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本科生碎片化学习能力的调查

2020-03-03隽国斌

教育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本科生资源能力

隽国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7月出台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自2017年以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平台上,以新媒体、碎片化等为关键词的研究成果快速涌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新媒体是指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技术构成的移动互联网及其他互动性的数字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目前,主流媒体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多以短视频为主,不需要整块的学习时间,自由度更高,在学习内容上呈现短、散、简的特点,内容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1],内容多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是对原有的完整体系的拆分[2],学习难度相对较低,较少发生深入探讨和学习。[3]学习媒介主要是信息化设备和平台等载体。

碎片化学习能力由5个子能力构成,分别是获取能力、合作能力、技术能力、反省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获取能力是指本科生的资源下载、阅读、理解等能力。合作能力是指本科生在新媒体学习中共同参与的意识、讨论的能力、评价的能力等。技术能力是指本科生操作媒体资源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访问在线学习资源、编辑学习资源、制作学习资源的能力。反省能力是指本科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调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本科生在新媒体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情绪的管理、时间的管理和学习目标的管理的能力。

二、本科生碎片化学习能力的总体情况

笔者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在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问卷10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5份,有效率为98.53%。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学习能力调查问卷》,问卷主体部分设计了获取能力、合作能力、技术能力、反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5个维度。

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科生的主观因素方面,各个维度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新媒体学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在客观因素方面,本科生所在的年级、就读学校的性质和拥有电子设备的数量对新媒体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第一,所在年级对学习能力影响明显。在获取能力方面,大四本科生的获取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及大三本科生;在合作能力方面,大二和大四本科生的合作能力显著高于大一本科生,大四本科生的合作能力显著高于大三本科生;在技术能力方面,大四本科生的技术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本科生;在反省能力方面,大四本科生的反省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本科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大一和大二本科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大三本科生。第二,就读学校的性质同样影响碎片化学习能力的形成。从比较均值来看,民办院校本科生比公办院校本科生的获取能力、合作能力、技术能力、反省能力要高。此外,就读专业偏向理科的本科生的合作能力和技术能力显著高于偏向文科的本科生。第三,个人拥有的电子设备数量也是重要的能力影响因素。总体而言,拥有更多获取新媒体资源的电子设备的本科生的获取能力、合作能力、技术能力和反省能力更高。

三、本科生碎片化学习能力的分维度讨论

从构成碎片化学习能力的5个维度上看,没有一个维度的能力达成人数比例能够超过85%。在5个维度对应的15个子维度中,仅有8个子维度的能力达成比例超过70%。由此可见,目前,高校本科生并没有太突出的碎片化学习的单一能力。其中,信息获取能力、合作能力最差,技术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获取能力

新媒体资源获取的能力主要包含新媒体学习资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选择能力三个方面。

本科生新媒体学习资源的阅读能力总体不高,仅有34.33%的本科生在浏览信息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74.51%的本科生在阅读时可以做到精力集中。虽然精力集中情况较好,但本科生在浏览速度方面严重滞后。

本科生在新媒体学习资源的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45.87%的本科生可以完全理解并掌握网络平台的学习信息,28.56%的本科生对自己的能力无法确定。大部分本科生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的能力水平尚未达标,对自我能力的判断也存在一定不足。

本科生的选择能力总体较好。74.83%的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有效地选择相应的网络平台,但仍有26.97%的本科生在查找资料时无从下手。可见,大部分本科生能够做到有目的地选择资源,并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式和途径。

总体来看,目前,本科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一般,优势并不明显,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主要包括参与能力、讨论能力和评价能力三个方面。

本科生的参与能力呈现分化的现象。79.11%的本科生愿意与别人分享网络平台资源,但在小组学习中主动发言的本科生仅有39.51%。本科生在愿意与别人分享网络平台资源的同时能做到主动发言的人数过少,这反映出本科生在接受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仍然坚持不愿主动发表观点的传统做法。

本科生的讨论能力总体较好。74.23%的本科生能在网络学习时与同伴一起讨论学习的方式。这一点与小组主动发言的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发言的方式是关键因素,正式的、面对面的发言似乎被大部分本科生所回避,但非正式的、非面对面的交流则被本科生接受和喜欢,这体现了本科生目前的复杂心态。

本科生的评价能力总体较差。仅有30.84%的本科生愿意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评价别人的文章,自己的评价得到别人点赞的比例为27.47%,这显示出本科生实施评价的次数和关注别人的频率都处于偏低状态。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本科生目前的合作能力较为欠缺和不足,需要改善和提升。

(三)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访问学习资源能力、编辑学习资源能力和制作学习资源能力三个方面。

本科生在访问学习资源能力方面呈现分化的现象。67.66%的本科生每天都会访问中国知网、百度百科、中国大学MOOC(慕课)、火山视频App、小红书App等平台,67.04%的本科生认为自己能比别人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39.4%的本科生在搜索网络资源遇到困难时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数据显示,超过60%的本科生每天都会访问多个常见的新媒体学习平台,说明本科生对现有碎片化学习资源较为熟悉。同时,仅有不到40%的本科生能够发现网络信息搜索困难所在,说明其信息技术水平还较差。综合两项数据,目前本科生访问学习资源能力整体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科生的编辑学习资源能力较好。64.48%的本科生具备提取、整理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这说明本科生掌握了简单的编辑工具和技能,有一定的经验,能够根据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

本科生的制作学习资源能力总体不佳。49.56%的本科生具备视频、音频下载、编辑、制作、网络访问等初级的信息技术。相比于编辑资源,制作学习资源的难度更大,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对内容进行选择、构思、设计等,达到这种技术水平的本科生较少。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目前本科生的技术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四)反省能力

反省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调整能力三个方面。

本科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总体尚可。64.97%的本科生能够发现多媒体平台学习与传统书本学习的差异,这说明本科生对新媒体学习的特别之处还是比较认可的。

本科生的分析能力总体较好。78.31%的本科生在搜索资源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找新办法,66.62%的本科生能够主动分析不同网络平台的差异。对于本科生而言,自主解决网络问题是相对普遍的做法,这说明本科生具备一定的辨别和思考能力。

本科生在调整能力方面的总体情况良好。79.8%的本科生会主动调整网络平台以达成学习目标,77.61%的本科生会主动调节网络视频的学习节奏。调整能力是实施自我学习的必备能力,本科生做好调节才能够让学习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数据显示,本科生的调节能力较好。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目前本科生的合作能力总体尚可。

(五)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的管理、时间的管理和目标的管理三个方面。

本科生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呈现分化的现象。76.42%的本科生在网络学习时会主动调节情绪,52.63%的本科生会被情绪左右。这反映出本科生在对情绪的管理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调整意识,但并不稳定,缺少持续性。

本科生对时间的管理能力总体较好。77.81%的本科生会自行安排学习时间,41.7%的本科生会在等车的时候进行网络学习。本科生已经有了在零散时间里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这能有效延长自主学习的时间。

本科生对目标的管理能力总体较差。57.12%的本科生会漫无目的地浏览网站,39.21%的本科生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去查阅需要的资料。本科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拖延情况,对时间的利用也缺少规划。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目前本科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仍然不高,需要改善和提升。

四、提升本科生碎片化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改革教学,为新媒体平台的学习创造机会

新媒体学习的自由化和碎片化的特点与高校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有着较大差异,这也促使很多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例如,广东医科大学的“内科学”的碎片化学习改革[4],西南财经大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5],陕西科技大学的“互联网 +”“电子系统设计实训”[6],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游泳微课等成功经验都是有益的探索[7]。教学改革让碎片化学习正式走上了高校的教学舞台,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本科生创造了更多自主、自由的学习机会。

(二)科学引导,改善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策略

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元认知策略(监控新信息)的获得。[8]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是碎片化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于传统学习方式,新媒体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需要探索出适应互联网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的策略。学习策略可以通过专门的研讨和培训不断改善,也可以在实施新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的改善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营造条件,建立网络社交学习共同体

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碎片化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个性化的时代,自由和参与度是保障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学校可通过知识众创、众筹建立学习共同体,让每个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资源提供者、分享者和受益者,激励学生成为共同学习中提供资源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实施培训,提升学生新媒体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是碎片化学习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着碎片化学习的质量。针对高校本科生信息获取能力和技术能力不足的现状,学校或者相关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普遍困难,开展专题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实施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快速提升学生的新媒体学习的技术素养。

(五)沟通交流,营造碎片化学习的积极氛围

碎片化学习是高校本科生共同面临的机遇,也是挑战。高校之间可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以快捷高效的方式帮助本科生在这场学习革命中取得优势,获得发展。

五、结语

时代的变迁催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是高校教师的使命。基于新媒体资源的碎片化学习让学生实现了学习的时空自由,也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的时空自由。探索和研究本科生碎片化学习的策略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引导和助推作用,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本科生资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抄能力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