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提升原则

2020-03-03黄步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亲和力教育者育人

沈 光,黄步军

(1.南京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1816; 2.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在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时,通过明确教育目标、 充实教育内容、 改进教育方式、 优化教育环境,让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感、 亲近感和获得感的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者主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亲和力的提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亲和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正如《礼记·学记》所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 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 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 教育者亲和力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影响的个体和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2]150从个体角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指专职辅导员、 班主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也包括兼职辅导员、 学生助理班主任等; 从群体角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包括学生党支部、 学生团支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等。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具有阶级性、 主体性和客体性特征。

(一)阶级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普遍的知识教育,也不是一种没有差别的技能传授,而是阶级思想、 阶级意识的教育,只能于阶级社会中产生,产生于各个阶级有意识地将本阶级的思想政治观念灌输于本阶级成员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过程中。[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阶级性,其主要工作就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战略计划、 部门及地区的局部计划和所在高校的具体计划,对所在高校的大学生组织开展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并引导大学生用党和国家、 部门和地区、 所在高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教育者在对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符合规范要求的一种教育力量,不是掺杂教育者个体利益或小集团利益的其他教育力量。教育者亲和力的阶级性特征,要求教育者个体和群体要按照党和国家、 部门和地区、 所在高校的决策和部署开展工作,首先做一个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个体或群体。

(二)主体性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育者亲和力具有主体性。教育者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诸多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者亲和力主体性的原因之一。即使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着同样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同样的教育方法,置身同样的教育环境,不同教育者所展现出的亲和力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体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 表达方式和教育习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魅力和语言魅力。如果受自身情绪的影响,那么表现出的主体性会更强。教育者亲和力的主体性特征决定了教育者个体和群体要通过理解教育目标、 熟知教育内容、 了解教育对象、 通晓教育方法等多种方法提升自身的亲和力。

(三)客体性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具有客体性,这决定了其亲和力具有客体性特征。一方面,教育者亲和力的发挥和提升受教育对象、 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者不能随意选择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者的亲和力。不同的教育对象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熟知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教育者本身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不断学习,还要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反复磨炼,提升自身的亲和力。

二、 教育者亲和力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功能,源于其特征,主要体现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发动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教育力量。

(一)引导功能

舆论引导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以人为主体,其活动起始于人,也将终止于人。[4]作为人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舆论引导者的“教育者”特质显而易见。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教师通过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工作部门、 院系学生工作副书记、 专兼职辅导员,通过党日/团日活动、 主题班会、 社会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如此,按照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三全育人”理念已扎根高校,“十大育人”体系尝试推进。在上述诸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亲和力使教育活动更加鲜活、 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其引导功能得以发挥。

(二)整合功能

所谓整合,就是把系统内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效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亲和力的整合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主要体现在对亲和力诸多构成要素的整合上。

当教育者主导教育活动时,首先应当研究教育对象、 明确教育目标、 理解教育内容、 选取教育方法、 运用教育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亲和力整合了其他诸要素的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如,辅导员能够凭借其组织能力、 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诸多要素同向发力,促进优良班风、 学风的形成。

(三)感染功能

20世纪60年代末,“感染教育”被引入教育学领域,最初将其称为“隐形课程”,后来经过发展完善形成了感染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教育法是指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运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相关载体,使大学生在无意识和不自觉中受到感化和熏陶的方法。[5]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亲和力角度对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等进行设计,重视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不再是生硬的、 高冷的,而是鲜活的、 具有生命力的。另一方面,教育者主导开展的党日/团日活动、 社团活动、 先进事迹报告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主题班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此外,校园环境的治理和提升,也能激发教育者亲和力的感染功能。在强调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当今社会,注重发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感染人、 激励人的功能,是提升教育者亲和力的必由之路。

三、 教育者亲和力的提升原则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学习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一是教育主管部门、 高等院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角度去衡量教育者的地位,要将教育者亲和力的主体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二是教育者自身要意识到教育者亲和力的主体性,要能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要有担当精神。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教育者亲和力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在对教育目标的理解、 对教育内容的优化、 对教育方法的完善上,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者。

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 情怀要深、 思维要新、 视野要广、 自律要严、 人格要正,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又如,课程育人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科研育人应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实践育人要引导师生增强实践能力、 树立家国情怀,文化育人重在滋养师生心灵、 涵育师生品行、 引领社会风尚,网络育人侧重传播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心理育人要将育心与育德融合,管理育人强调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服务育人重在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资助育人侧重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 诚实守信、 知恩感恩、 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组织育人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这些都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二)学习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通过学习和磨砺成为“四有好老师”。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 知识素质、 能力素质以及生理心理素质。[2]155这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

政治素质,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应具备的政治品质,包括政治站位、 政治责任、 政治意识等。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的形成尤为重要,需要其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并跟进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决策部署,从而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思想素质,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过硬的思想作风,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建设,养成公平公正、 善待学生、 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道德素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成为社会道德的榜样和示范。如,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热爱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清正廉洁、 公平待人。知识素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优化选择,从而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能力素质,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技能和艺术,如综合运用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组织能力、 管理能力、 文字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生理心理素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坚定的意志、 丰富的情感、 优良的气质等。

(三)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一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应畅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守初心,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专业化、 专家型人才。

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专业化、 专家化建设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成效不佳,仍需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共同关注。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育者育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