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用材林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3-03张文臣李树民马跃青
张文臣,李树民,杨 越,马跃青
(1.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2.国有义县林场,辽宁 锦州 121100)
朝阳市的林业发展主要以服务于生态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方向和目标,森林资源培育以防护林为主体。虽然如此,利用某些地段适宜林木快速生长的立地条件,适度发展用材林,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木材的需求,更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朝阳市用材林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本地区发展用材林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对未来本市用材林发展提出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1 朝阳市用材林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朝阳市现有用材林总面积114 680.85 hm2,总蓄积6 751 664 m3。其中,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为主的针叶树用材林总面积21 940.97 hm2,总蓄积973 694 m3;占比例较大的阔叶树种杨树Populus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用材林总面积87 628.74 hm2,总蓄积5 664 357 m3;其它各类阔叶树及杂木用材林总面积约5 111.14 hm2,总蓄积约113 613 m3。从林种上看,工业原料林总面积9 076.25 hm2,速生丰产林总面积9 097.04 hm2,一般用材林总面积96 507.56 hm2。
建国以来,朝阳市的用材林经过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前,以绿化为目标,主要造林方式是杨、柳Salixspp.埋干。这一时期用材林主要是解决了本市农村200万~250万人口的住房用材;1978-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造林战略,本市在用材林发展方面陆续开展育苗及集约造林,建设大型育苗基地,杨树用材林面积快速增长,是速生丰产林发展的高峰期;2002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分类经营”。本市有些造林项目上马比较仓促,退耕还林中栽植的许多杨树用材林,由于冻害及病虫害等原因大面积死亡,使发展杨树用材林的积极性受到挫伤。2006年,开始集体林改革,搞农林复合经营,杨树用材林生长状况总体上较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用材林树种不多。虽然油松、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_rupprechtii等也是辽西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在实际的经营中,绝大多数油松林都被划分为防护林,如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这样就形成了阔叶树为主,针叶树很少的用材林树种结构状况。
建平县黑水国有林场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北部,多年来在防护林及用材林经营方面有许多创新,特别是用材林培育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该场在发展用材林方面的主要做法是:①积极引进杨树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黑水林场与中国林科院合作,进行杨树品种对比试验及密度试验,同时,在杨树用材林造林过程中,对杨树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与观察研究。经多年试验观察,表现较为稳定的是白林3号、小美旱杨、白林2号、哲林4号、B6等杨树品种,适合在本地区栽植(其中的哲林4号适合在河滩地栽植)。②对油松针叶树用材林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近年来该场加强部分近、成熟油松人工林的经营,以丰富林分层次结构为目的,建立油松纯林疏伐试验示范林。每公顷分别均匀保留150株、300株、450株、600株优良木,促使其天然下种,逐步形成复层异龄林,为针叶林疏伐寻找最适宜的保留密度。山地油松强度疏伐试验的成功,为油松成熟主伐及低质低效林的经营管理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经营途径。在有效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循环状况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林木的生长能力和生长量,可以提供一部分宝贵的针叶木材。③在发展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用材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对相同立地条件的杨树和樟子松(彰武松Pinusdensifloravar.zhangwuensis)进行生长量对比研究表明,在同为1 000 m2的标准地内,达到成熟林的樟子松蓄积量10.2508 m3,是同样达到成熟林的杨树蓄积量(3.0177 m3)的3.4倍。试验表明:樟子松、彰武松在建平县黑水林场地域内,生长表现优良,并且成熟龄的樟子松蓄积量是同样达到成熟龄杨树的3倍多(当然,生长周期不同)。樟子松用材林的可贵尝试,使林场发展樟子松针叶树用材林建立了信心。④科学、稳步发展杨树用材林。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黑水林场加快了速生林建设,营造杨树速生林200余hm2。同时结合“小老树”改造工程,加大速生丰产林和一般用材林基地建设力度,将老哈河沿岸的近333.33 hm2河滩地列入大径材培育基地。近年来随着工作重心从以造林为主向以营林为主的转变,林场注重林分质量的提高,采用不同方式对“小老树”进行改造。先后用樟子松、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葡萄Vitisvinifera、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等改造“小老树”3 600多hm2,并加强抚育管理,使林分质量有了很大改观。改造后,不但森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显著增强,而且经济效益更为突出。
2 朝阳市用材林发展面临矛盾与问题剖析
2.1 培育与加工利用相脱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贸工林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尚未真正建立。比如,在用材林树种选择和培育方式上,缺乏明确清晰的规划,重视速生的杨树、刺槐等阔叶树种,而轻视针叶树种。目前针叶树用材林少,有些地段的针叶树林分虽然划分为用材林,但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在产业加工方面也存在盲目性。用材林深加工长期比较落后,基本没有针叶树木材深加工。许多国有林场虽然资源基础雄厚,但深加工方面一直处于滞后位置,针叶树枝材(3 cm以上)、杨树刨花板、纤维板材料自己不能利用,全运到外地。木材深加工方面长期落后,挫伤了生产经营者培育用材林的积极性。
2.2 科技含量低,林分质量低、稳定性差
近年来引进的杨树新品种表现不稳定,而且经营粗放,致使生长量低。用材林年均生长量仅3 m3·hm-2,与林业发达国家5~7 m3·hm-2差距较大。大面积人工纯林导致的地力衰退、病虫危害、对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也较突出。建平县3.33万hm2杨树用材林,至少有3万hm2不同程度地遭受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的危害。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对刺槐等阔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重视不够,造成品种单一、种质退化、生长量下降和大面积“小老树”现象,致使这些阔叶树栽培规模日渐萎缩,开发前景不容乐观。随着山地针叶树公益林改造的开展,越来越需要以生态经济相统一的技术成果来指导公益林的培育和改造。但目前科研工作参与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2.3 更新、抚育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
扶持用材林发展的政策还不到位。长期以来国家没有专项拨款资金支持,单靠企业投资,发展用材林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由于用材林生产经营投入较低,致使用材林造林更新、抚育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杨树小老树本身经济效益差,667 m2采伐收益只有100元左右,而更新造林需500元左右,是收益的5倍,因此,林场不得不放慢了低产林改造步伐。许多林场在发展高效林业、精品林工程项目的建设急需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但投入不足,致使这些改造工程无法进行。造林主体的林农基本没有营造用材林的积极性。国家资金扶持投入不足,加上贴息贷款规模、期限、利率也越来越不利于加大投入,培育成本也增高,新造林的单位还贷压力大,经济状况堪忧。
2.4 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有林场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完成以造林为主向以营林为主的转变后,完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林场的造林及抚育管理资金短缺,导致林场速生林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同时,由于政策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杨树小老树的改造进度迟缓,其原因除了林分改造所需资金无法满足外,还受制于森林采伐限额。每年上级下达的采伐指标偏少,造成未能及时改造的小老树枯死木逐渐增多,呈现负增长。此外,长期以来木材价格不稳定,也造成了农民发展用材林的积极性不稳的状况。2002年木材价格是800~1 000元·m-3,老百姓的造林积极性很高;而2010年以后,木材价格逐渐降到600元·m-3以下,老百姓不认可,经常发生砍树的现象。
3 发展用材林的基本条件分析
3.1 具备发展用材林的客观条件,坚定树立大力发展用材林的信心
只有充分认识朝阳地区发展用材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才能为大力发展用材林树立坚定的信心,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发展用材林首先要满足大气降水条件。《中国植被》认为年降水500 mm 以上(干燥度< 1)为森林区。在雨养林业中乔木林主要生长在年均降水量 400 mm 以上地区[1]。辽西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大气垂直降水)可以达到400~600 mm,“以雨养林”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只要合理设计、调整林分结构,林地的生产力水平就可以稳步提高。再从光热条件来看,光、热条件好,热量资源充足,水热同期,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辽西地区基本上符合上述的自然条件特点。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土地条件,土地使用制度,社会生产力(劳动力)状况等。朝阳市大部分山地属于低山丘陵区,约有2/5的丘陵坡地属于阴坡、半阴坡,土层比较深厚,能够满足发展针叶树用材林的条件。朝阳市林地质量较好,如果加强管理,科学经营,木材产出能力可以在现在的150 m3·hm-2左右提高到200 m3·hm-2以上。目前,国有林场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而集体林区的广大林农的林业经营素质还需要大力提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劳动者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逐渐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发展商品用材林的基本条件[1]。
3.2 发展用材林的形势与机遇分析
目前国家进一步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这一地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保护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封山绿化和退耕还林(草)[2]。在辽西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是林业的基本任务,大部分森林资源都确定为防护林,用材的缺口很大,有限的用材林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这客观上要求我们选择适宜地区大力营造用材林,建设后备资源基地,最大限度地解决用材问题,减轻采伐生态公益林的压力。与此同时,用材林基地建设扩大了投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生产出大量工业原料和林产品,将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当然,在发展用材林的实践中,应当以先进的林业经营理念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指针,认真借鉴国外发展人工用材林集约经营的成功经验[2]。总之,朝阳市大力发展用材林,既存在一定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3.3 大力发展针叶树用材林,实现用材林资源培育的战略性突围
解决用材林资源不足的局面,必须扩大用材林经营树种的范围和用材林经营面积。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针叶树用材林,实现朝阳市用材林发展的战略性突围,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①在朝阳地区发展针叶树用材林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实践基础。根据笔者对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建平县圣佛庙试验工区的华北落叶松、油松以及樟子松等针叶树生长情况调查的结果,在丘陵缓坡阴坡、半阴坡的立地条件下,40年生落叶松平均高度达10 m左右,蓄积达102.5 m3·hm-2;40年生油松高生长达9 m左右,蓄积达145 m3·hm-2;40年生樟子松高生长达10.5 m左右,蓄积达110 m3·hm-2。这些调查数据充分证明,只要进一步加大对针叶树用材林的投入力度,采取更加合理的经营技术措施,像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等适合于辽西半干旱气候条件的针叶树种,完全可以确立为用材林的经营方向与目标。
②以往的实践证明单纯发展杨树等阔叶树用材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发展杨树等阔叶树用材林,必须要有适宜的立地条件,比如较高的地下水位。辽西地区流传着“杨柳淹死不上山”,即使丘陵缓坡地段也不能达到要求,而本地区适合于发展用材林的河滩地面积是比较少的。建平县黑水林场总计有1.33多万 hm2林地,河滩地不到333.3 hm2。另外,近年来冻害及病虫害等给发展杨树用材林带来了严重阻碍。因此,如果不考虑山地发展针叶树用材林,用材林在朝阳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③实现用材林发展的战略性突围,必须在观念上进行更新。建国后开始大面积营造用材林的几十年间,针叶树用材林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虽然与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观念上的模糊。一是对朝阳地区的自然条件缺乏辩证的思维和考量,因而缺乏正确的认识。诚然,朝阳地区不是所有的立地条件都适合发展针叶树用材林。对于干旱贫瘠的阳坡地段,只能先进行灌木绿化。而对于阴坡半阴坡,土层较厚的地段,只要营造针阔混交林,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针叶树是完全可以长成用材林的。二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模式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刻认识,认为针叶树纯林的生长状况就代表了针叶树在朝阳地区的真实的生长能力。因而对针叶树能否长成用材林,速生丰产有疑虑。发展针叶树用材林,首先要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有一个辩证认识。大量的事实说明,在辽西地区经营针叶树林分,关键是要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效率,从而加速林木生长。既可以大量生产木材,又能实现较好的防护效果,从而达到用材与防护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完美统一的效果[3]。
4 发展用材林的对策
4.1 搞好规划
一是实事求是地调控发展用材林的林地总量,编制用材林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和规模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分单位实施,确保用材林有序发展。二是优化用材林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整合,优化用材林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的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和科工贸一体化的用材林发展格局[1]。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和分区突破的战略,根据朝阳市目前森林资源的林种、树种、龄组结构和地域分布,估测适宜营造用材林的基地面积在7~9万hm2,可以改造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现有幼林(杨树、刺槐、部分油松及樟子松等针叶树林分)在3~4万hm2。按照重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要求,参考林业区划、各地造林绿化规划、林产工业发展规划等,综合分析得出未来10年能够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面积在8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低山缓坡丘陵地带、大小凌河沿岸等地带的国有林场及集体林区。
4.2 进一步改进用材林发展的扶持与管理政策
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朝阳地区用材林建设必要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力度。在信贷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上应进一步优惠[2]。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把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与用材林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用材林造林单位面积投资力度。主要方向有:①重点在良种繁育、中幼龄林抚育间伐补偿、高新生物技术用材林进行扶持。②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扶持标准和扶持方式。建立商品用材林扶持专项基金制度[1]。③结合朝阳市用材林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朝阳市小型用材林相关产业。
在管理政策方面,首先应在采伐限额管理方式上有突破。林木生长周期长,按照采伐限额政策依法合理地采伐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探讨改进管理方式。其次,调整木材价格,调动用材林经营者的积极性。目前林产品价格比农产品差太多,应从政策层面作出调整,扭转木材价格偏低的局面。
4.3 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与投资机制
针对当前农村集体林区用材林发展规模分散,应着重抓好土地流转体制的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对土地使用权和流转进一步规范,逐步形成森林资源经营主体多元化和用材林资源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使之逐步朝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方向发展。要推动建立农户、基地、企业和有关方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贸工林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目标。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依法保护企业的权益。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造林,建立健全管理规范,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公开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和引导包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走林工一体化发展道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生产要素配置,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大型林业和相关企业参与人工用材林建设。国家对用材林的政策扶持和管理工作也要进一步落实,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力,强化政策支持、优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4.4 做大做强用材林产业
建议在如下诸方面重点开展工作:①木材加工利用。除传统意义上的矿柱材、建筑用材外,还应在精加工、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有细木工等,还要有胶合板、刨花板等。②对于珍贵用材树种,要在发展雕刻、家具、木地板、防腐木、马赛克生产制作,以及板方材加工出口方面有所作为。③针对各用材树种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大力开展深加工、精加工方面的尝试。例如大力开展槐叶加工利用,在刺槐叶粉加工、饲料添加剂研制以及刺槐叶营养花土、食用菌培养料、刺槐叶蛋白和天然色素提取等方面有所作为[4]。
4.5 加强科技创新
首先,科研单位应深入生产实际,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对实践中出现的具有前瞻性的,对未来用材林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深入总结分析和论证,提出新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大面积推广针叶树人工林,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建议在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产学研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在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主要是华北落叶树)新品种选育、栽培区划、立地类型划分、种源试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编制、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适合本地区的针叶树材积表的研制、木材加工利用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朝阳针叶树人工林的发展步入“精准”的轨道。其次,用材林经营各项研究应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对于长期以来,在用材林引种、育种方面,出现的新品种抗性差,病虫害严重,适应能力差的诸多问题,应加大研究周期,筛选在林木的生长周期内能够适应的品种,才能加以推广。
4.6 开展科学经营
①种苗先行。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议通过大面积选种、国内外引种、高科技育种等手段,力争在“速生用材型”、“抗逆用材型”、“特别抗逆型”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从根本上扭转用材林品种老化的被动局面。
②努力提高林分质量。对大面积杨树“小老树”逐年老化的局面,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对采伐后容易发生林地退化的平坦地块采用冠下更新,待幼树成林后采伐上层林木;对地势平坦、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带状皆伐,待采伐带成林后完成保留带的采伐更新,同时完成树种更替,培育起新一代的针阔、乔灌混交林;可采用油松等针叶乔木树种以及经济型灌木(沙棘、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等)、杨树速生无性系、其他果品类树种等改造“小老树”,并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③加大对针叶树油松林分的改造力度。对某些针叶树生态公益林,在对林木生长的自然潜力有一个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油松林生态疏伐试验项目,加大间伐强度,改善林内生态系统循环状况,促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为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增强公益林的抗逆性,要进行生态公益林带状改造试验,栽植抗逆性强的阔叶树种,以优化林木结构,提升林分质量。为改变较大面积油松林集中连片的状况,对连续面积20 hm2以上且地势较平坦的林地采用带状皆伐改造,对坡度大于11°而小于25°的山坡地带采用块状皆伐改造,采伐后栽植杨树、山杏等阔叶树和沙棘、小叶锦鸡儿等灌木,以形成针阔、针灌混交林,使森林向健康方向发展。
④建立针叶树试验推广基地。通过资金扶持的方法,建立樟子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用材林科学经营示范基地。国有林场要与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分别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建立不同的造林、抚育改造的样板示范林。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转变人们对本地区针叶树用材林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态度,大胆实施高质高效的造林与营林措施,全面提升针叶林的经营质量和效益,使之转变为具有较高木材产出能力的“用材与防护复合型林分”[3]。与此同时,还要抓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建立稳定的基地建设资金渠道,适当安排专项投资,提供优惠贷款条件,从而使经营者能够在投资速生丰产林建设中有收益;二是制定和完善流转政策。充分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森林资产流转政策,使一切在速生丰产林建设方面的投资、合作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在良种壮苗、经营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解除速生丰产林大规模生产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