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研究
——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
2020-03-03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
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1],全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方式。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篮球课的教学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的方式,虽然能够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课教学任务,但整个篮球课教学过程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互动性[2],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核心技战术,也制约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与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亟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借助互联网优势,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篮球课学习效率,促进篮球技战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篮球运动与赛事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篮球运动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其独特魅力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高校学生通过参加篮球运动与篮球赛事,能够培养其遵守规则的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因此,长期以来,篮球课程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尤其是男生最为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也是由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篮球运动是一个团队成员间相互密切合作的运动,要求运动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还要兼顾与队友的密切配合,因此,篮球课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2.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篮球教学需要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校篮球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自然而然地在教学模式上也区别于其他学科。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内容逐步简化,理论教学课时数也逐渐减少;很多学生在还未完全掌握篮球理论基本知识时,就已经开始在特定的场地接受篮球实践教学。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当代篮球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对篮球技能需求的变化而转变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课模拟”的即时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篮球教学需要,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篮球基础教学的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深入挖掘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方面的不足,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篮球教学的课堂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现状——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
1.篮球课设置情况
当前,闽南科技学院篮球课的设置形式如下:大一学生以篮球普修课的形式,分男女且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进行授课;大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篮球选项课的形式,分男女且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进行授课;大三、大四学生则主要以选修《篮球裁判法》课程、参与校级社团“篮球部落”举办的活动以及参与院级“精英杯”篮球联赛等方式进行篮球教学与实践。在篮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上,大一时有针对整个大学体育课程设置6个课时的室内理论教学,包括篮球、排球、跳绳、体育生理卫生及保健等,每位教师分配在篮球理论教学上的课时因教学对象不同有所差异,大概1—2节课左右。大二篮球选项课基本都是在篮球场进行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课模拟的篮球实践教学。
2.篮球课教学内容
篮球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一时,教师主要讲授篮球基本技术特点、规则及锻炼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脚步移动、运球、双手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男)、双手胸前投篮(女)及行进间上篮的基本技巧。大二篮球选项课,教师主要讲解篮球竞赛规则、篮球技术与篮球战术。其中,篮球技术包括基本姿势、传接球、投篮、运球、个人防守、持球突破、抢篮板;篮球战术包括快攻、防守快攻、传切、突分、掩护、策应、挤过、换防、关门、夹击、区域联防、进攻区域联防、人盯人防守、进攻人盯人防守。相对而言,大二的篮球选项课更注重学生篮球战术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篮球组合技术与组合战术等内容,因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篮球课时长有限等原因,绝大部分教师在教授时比较保守。
3.篮球课教学方法
篮球课的教学方法因课程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大一学生的篮球普修课、大二学生的篮球选项课都是在特定的训练场所——室外篮球场进行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模拟,偶尔课内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攻防配合能力。因教学班级学生篮球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篮球对抗赛这种“以赛代练”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因学生实际情况而大打折扣。大三、大四学生的“篮球裁判法”选修课程,则主要是在室内上课,且大多都是在晚上讲课,教师基本都是采用PPT的形式,随堂讲解、亲身示范,学生边理解边跟随模拟篮球裁判手势等内容。
4.篮球课考核机制
大一学生的篮球普修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体质测试、学习态度(出勤)、课外体育锻炼(Keep)、跳绳、篮球技战术能力;大二学生的篮球选项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体质测试、学习态度(出勤)、课外体育锻炼(Keep)、游泳、篮球技战术能力。在实际考核中,篮球理论知识不作为考核内容,制约了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理解的系统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学生课内外参加不同级别篮球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未纳入考核体系,不予考虑,必然会影响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可见篮球课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相对比较简单,考核方式也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篮球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基础教学的深化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次篮球课程的时长是90分钟左右,其篮球课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课模拟”的方式,此种方式下教师篮球技战术的讲解与示范会占据较长的课程时间,除去课前学生集合与热身活动的时间外,学生进行篮球技能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当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考核机制上看,都过分强调篮球技术的准确性,而忽视了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随堂的篮球对抗赛中攻防配合意识薄弱,篮球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基础教学的发展。
2.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上,无论是篮球普修课还是篮球选项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教学都安排了适当理论课时,但因课时总量及上课场所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篮球教学实践,造成学生对篮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换言之,教师可能未将篮球理论和篮球技术内容充分融合,部分学生在不清楚篮球运动与篮球规则的情况下,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篮球内容,造成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与篮球素养得不到提升。在具体篮球教学内容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运球、投篮、三步上篮及传接球等基础篮球技术上,少有快攻、防守快攻、掩护、策应、区域联防、进攻区域联防、人盯人防守、进攻人盯人防守等篮球战术,造成学生对基本篮球技术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程度不够,也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具有双向性,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采用“三段式”教学方式,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3]。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凸显“基本部分”的作用,且以教师为主体来设计,未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其实际需求,即强调教师“教”的任务而轻视学生“学”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参与篮球课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篮球技战术的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4]的方式,没有考虑班级学生身体素质、篮球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未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影响了篮球课堂教学效果。
4.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无论是对学生篮球普修课还是篮球选项课的期末考核,都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也为高校今后篮球教学调整提供了依据。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篮球技战术的考核,多数只考核了几个相对简单的技术内容;且只注重这些篮球技术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标准,并没有根据学生篮球基础水平和个体特征的差异来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忽视了学生篮球技能的实际成长。因此,现有的这种考核机制并不能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评价一堂篮球课,不能仅仅看教师教了多少篮球技战术,也应该重视学生真正掌握到何种程度,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也影响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改革路径
1.更新与完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理念
新时期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不应仅仅强调学生篮球技术的标准性,而忽视了学生篮球运动意识的培养与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课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更新篮球基础知识,如部分篮球规则的更改,并将最新的篮球规则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设计篮球课教学方案,即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如在篮球运动中加入娱乐性元素,采用现代化游戏的方式将篮球基础知识融入其中,以此激发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篮球锻炼习惯,提升每个学生的篮球运动适应能力。此外,部分院校还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篮球教学基础设施,如室外篮球场的维护与室内篮球场的建设等,尽可能地给大学生提供完备的篮球运动场所,使篮球教学与课后篮球运动有效结合。
2.构建高校“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建立相应的“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将篮球基础技战术或是篮球手势与规则制作成相应视频,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每个篮球技战术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课后根据视频里的动作进行模仿,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率。同时,“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充实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高效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享自己对篮球技战术的认知与看法,教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的篮球技能认知情况进行在线跟进与指导。换句话说,“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课不再是单向性的教师教学生,而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一种互动式学习模式,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篮球技战术理论与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篮球运动。
3.创建高校“互联网+篮球”翻转教学方式
在建立高校“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后,教师制订篮球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篮球”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5],将一些流行、趣味元素融入到篮球基础训练与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求知欲与篮球运动的参与度。同时利用“互联网+篮球”的教学方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与教师探讨篮球规则与技术,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课外积极自主学习的模式。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增强,篮球技能也必然提升,教师在篮球课上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篮球对抗赛,以此检验学生篮球技战术的掌握情况与运用程度,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与配合度,让学生在篮球课上充分享受篮球运动。此外,“互联网+篮球”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也督促教师必须扩大其知识储备量,不仅要对篮球课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也要把握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目标与方向,将最前沿的篮球规则与篮球技战术教给学生。
4.建立科学考核机制,优化篮球课评价方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课的考核,不应只注重学生篮球技战术的掌握程度,而不考虑学生篮球基础水平和个体特征的差异,忽视学生篮球技能的实际成长,即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因此,高校需要建立科学的篮球课考核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篮球运动理念,对最终篮球成绩作出评定。如不应仅用体育课出勤率这一个定量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建议根据学生的出勤率、篮球技能进步程度等多项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篮球课的学习态度[6]。此外,对于篮球技战术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全场或半场赛的形式,即学生5对5全场比赛,或是3对3半场比赛,教师根据学生在比赛中所呈现出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篮球战术配合情况等给出相应成绩。若跑跳佳、力量大,运球、投篮、三步上篮及传接球等动作规范,且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善于配合等,就给高分,否则反之。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因此,“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篮球课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采用更新与完善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学理念、构建高校“互联网+篮球”网络教学平台、创建高校“互联网+篮球”翻转教学方式、建立科学考核机制、优化篮球课评价方法等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使篮球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篮球教学效率,促进篮球基础教学的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