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

2020-03-03冯永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支教团志愿研究生

冯永鹏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曾多次批示或给研究生支教团回信, 肯定研究生支教团在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 鼓励新时代大学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9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点赞, 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 引领者, “你们所做的事业会载入史册”[1]. 2019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 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 体察世间冷暖、 民众忧乐、 到人民群众中去,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2].可见, 探寻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题义.

1 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功能定位

研究生支教团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为使命, 为国家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运行实践与组织架构

研究生支教团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部分, 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先导工程, 也是共青团的品牌项目. 1998年,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在全国发起《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 截至2018年, 共有来自全国190余所高校的1万余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先后奔赴中西部21个省(区、 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支教扶贫服务, 从最初的仅有101人的规模, 发展成如今的年均2000余人的规模[3]. 总体而言,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经历了发展建设、 深化推进、 优化提升三个阶段, 逐步发展为全国志愿者工作示范项目和共青团的重要品牌活动, 成为动员青年了解国情、 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 是大学生磨练品格、 增长才干、 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是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一批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奔赴条件艰苦的中西部地区, 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并开展志愿服务, 对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整体上看,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负责研究生支教团的项目发布, 再由团省委负责本省项目运行, 服务地项目办实施项目. 高校一般按照公开招募、 自愿报名、 组织选拔、 集中派遣的方式开展工作: 成立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 学生工作处、 教务处、 研究生院、 校团委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系统管理、 协调研究生支教团的各项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对本校的研究生支教团进行具体管理和指导. 同时, 通过共青团系统全面推进落实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支教团的各项工作要求, 系统开展社会实践、 支教扶贫、 志愿服务、 对口支援等工作.

1.2 发挥“志智结合”优势, 推动服务地社会发展

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光辉历史与光荣传统的群众组织, 在革命、 建设、 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 经得起历史检验[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5周年的批复中指出, 共青团须在大局下思考、 在大局下行动, 要找准切入点、 结合点、 着力点, 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年的热情和干劲, 积极投身奋勇建功中国梦的时代洪流[5].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 岗位需求为依据、 学科专业为参数, 创新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 实现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当前, 在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研究生支教团应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为己任, 为服务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开展精准扶贫, 必须将扶贫同扶志、 扶智相结合, 扶志以自强, 扶智以自立, 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接受好的教育, 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是激发地方脱贫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手段. 研究生支教团应探索建立“精准服务、 志智结合”的科学理念和长效机制, 将优势学科引入基层, 在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实践中受锻炼、 长才干、 做贡献.

1.3 创新项目链接度和匹配度, 助力脱贫攻坚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一项志愿服务事业, 是共青团组织对中国共产党战略问题的积极回应, 项目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真正做到了“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在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 需进一步扩大“双一流”高校的服务地, 进一步提升一流专业与地方的链接度和匹配度, 科学有序地推动优秀人才从东部地区向中、 西部地区流动, 确保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3].

围绕国家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 共青团推出了诸多项目化工作, 如“西部计划”“青春扶贫行动”“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等, 并围绕东西扶贫、 文化扶贫、 志愿扶贫、 公益扶贫, 探索形成了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模式, 形成“全团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实践证明, 研究生支教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促进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通过志愿者搭建了高校参与中西部发展的桥梁, 为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资源共享、 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以组织制度为保障、 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为根本、 以志愿价值观内涵为支撑、 以新媒体传播为手段, 找准着力点, 拓宽新途径, 搭建新平台, 推动其服务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2.1 以组织制度为保障, 提升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强化制度化激励, 激发大学生参与研究生支教团的热情, 形成志愿服务育人合力, 真正为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提供体制与机制保障.

服务地项目办应通过项目化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支教团的指导和扶持, 注重项目化运作, 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根据服务地区差异提高研究生支教团的待遇, 提升研究生支教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服务地的地区特点、 资源, 选择与研究生支教团结对, 建立“订制化”志愿服务基地, 定期开展体现学科、 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项目办应科学、 合理地安排教学、 志愿服务等工作,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 引导其在志愿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达成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的目的. 为健全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管理制度, 应严格制度落实, 完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权益保障机制, 定期开展在岗履职情况核查, 抓实志愿者岗位安排, 严禁任意调整岗位, 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高校团组织应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规定, 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一致、 科学安排, 进一步规范招募选拔、 集中考核、 日常管理、 培训派遣、 典型宣传等工作, 鼓励优秀学生参与研究生支教团项目, 切实强化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全链式培养, 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提升大学生对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认识和认同.

2.2 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为根本, 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 研究生支教团应以促进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和导向, 立足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发挥专业学科优势, 将个人发展与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结合起来, 把自身专业才干和地方发展需要结合起来[6].

高校应严格按照“分类引导、 精准施测”的思路和要求, 将优秀大学生输送到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点行业和地区, 实现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服务领域的精准匹配,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资源,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7]. 研究生支教团要依托所在高校或借助互联网调动社会力量, 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志愿服务. 高校团组织可结合学校定点扶贫工作, 以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为桥梁, 在公益扶贫、 产业扶贫等方面积极作为.

以江南大学玉溪研究生支教团为例, 江南大学始终把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推动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抓手. 自2003年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以来,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以“到西部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创业”为主题, 组织100余名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生支教团项目, 涵盖全校18个学院, 分赴全国20多个省份, 为服务地的经济发展、 基础教育、 文化交流和扶贫接力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与当地政府在研究生支教团服务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江南大学“双一流”学科优势,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合作共建, 在团建创新、 社会实践、 创新创业服务、 企业实习、 产业开发、 城镇规划等诸多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切实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通过基地化建设, 助力研究生支教团在地方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3 以志愿价值观内涵为支撑, 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价值观

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体现,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研究生支教团志愿奉献价值观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对引领各个阶层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精神的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价值理念相吻合.

志愿服务精神既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和谐”相贯通的因素, 也有与社会层面的“平等”相融合的要义, 更有与个人层面的“友善”相一致的精髓. 高校团组织应广泛开展有价值感、 有内涵力、 有感召力、 有再生力的志愿服务教育活动, 让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中感知、 了解志愿精神所传递的价值, 同时引导大学生将志愿精神理念与校园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研究生支教团不应仅是极少数应届毕业生的事, 更应是共青团主题教育、 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 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要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当作一项志愿系统工程.

2.4 以新媒体传播为手段, 弘扬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精神主旋律

弘扬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代的需要, 是筑牢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志愿服务意识、 树立社会责任感, 通过志愿服务彰显人生和社会价值.

共青团中央、 项目办和地方宣传部门应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 积极运用微博、 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精神. 高校应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在校内进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精神宣传, 树立志愿服务典型, 真正让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精神进校园、 进课堂、 进支部、 进班级、 进头脑. 如, 推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想对你说”“我身边的最美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等新媒体产品, 用身边人、 身边事去影响更多的青年大学生. 通过微直播、 微图说、 微分享等模块设置, 增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推进志愿精神的宣传普及, 鼓励研究生支教团将好的做法、 好的作风接力传递, 厚植志愿服务意识, 营造“我志愿, 我光荣”的良好生态.

猜你喜欢

支教团志愿研究生
我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教团:情暖寒冬,点亮微心愿
中山大学:为开展扶贫接力提供支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扎根基层扶贫扶智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