区域的实际情况, 如此才能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工程项目在“嵌入”社会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才能真正增强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最终实现成功“嵌入”.

4 实例分析

PX, 英文para-xylene的缩写, 中文学名“对二甲苯”, 这是一种无色透明、 气味芬芳的液态芳烃类化合物, 常用于塑料、 聚酯纤维与薄膜的生产, 因此, PX项目也叫作二甲苯化工项目. 根据我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从2010年开始, 我国就成为世界最大的PX生产国和消费国, 但是国内PX的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因而我国也是PX产品的进口大国. 这种状况使得国内PX产品的价格会受到国外进口PX产品价格的影响, 基于国家产业布局与国家、 地区宏观经济利益角度来看, PX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 但是从国内的实施情况来看, 大部分PX项目都引发了群众性事件, 一度使全国各地群众陷入谈PX项目而色变的境地, 如昆明PX项目就是一起典型的 “嵌入”失败的案例. 本文就以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该项目失败的原因, 并探讨相应的治理路径.

4.1 昆明PX项目的社会行动历程

昆明素有“春城”之城, 当地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少数民族众多, 总人口达700多万. 昆明PX项目实质上是指中石油云南项目的一个副产品生产项目, 这个项目酝酿于2004年, 2006年开展可行性研究, 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准. 但是该项目一直到2013年2月才正式登上《昆明日报》的版面, 至此方为昆明群众所熟知. PX项目最后以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石油云南项目不生产PX产品而告终, 这就表示该项目“嵌入”社会已然失败.

除开酝酿、 可行性研究、 审批等环节之外, 自2013年2月见报以来, 民众对该项目的抵触情绪日益增长, 而该项目的一系列社会行动如下所示:

2013年3月29日, 昆明市政府召开PX项目新闻发布会, 回应群众披露该项目相关信息的要求. 政府发言人就云南省成品油供应链、 PX产品供需情况、 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但同时也表示副产品处理的可行性评估报告结果尚未完成. 但是该发布会并没有安排工作人员来回答任何记者提问, 会议期间没有任何群众代表受邀参加.

2013年4月18日, 昆明本地环保组织对昆明PX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 认为该项目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 缺乏公众信息沟通渠道. 而项目所在地的官员则表示, 项目的环境评估报告属于国家战略机密, 只有将其中的机密部分剥离之后才可公开披露, 同时也没有回答民间组织提出的项目选址以及对昆明环境影响情况的问题.

2013年4月底, 中共昆明市委要求高校教师与学生不可提及PX项目, 并要求高校师生签署不以任何手段参与该项目抗议活动的承诺书.

2015年,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 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相继正式开工。 广州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都坐落于城市中心,既是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提供可供文化服务的物质条件。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和广州科学馆齐聚在广州新中轴线上,广州文化馆坐落于海珠湖北侧,与园林、湖景相结合,体现了广州地方文化的特色。这四大馆在广州新中轴线上形成“3+1”格局,与海心沙、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新馆、广东博物馆、广州媒体港等文化设施一起,围绕广州塔形成“众星捧月”的优美格局。

2013年5月4日下午, 昆明市爆发“春城拒绝污染项目”大游行, 其所针对的项目正是PX项目. 而昆明市工商局则在游行前后要求口罩经营户销售各类口罩须执行实名制购买登记, 官方还禁止销售白色T恤衫, 打字复印店同样采取了实名制, 凡涉及PX的就需要登记, 需出示身份证.

2013年5月13日, 昆明市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11名, 民意代表40名. 在让专家详细阐述PX产品相关知识以及宣布启动民主决策程序后, 仍表示不能公示环评报告.

2013年6月25日, 昆明市政府虽然公布了环评报告, 但报告主要针对炼油项目, 几乎没有针对副产品的环评报告, 即PX产品项目在该环评报告中并未得到体现. 并且该环评报告内容较为简略, 环评机构也以保密处理.

经历了这一系列工程社会行动之后, 群众对于该项目的抗议声浪越来越强烈, 最终昆明市政府承诺石油云南项目取消PX产品的生产, 这就代表昆明PX项目嵌入社会已然失败.

4.2 昆明PX项目“嵌入”失败的原因及其治理路径

4.2.1 昆明PX项目“嵌入”失败的原因

回顾昆明市PX项目的一系列社会行动, 根据前文列述的工程社会嵌入影响因素, 可知昆明PX项目“嵌入”社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选址不合理. 昆明PX项目地址位于昆明市正上风方, 废气的排放极有可能被吹入城区, 可能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该项目在生产PX产品时, 设计取水量超过了王家滩水库的取水量, 王家滩水库是当地取水工程的规划工程. 同时, 该工程的修建也由于所处位置生态脆弱等问题而一直存在可行性不足的争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群众对昆明PX项目的排斥心理.

第二, 信息公示透明度不足. 很显然, 群众由于缺乏对PX产品生产及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陌生的事物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但昆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都采取消极的方式来应对群众对项目信息披露的要求, 项目可行性报告与环评报告的披露要么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披露, 要么披露的信息不够详细, 同时也没有构建合理的双向沟通渠道, 信息公示透明度严重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群众对该项目的排斥心理.

第三, 缺位的企业. 工程的投资者与管理者都是工程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而工程想要成功“嵌入”社会, 各利益相关者都应参与到互动中来, 提出自身合理利益诉求, 通过沟通、 协商等一系列措施之后, 方可明确目标. 但昆明PX项目背后的投资企业在整个事件当中并没有主动参与到其中来, 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民意代表见面会, 都是以政府主导, 项目承建方并没出现. 在政府公信力较为薄弱的当下, 项目承建方更应当主动站出来, 与群众沟通, 确保信息传达的真实性与充分性. 而昆明PX项目的投资企业显然没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也是导致该项目“嵌入”失败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表示该项目的承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第四, 公众参与度严重不足. 受影响的群众作为工程利益相关主体, 也有参与互动的权利, 但从前文一系列工程社会行为分析可知, 昆明本地群众对该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严重不足. 而在新闻发布会中, 要么没有民意代表参与, 要么不回答民意代表提出的问题, 这显然都使得群众对该项目的合理性、 可行性、 安全性等因素存在质疑, 排斥心理自然会不断强化.

第五, 缺少工程风险防控体系. 工程引发群众性事件也是工程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从该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社会行动来看, 显然是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无论是对舆论的围堵还是对群众诉求的刻意忽视, 都说明该工程对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存在缺陷.

4.2.2 针对昆明PX项目“嵌入”失败的治理路径

针对昆明PX项目“嵌入”失败的原因, 结合前文中对嵌入、 工程及社会关系的梳理, 并参考其它PX项目的治理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做好工程社会影响评估. 从目前学术界对工程及工程社会影响评估的研究来看, 提前做好工程评估是现行工程项目成功“嵌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工程评估在经历了“技术评估”与“经济评估”之后, 随着研究的进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 工程评估体系更为全面, 如今已将“环境评估”及“社会影响评估”也涵盖其中, 其重要性意义不言自明. 昆明PX项目本应做好全面的工程影响评估, 并做到充分公示. 只有做好技术评估与环境评估以打消群众对安全性方面的疑虑, 做好经济评估以强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 才能逐步减小公众因对相关知识与技术的不了解而对该项目的“排斥”.

第二, 提高工程社区凝聚力. 根据赵文龙先生提出的“工程社区”论以及李伯聪先生提出的“工程共同体”理论可知, 工程“嵌入”社会的过程把与工程利益相关主体连接成了一个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当中, 不仅仅是政府应当积极参与管理与调节, 相关企业也应当以一个管理者身份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应对项目的社会“排斥”. 在政府方面, 应当提高信息公示的透明度, 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收集、 整理群众的意见, 并作出明确的反馈, 不能以消极的态度, 试图蒙混过关; 在项目企业方面, 项目承建方应当积极参与与群众的沟通, 在政府信息公示的基础上, 补充技术与环评方面的信息, 积极释疑解惑, 以打消群众对项目的疑虑与错误认识. 同时, 政府与承建企业都应当正确面对群众的邻避情节, 充分从社会、 经济、 环境等多方面阐释选址的理由, 以尽可能消除群众的邻避情节.

第三, 制定备用“嵌入”计划.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 想要完全依照预定计划成功完成工程“嵌入”几乎不太可能, 在“嵌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预期计划之外的情况, 也会出现诸多与社会排斥相关的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 除了需要制定完备的预防性评估之外, 还应当制定合理的备用“嵌入”计划. 可以参考厦门PX项目, 该项目公布之初同样受到了群众大规模反对, 并引发群体游行, 导致第一次“嵌入”失败, 但厦门市政府和承建企业迅速总结经验和教训, 放弃了原定的“嵌入”计划, 并迅速拟定新的“嵌入”计划, 实施异地嵌入, 最终“嵌入”成功. 如今, 该项目已步入正式运营阶段.

5 工程社会“嵌入”的哲学观察

工程社会“嵌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作为一项社会活动, 除了具备一般社会活动的特点与问题之外, 工程社会“嵌入”也有自己的特殊问题. 对社会“嵌入”的分析应当始于工程社会学的元问题, 那就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来阐释工程的内涵以及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但将工程看做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主流看法, 并且这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了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伦理等多个领域, 因此, 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就是研究工程社会“嵌入”应主要关注和考察的重点. 正是由于工程具备有极强的实践性, 因而工程在“嵌入”社会的过程中, 会对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其中, 工程“嵌入”社会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往往就是引发工程社会风险的风险源. 所以, 应当辩证地看待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工程“嵌入”社会的过程.

工程是人类理性实践的载体, 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非理性的“嵌入”过程, 如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忽视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护, 又如为了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等. 前者是引发群众邻避效应的主要根源, 后者则是导致社会不公现象的推手之一. 随着公众意识的觉醒与转变, 类似的“极端现代主义”在工程社会嵌入过程中已然行不通, 工程的社会“嵌入”已经不能单靠少数人的意志强行完成. 但与之对应的是, 工程的社会“嵌入”同样也不会因少数人的意志而变得完全理性, 同样会受到时间、 空间等客观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因此, 站在“嵌入性”视角而言, 工程的社会“嵌入”是会受到各种社会条件限制的, 同时, 工程的立项、 施工、 建设及运营都会对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者之间既可能因良性的互动而融为一体, 也有可能因为非良性互动而终止, 昆明PX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由于工程覆盖的地理空间范围不一, 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范围也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 又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 因而, 工程的社会“嵌入”往往还会受到地方风俗的影响. 也就是说, 同样类型的工程, 在不同的地区所受到的社会约束条件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涉及到社会工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问题, 而受到传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思想与认识, 因而对工程的社会排斥力度与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在“嵌入”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工程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应当始终明确的是, “落地生根”是工程社会“嵌入”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基于对工程内涵的研究, 还是对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同时也是各学派观点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工程社会“嵌入”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来看, 工程与社会之间应当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行动来达到相互建构、 相互适应的目的, 其中多层次的群众参与、 社会风险的防范是在工程技术水平达到相当高度之后更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 总而言之, 工程能够落地生根, 能够发挥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并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 是每一项社会工程的最终目标.

6 结论与展望

从昆明PX项目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行动来看, 选址不当、 信息公示透明度不够、 企业缺位、 公众参与度不足等是该项目“嵌入”失败的主要原因. 应当从做好工程社会影响评估, 减小群众对项目的排斥; 提高工程社区凝聚力, 消除群众邻避情节; 制定备用“嵌入”计划等方式来加强对类似项目的治理. 总而言之, 工程社会“嵌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 具备较强的实践性. 而这种实践又存在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辩证关系, 其中更包含有地方性知识的影响与制约. 但无论如何, “落地生根”是工程社会“嵌入”的终极目标, 在此过程中, 无论是工程社会影响评估, 还是克服工程社会排斥, 都是围绕这一目标所展开. 未来针对工程社会“嵌入”的研究将会更加系统化、 细致化, 并且更为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猜你喜欢

嵌入昆明工程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嵌入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子午工程
医技预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