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研究
——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2020-03-03黄晓宁
黄晓宁
(泉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201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同年7月, 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要求“至2020年, 每所公办本科高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园面积不少于3 000平方米, 民办本科高校、 独立学院和国家级、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其他高职院校要有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由此可见,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平台. 省内各高校纷纷响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 投入资金, 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或园区. 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园以来, 先后被评为泉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建设项目、 泉州市众创空间和福建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概况
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2014年4月筹建大学生孵化基地的基础上, 2015年5月对孵化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投入资金达356万元. 2015年10月创业园交付使用后, 一期建筑面积约为3 000平方米, 划分物流配送、 创业孵化、 休闲文化和创业商城四大功能区, 内设公共休息区、 多媒体会议室和洽谈室, 园区规划合理, 功能较为完整. 2016年6月, 创业园二期进入改造阶段, 投入资金约293万元. 同时,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大学生创业园、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工作的管理办法,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1.1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园区出台了《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方案》《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 涵盖了项目入驻申请、 管理、 扶持、 转让及退出等相关流程. 园区严格准入条件, 对创业团队的经营内容、 资金来源、 团队建设和经营风险进行材料初审和路演复审, 全方位考核入驻项目发展前景, 提高项目创业成功率和存活率. 项目入驻园区后, 每月定期召开例会, 每季度上报经营情况, 每学期举行优秀创业项目评选, 每年开展创业项目扶持评审, 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园区建设的规划、 组织和实施, 为创业园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2 组建了专门的管理团队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 办公室、 教务处、 学工部、 科研处、 资产管理处、 财务处、 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业园管委会, 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组成人员, 加强对园区的管理. 管委会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4名入驻园区, 加强对创业园的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
1.3 提供了“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园区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免费经营场所的硬件设备, 还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为入驻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创业辅导、 人员培训、 市场营销、 投融资服务、 管理咨询、 项目论证、 公司注册、 法律咨询和专业代理. 2019年, 园区为入驻项目办理营业执照20个, 卫生许可证3个; 获得发明专利1个, 软件著作权2个.
1.4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园各项管理与服务制度上墙, 开设入驻项目、 创业导师、 创业之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和创新创业赛事成果专栏. 充分挖掘优秀大学生创业事迹, 利用就业创业网、 《大学生创业》报、 优秀大学生创业案例集、 创业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 宣传创业典型, 突显榜样力量, 组织参加校级、 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 举办创业讲座、 优秀创业项目评选等活动,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1.5 设立了创新创业扶持基金
启动资金不足是很多创业团队面临的困难, 学校每年拨款2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 联合泉州银行、 泉州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 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发放免息小额贷款. 2019年共申请银行贷款32万元, 发放创新创业扶持金11.5万元, 有效缓解了创业初期资金紧缺的问题.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场地较为拥挤
创业园虽然规划面积达5 000平方米, 扣除公摊和公共空间, 划分了51间办公室, 面积从20平方米到70平方米不等, 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 截止2019年10月, 园区先后开展了12批项目入驻审批工作, 近230个项目申请入驻, 择优通过96个项目的申请, 目前有49个项目在孵. 由此可见, 园区场地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2.2 项目科技含量较低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 知识储备不足, 社会阅历较浅. 从申请入驻的项目情况来看, 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 创业团队所选项目多集中在科技知识含量较低的领域, 如跨境电商、 广告传媒、 餐饮服务和服装等. 49个在孵项目中, 占比最高的项目类型为: 跨境电商项目21个, 占43%; 广告传媒项目9个, 占18%. 只有个别项目, 如《翻页笔小程序》《小泉智车——无人车底盘》《仕锐科技照明》《犀牛网课》等涉及信息软件、 人工智能和知识付费领域, 但仍处于创业起步阶段.
2.3 管理经验有待提升
创业园管委会办公室管理团队进驻园区, 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咨询, 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论证, 为园区入驻项目提供培训, 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对接, 协助项目办理营业执照等, 管理服务较为到位. 但是,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管理团队经验不足, 虽然经过几年的积累, 但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传授、 创业项目指导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无法满足入驻团队的需求.
2.4 导师团队力量不足
创业园一开园就成立了以校内就业创业管理岗位上的行政人员和创业课程教师为主、 少数校企合作方企业人士为辅的创业团队, 但仍然满足不了入驻项目日益增多的指导需求. 一是创业园导师团队人数少, 力量薄弱; 二是导师介入项目时间晚. 入驻项目一般是在发展瓶颈期才寻求导师指导; 三是一位导师指导多个创业项目, 难以提供针对性指导; 四是导师自身水平有限, 校内导师虽有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验, 校外导师有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不扎实, 指导难以深入.
3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的对策
3.1 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2015年起, 泉州师范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通识班, 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每年授课学生近2000人. 但这些较为浅显的通识教育满足不了有创新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 特别是已入驻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 因此, 应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一是开设创新创业通识班, 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 增设《创业管理》《创新思维与创业设计》等选修课, 普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播撒创新创业种子.
二是开设意向班, 培育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园入驻项目申报、 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创新创业赛事和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 遴选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需求, 利用校企资源, 组建创新创业意向班, 从政策法规、 创业计划书撰写、 推销技巧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对意向班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 分类组织团队到泉州的创新创业园区, 由企业家、 创业者进行现场教学和拓展训练, 从“听、 看、 做”三方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开设实践班, 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针对入驻园区的项目和已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 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和专家专题讲解财务税收、 团队管理、 融资策略、 资源整合、 营销策略和创新商业模式等创业实践的难点问题, 探索创新学分转化制度, 重点解决学生创业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高创业项目存活率.
3.2 多渠道扶持创业项目
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的需求最为强烈, 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起步快、 规模小、 转换灵活等特点, 有针对性地给予贷款、 补贴和奖励, 多渠道扶持创业项目.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依据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金融政策, 主动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银行, 特别是与园区开展合作的本地银行, 如泉州银行和泉州农商行等. 充分利用小额贷款, 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帮助学生申请创业贷款, 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支持. 二是申请创业扶持补贴. 目前,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每年都有开展创业扶持活动, 2016年以来, 园区入驻项目已申请到各级各类社会扶持金80万元. 园区应总结经验, 结合评审规则, 有针对性地推荐、 辅导相关项目申请创业扶持资金, 并督促项目合理使用扶持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发放创新创业奖励金. 开展年度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 评审优秀创业项目, 给予1 000元到8 000元不等的创业奖励金, 帮助团队成员申请创新学分, 引导和鼓励创业项目做大做强.
3.3 多举措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0余个, 近五年来, 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 其中不乏落地转化的创新项目. 一是梳理科研成果, 支持教师科研成果转化, 探索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方案. 二是支持师生共创, 注册公司运营项目, 制定相关政策, 支持学生早进课题、 早进实验室、 早进团队, 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与指导教师一起开展科学研究, 组建创业团队, 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主动对接项目, 入园孵化. 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赛事平台, 发掘优秀科研项目, 主动对接, 邀请创业团队入园孵化.
3.4 多元化组建导师团队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激情需要导师来激发, 创新创业实践更需要导师来引导, 优质的导师团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 一是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集中一批在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等领域中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来组织创新创业教育, 引导创新创业实践. 二是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 汇聚校、 政、 企各方力量, 引入相关管理部门、 校企合作中的优秀企业家、 优秀创业校友等优质资源, 组建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 实践能力丰富的多元化导师团队, 提高创新创业指导的针对性、 时代性、 实效性.
3.5 多维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泉州是福建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最为活跃的城市, 经济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2017年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创业只有立足地方产业实际, 把创新创业基地扎根于地方产业的发展之中, 基地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是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泉州作为全国知名的品牌之都, 纺织鞋服、 水暖建材、 陶瓷茶叶等传统产业发达, 鼓励学生对接传统优势产业,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近期, 泉州市出台了相关政策, 推进石油化工、 智能制造、 节能环保和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发展, 鼓励学生立足专业知识, 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研究. 三是瞄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创业园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服务校内大学生, 应该把眼光放到地方经济建设的层面上, 争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持, 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