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探析

2020-03-03刘鸿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部门

刘鸿艳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服务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给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后勤管理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学文化视野之下,高校后勤服务应当符合师生发展所需,加大服务理念的创新力度,才能保证后勤管理服务高效运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内涵解读

(一)餐饮管理

餐饮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餐饮管理主要包含食品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几个方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重大,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原材料来源、食品加工操作等方面入手,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在饮食卫生方面,重点在于食材和就餐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以防止出现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餐饮从业人员的管理也是餐饮管理的重要方面,从业人员除了必须持有健康证之外,还要定期对其加强卫生、防疫知识的培训。

(二)校舍管理

大学校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对于校舍管理工作要本着安全规范第一的原则,定期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门窗松动、水电故障、瓷砖掉落等安全隐患要及时修缮维护。此外,还应当定期检查校舍内的床铺、桌椅、风扇、空调等物品设施的安全性,排查潜在危害。宿舍内部卫生环境的清洁工作应当以大学生为主,后勤管理部门为辅,通过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等来促进学生卫生健康习惯的养成,做好校舍的管理工作。

二、大学文化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大学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一种文化形态。大学文化的完善程度对于高校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深刻内涵的大学文化能够显著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学文化内涵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校自身历史的沉淀以及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两个方面。大学文化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环境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为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凝聚大学校园文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将大学文化渗透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现代高校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在大学文化的影响下,从服务意识到管理行为将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对促进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都有极大的帮助,也能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体制

在大学文化视野下,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是大学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先进的管理体制随之也逐步建立起来。事实上,由于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滞后,并没有推行先进的管理体制。因此,后勤部门在职能、岗位的设置上较为“臃肿”,造成后勤部门之间出现互相推诿、职能交叉等现象,忽视了管理部门在内部文化建设、职工专业化培训、服务售后保障等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备。因而,高校后勤部门亟待引入先进的管理体制以进一步提升后勤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缺乏精细化管理手段

高校后勤管理具有服务性的特点,其管理的方式要变得精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就管理的方式而言,唯有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才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精细化管理强调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队伍建设缺乏精细化。不少后勤部门没有做到为贤是用,而是将后勤部门变成“养老院”。其次,决策缺乏精细化。不少高校后勤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只为解决眼前问题,却忽视了制度建设。最后,服务工作缺乏精细化。高校后勤工作的本质是服务高校师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是高校后勤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偏低的问题,尤其在许多基层后勤服务部门之中该问题尤其突出。基层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在40~55 岁之间,受生理因素影响,该年龄段的工作人员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导致自身的工作思想、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得不到提高,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此外,后勤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绝大多数,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基于大学文化视野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途径

(一)引入模式化后勤管理工作模式

有效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针对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缺乏先进管理体制这一问题,高校应当结合后勤工作的需求,将大学文化融入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对管理模式进行大胆的革新,从后勤服务供应方、后勤服务管理方、后勤服务需求方三大模块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健全规章制度,落实执行力度,推行模式化的工作制度,使高校后勤管理更加规范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0 年起,该校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工作模式。首先,明确划分了不同岗位的管理工作权限与具体工作内容。其次,在引入模式化管理制度时,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制订相关的工作标准。例如,在校舍管理工作中,安排人员每两周检查一次空调、风扇等悬挂物的稳定性并做好检查记录。在餐饮管理工作中,每天要抽查食材的清洁程度和饭菜样品的卫生情况。此外,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定期召开部门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职责,并制定了《管理员考核办法》《值班员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起到规范作用,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办公规范化”。最后,将评分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对于师生满意度高的服务部门或人员发放奖金,有效促进了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大学文化与后勤管理服务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模式。

(二)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针对高校后勤管理缺乏协作性这一问题,高校应当以大学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后勤服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运作。首先,应提倡沟通文化,建立沟通机制。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引导后勤工作人员对沟通的重视,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完善绩效管理模式,将部门间经常出现的协作性问题纳入考核范围,改善部门间协作问题。最后,鼓励后勤工作人员轮换岗位。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后勤管理工作的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在该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加强了公众区域卫生清洁部门与维护维修部门之间的联系,在维护维修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垃圾,如果在清洁之后维修,就会出现必须进行二次清洁的情况,使得清洁部门的工作量加大。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该校大学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后勤服务部门之间协调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现代化就需要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做高校后勤工作的坚强后盾。具体来说,一方面需完善培训机制,定期为后勤工作人员组织工作技能、政治思想、服务意识等培训,并且建立考核机制,不断促进后勤工作人员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需完善聘用机制,从源头把控质量。优先聘用具有较高知识水平、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不断优化后勤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迁入新校区后,后勤餐饮管理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新校区所在地的村民,他们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技能培训欠缺,队伍责任意识不强。为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后勤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学习培训,在提高他们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其思想责任认知水平与健康卫生知识。针对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的问题,该校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每周举行一次部门例会和业务学习,对宿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宣传一些先进人物与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宿舍管理员的业务水平逐渐增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