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ARCS 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03彪馨予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汉语

●彪馨予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汉语热”伴随着“中国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愈发强大,但是汉语难学是世界上公认的这一观点使得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的信心大大降低,进而造成汉语学习动机不足,这给汉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给汉文化传播造成阻碍。受国内外认可的ARCS 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ARCS 动机模式能够帮助汉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机需求,并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出版总库,对ARCS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方向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ARCS 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探讨当前研究趋势,以期为ARCS 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ARCS 动机模式萌芽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凯勒教授在《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中的动机系统设计的思想,该模式由凯勒教授于1983 年结合动机方面多项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将动机理论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以及教学设计等理论相结合提出的;紧接着在1987 年,凯勒教授对激发学生动机的四个方面继续进行修改,将兴趣替换为注意、期望替换为信心,由此正式产生了ARCS 动机模式。随后1990 年,凯勒教授对ARCS 动机模式进行了有效性测试,并通过对定量与定量数据分析出ARCS 动机模式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后,凯勒教授将ARCS 动机模式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以及网络教学之中,来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使其更好地在学习中不断前行,由此ARCS 动机模式由理论研究迈入应用研究。21世纪后,国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该模式的发展并主动地加入到该模式的探索研究中来,并且随着该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倾向于将该模式理论与其他教学理论或教学实践相融合、交叉式地探讨,来不断丰富其研究意义与不断拓展其研究范围。

国外对ARCS 动机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其研究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行,在不断实践研究中验证该模式在多个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在实践研究结果的反馈下又不断丰富着该模式的理论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研究的总趋势是随时间的推移,研究不断拓宽、扩大,由早期的理论研究与理论的深入与丰富,到后期将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医药学等领域;但将其应用于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却很鲜有,尤其在基础教育学科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全面。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最早将ARCS 动机模式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视野的是高利明(1997)的《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 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文,随后,郭德俊等人从ARCS 动机模式的四要素及其亚类、动机设计过程、动机策略对该模式进行详尽的理论介绍,并肯定了该模式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也指出教师将该模式具体应用到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该模式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这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于2000 年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ARCS动机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为该模式在我国学科教学中应用开创了先河,自此ARCS 在教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纵向看,ARCS 动机模式研究既应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还在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高等教育均有广泛应用;横向看,该模式涉及的科目众多,除了在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主要课程上有研究,在地理、生物、物理等副科目均有涉及,这样一来既扩展了该模式的应用范围,也丰富了模式本身的内涵。

ARCS 动机模式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最初的理论介绍,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如今国内关于ARCS 动机模式的研究已经不仅是对ARCS 动机模型理论的探讨辨析而是更宽泛的实践应用研究,总体来说,我国ARCS 动机模式的相关研究已经渐渐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三、文献综述

以“ARCS 动机模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文献较多,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纵向来看,ARCS 应用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各个教学阶段;横向来看,ARCS 动机模式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体育、美术各类学科;其中,在英语教学领域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在同样是语言学科的国际汉语教育或对外汉语教育的应用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针对该模式在国际汉语教育的实践应用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吴思娜(2013)概述ARCS 动机模式中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注意、相关、自信和满足,对该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细化,并以北京语言大学刘希明老师的“把”字句为例进行案例研究说明ARCS 动机模式在对外汉语应用的具体步骤,这是首次将ARCS 动机模式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领域;但并未对该模式增强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实证。

李欣(2015)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与认知心理学视角对其学习动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口语教学中应用ARCS 学习动机模型理论的设想和建议,具体为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建立关联设计教学内容,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反馈体验学习满意感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其调查对象主要是华人华侨,且只是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教学建议的设想,并未对其进行实证性研究。

李松玉(2017)介绍了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的ARCS 动机模式且对其模式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进行解读,对该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尝试将该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发现该模式能够很好地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的信心;可以激发和培养留学生持久的汉语学习动机,这对汉语教师设计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先前的研究相比,该研究更加具体、严谨,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上面。首先,就研究内容而言,不像之前那么笼统,而是具体细致到该模式在汉语中级口语教学的研究;其次,研究目的也非常明确具体即通过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运用ARCS 动机模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课堂参与积极性、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培养说汉语的信心、并从学习汉语中获得满足感,从而维持持久的口语学习动机。最后,就研究方法而言,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具体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胡婷婷(2019)为解决留学生对《中国概况》课程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以ARCS 动机模式为理论依据,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中国概况》课程韩国班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反思——改进”的螺旋式研究,根据课堂和活动过程中的观察、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和教学日志的综合分析,依据ARCS 动机理论模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教学设计即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贴合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内部强化和外部奖励的综合运用,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本课程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该研究将ARCS 动机模式的应用研究拓展到汉语文化教学领域,基于该模式的文化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留学生更能够理解接受中国文化课程差,且提高教学质量;但研究周期较短仅仅八周、研究对象较少仅有20 位,该研究数据缺乏科学性。

蒲晟昕(2020)依托ARCS 动机模式理论研究,通过实际教学探索,对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尝试将ARCS 动机模型应用于非目的语的汉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其学习动机,维持其长远的汉语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成绩,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且经过实证研究验证了ARCS 动机模式应用于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研究内容方面,该研究初次将ARCS 动机模式应用于非目的语教学环境下的汉语教学,为海外汉语教师提供了设计教学的新思路,同时也拓宽了ARCS 动机模式的应用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在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运用Excel 和IBM SPSS Statistics 22 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比以往的研究更加科学严谨。

四、研究趋势

经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当前ARCS 动机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趋势进行简单总结。

从研究目的看,由拓宽ARCS 动机模式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转向激发与维持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与推动国际汉语教学。ARCS动机模式自郭德俊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吴思娜最早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是将ARCS 动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动机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设计之中,这无疑从应用研究角度丰富了ARCS 动机模式理论。而之后的研究,是将ARCS 动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对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励和维持,帮助汉语学习者更有信心学好汉语,提升汉语教学质量与水平。

从研究内容看,由一般概括性研究转向具体化研究。吕必松将对外汉语中的现代汉语课程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与专门目标课,目前研究仅在综合课与专项技能课的口语课进行ARCS 动机模式的应用研究,研究应该更加深入细化。今后应该丰富该模式在阅读课、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由以国内留学生转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研究范围全面化。而将ARCS 动机模式在海外汉语教学应用研究十分匮乏,但如今海外汉语教学是汉语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应加强ARCS 动机模式在海外汉语教学研究,同时研究对象分类目前仍不够细致,首先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教学,根据语言要素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各有不同的教学原则,那么ARCS 动机模式在其具体应用也有所差异;另外,海外汉语教学有国别之分,每个国家汉语学习者的特点有显著差异,应该分国别进行具体研究,使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目前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ARCS 动机模式理论进行深度探究,结合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来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评估,综合分析该模式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可行性,最后采用个案研究法来实证该模式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多元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保证研究的严谨性。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发展,如今在“大数据”时代下,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方式方法应该更为多元化,不单利用EXCEL 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多采用集数据录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且具备多功能分析功能的SPSS 统计软件,既方便数据统计,也使得分析更为全面规整,进而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说服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ARCS 动机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学者专家已经意识到该模式对国际汉语教学独特的作用——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并开始逐步尝试将该模式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初步印证了该模式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切实为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十分不全面,主要体现在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首先,由于相比其他学科,ARCS 动机模式引入国际汉语教育这个领域的时间较晚,同时国际汉语教育又是一个新兴学科,研究的人较少,研究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国际汉语教学具体又分为有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与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目前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针对留学生的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而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领域研究寥寥无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汉语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学汉语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