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课堂素材拓展的依据与途径

2020-03-03李鑫

辽宁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寓言心理健康心理

李鑫

(沈阳市皇姑区教育研究中心)

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塑造将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等文件的发布,中小学心理课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所关注的课程,国内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力配合各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版本众多的中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大多是围绕教育部出台的《纲要》和其他相关意见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过程中,关于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是困扰心理教师的教学实践难点,也是学科教研员在组织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经常要面对和解决的重点课题。立足课堂教学,搞好素材遴选和拓展,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心理课堂素材拓展的概念

教学材料的选取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心理课堂的素材拓展是对教学可利用材料的重新建构,它包括对尚未被列入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甄别性选取以及对被选取的材料进行的心理学重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作用于人普遍是从理性到感性,由外及内;而心理课堂侧重从感性到理性,由内向外。因此,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对纳入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二、心理课堂素材拓展的依据

对中小学心理课程进行素材拓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依据。

(一)指导文件的宗旨

《纲要》列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一条是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见,教育教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纲要》为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普遍到具体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不同学校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的灵活选择和使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需要我们以学校心理课堂为土壤,不断挖掘、开发和创新,通过将人文、自然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素材纳入心理课堂的教学中来,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来说,心理课堂的素材拓展就是对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课堂的要求

心理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抓好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和长远发展。让心理学走进课堂,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常规化和专业化;让心理维护进校园,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足够的关注、干预和滋养。立足于“人”本身,围绕着“人”的发展,凡是服务于人的发展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素材,都可纳入心理课程。心理课堂是重视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心理教师不应是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发酵、再创造,引领学生感知、领悟、延展、创造性地修通自身的思维、认知以及行为,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学生发展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大多定位于预防部分学生的障碍性心理教育,从而忽视了广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关注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体学生,这种情况体现为教学内容上不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是泛专业化,使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虽然这种现象伴随着学校心理课程的深入开展已有所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促进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要将课堂教学定位在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还要避免将自己局限在心理学领域的狭小空间里。因而,将现实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素材充实到心理课堂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引发共鸣,使心理课堂与学生的现实世界统一起来。

三、心理课堂素材拓展的途径

心理课堂不仅仅是要普及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资源,不断拓展可利用的课堂素材,将人文、自然、社会等素材与心理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思考。

(一)寓言、成语故事:向人文素材的拓展

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受文化影响的。文化是一个课题方向,适合作为教学资料引入心理课堂。寓言和成语故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辅助于他们的心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古代中国是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寓言极为盛行,当时的思想家把寓言当成在政治上辩论的手段,民间则通过寓言中主人公关系投射的喻义或训诫,以达到讽喻或劝诫世人的目的。成语多源自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也有的来源于寓言故事,是约定俗成的特定短语,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素材纳入心理课堂,将极大丰富当下有限的教学资料。

小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和有趣的故事;初中阶段可以选择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寓言。例如,笔者将寓言《滥竽充数》作为材料引入初中心理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首先,学生分角色演绎故事,每位表演同学注意捕捉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时用语言表达人物的心理过程。其次,其他同学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辨析演员的人性动机。包括南郭先生投机取巧的心理源自何处,南郭先生的哪些思维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南郭先生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接下来,引发学生思考人性的弱点集中在哪些方面、调整方法有哪些。最后,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将数量丰富、短小精悍且引人深思的寓言、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辅之以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教学技巧,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辩证思考,促进其心理认知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助益。

(二)自然、科学实验:向自然素材的拓展

人的感觉为建立自我、心智成熟以及思维成长奠定了基础,人的认知、思维大多来源于自身的初期感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简单直接、最易于引发情绪和思考的通道。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同我们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人的五觉直接去感知。而且,自然科学的实验演示对学生的各个感官的冲击力极强,不仅可以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未知探索的渴求。心理课堂亦可以依托其效应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

小学五年级心理课“沉浮人生”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简易的物理学原理——潜水艇原理。起初,学生对视频中的实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学生的热情被点燃,教师趁机抛出问题,引领他们逐步思考: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联系自身的学业状况、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等,自己得到哪些联想;人生中哪些是使自己“向上”的力量,那些是使自己“下沉”的力量;当自己想要努力向上时,可以做那些努力;当发现自己学会了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人生际遇会有哪些不同。

小学五年级心理课“多彩人生”课堂上,教师借助万花筒中的多棱镜让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光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联想人生的多面性,以及变幻角度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让他们理解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多彩,联想到生活的丰富多变的可能性,进而迁移到自己的主动性对未来的决定作用。通过视觉差与内心感受的不同,强化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当学生发现可以通过调整角度得到另一种图案、花色的变化时,教师引导学生去联想:尝试调整行为方式,自己的人生际遇会产生哪些变化;自己的哪些言行会让身边的人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多了,自己会有怎样的不同感受。

(三)政治、历史事件:向社会素材拓展

政治、历史事件是人缔造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的体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历史人物、事件中反思,汲取养分,使学生达到“读史可以明智”的效果。将这些事件引入心理课堂,让学生透过事件的结果追溯发生过程中人物的动机、行为方式,分析重点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历史的影响,进而反观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的预判结果,最大限度地避免成长中的失误和遗憾。

课堂中通过“投射技术”及朋辈间交互认知的修正,让学生多维度地审视这个世界,多角度的观察身边的人,多方位地感受自己内心,避免个体的极端思维或偏执思维架构。心理课堂不对事件中人物的功过进行评判,而是让学生去感受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成长经历,推测其行为背后的因素。运用心理学的视角对政治历史素材进行再消化、再吸收,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事物运动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所有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诸事物间的对立统一,形成了世界的多面性,多面性才是自然界美好的存在之根本”。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心境也就更美好了。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可以被塑造的过程,如何更好地整合人文、自然、社会等科学素材,将其融入心理课堂,为这个过程打造一场场精神盛宴,是心理教师团队不断思考和完善的课题。中小学心理课堂的巧妙设计,是把心理学知识和现实世界中的素材设计成学生可以感知、思考的活动,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智慧的启迪。

猜你喜欢

寓言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寓言
心理小测试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