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研究
——基于南通市海门区实证分析

2020-11-26成青青王书芬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级化海门产业结构

成青青,王书芬

(1.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江苏南通226007;2.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江苏海门2261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2020 年5 月14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按照联合国对现代工业体系分类,从完整性来看,我国是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上仍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于县域经济而言,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除了受区位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外,还与产业基础、技术创新等要素紧密相关。“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跨界竞争、跨界融合将对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基础、产业升级和产业演进带来深刻变革,县域产业发展将呈现新的特征和新的发展态势。

一、文献综述与基本内涵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经济前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面对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要在“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这对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2]2019 年10 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3]2019 年12 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4]2020 年5 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

基于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两者关系,盛朝迅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关系[6]。产业基础能力是指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的能力,产业链水平是产业的控制力、竞争力的水平。李万表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产业基础能力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核心标志[7]。

从时空的规定性来看,罗仲伟、孟艳华认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都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8]。肖荣美、霍鹏认为,产业链现代化是个相对的概念,通常意味着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9]。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刘志彪认为,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对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长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10]。同时,从衡量的标准来看,刘志彪认为,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高低,可以通过产业链现代化的水平来审视。一般可以用这些标准来具体衡量:基础产业技术上的自主可控性、产业关联上的协调性、产业的高增值性和产业进入退出的自由性[11]。从有关具体的实践操作来看,余晓晖从工业互联网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层面,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12]。根据产业规划,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而竞争的制高点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它不仅被广泛地理解为“工业安卓”,而且直指价值链的顶端。黄汉权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层面入手,以坚持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为要,提出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对策建议[13]。马朝良提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才能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14]。田文昕就浙江产业链现代化指出,在应用迭代中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部分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15]。

笔者研究认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既是巩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地位的需要,又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呼应,更是参与国际竞争、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表明,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产业链水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全球产业新的竞争格局,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需要较高水平产业链的跟进配套;而产业链水平的提升,需要先进的产业基础能力作保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将是“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必须要坚持的工作遵循。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担当着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由于受区位因素和发展基础的影响,县域经济普遍存在活力不够、动力不足的情形。主要表现为:产业投入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引领不强,特别是生产设备简陋、关键技术缺乏,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低端。提升县域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根据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打造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从根本上扭转县域经济的“弱基”问题。基于这一目的和要求,县域经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实现原则,就是要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实现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目标。

二、海门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评析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有着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是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截至2020 年8 月,海门工业应税销售达到895.9 亿元,同比增长17.8%,连续40 多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海门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家纺、电子信息、现代建筑为代表的“3+3” 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集群发展。先后崛起了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家纺、现代建筑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属海门“3+3”的规上企业有472家,应税销售超半壁江山。从江苏来看,确立了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13 个重点培育产业,到2025 年,全省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11.5 万亿元。从南通来看,确立了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等“3+3+N”个重点培育产业,到2025 年,全市制造业产值突破2.7 万亿元。海门与省、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比较,还有明显的不足。不管是形态特征、目标取向,还是产业集群的重点培育,都要更好地加强对接,提高与省、市产业集群的“衔接度”。另外,从省、市的产业形态特征来看,海门还需增量扩容,借梯上楼,融合发展。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增强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的“强引擎”。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先进设备装备,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2015―2019 年海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2015-2019 年海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分析

由图1 分析可知,海门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持增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2015 年增长12.7%,而2019年增长为7.4%,增长速度在逐年下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率由2015 年的9.0%,下降到2019 年4.5%。5 年间,海门工业投资不仅每年低于固定资产增长率,也低于服务业投资增长率。资料显示,2019 年长三角区域的“一市三省”工业投资增长率,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11.3%、3.9%、9.7%和8.7%。数据表明,海门工业投资增长率在长三角无明显优势。

(三)以产业竞争力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据统计,2019 年海门高新技术企业180 家、新兴产业企业161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6.65%。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优,海门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不断提升。2019 年海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2019 年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单位:%

从表1 分析可知,2019 年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低于南通、江苏平均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虽高于南通,但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且同比出现负增长。从新兴产业来看,2019 年海门增长率为0.7%,低于南通的1.6%、江苏的7.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海门为26.7%,低于南通和江苏,且同比出现负增长9.4%。因此,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将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带来影响和制约。

(四)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不断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如今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比拼。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家战略,鼓励发明创造。2015―2019 年海门万人发明拥有量比较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2015-2019 年海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比较分析 单位:件

从表2 分析来看,5 年间,海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虽高于全国,但前3 年低于南通和江苏,到2018年海门为28.5 件,比南通多1.2 件,比江苏多2 件;2019 年海门为33.9 件,比南通多4.1 件,比江苏多3.7 件。总体来看,海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南通、江苏平均水平比较并不突出。相关资料显示,2019 年昆山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53 件,约为海门的2 倍。因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必须加大国内专利发明的力度。

(五)以产业效益为重点,持续调优三次产业结构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偏离程度的指标,起着衡量区域经济增长能力和水平的作用,对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用来测度产业结构效益,就业结构同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偏离度就越高,产业结构的效益就越低。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Pi为产业结构偏离度,Pi为i 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Li为i 产业的产值比重。由此计算得出2014―2019 年海门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14―2019 年海门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单位:%

由表3 分析可知,海门产业结构偏离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海门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处于正偏离,表明海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都是负值,表明海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较高。总体来看,总偏离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 年42.2%下降到2019 年的32.8%,降幅为9.4 个百分点。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到20 世纪70 年代,已呈现正偏离。

笔者对海门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分析(具体见图2),海门第一产业偏离度由2014 年的21.1%下降到2019 年16.4%,表明海门第一产业占比和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偏离度,由图中曲线可见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9 年有下降,表明第二产业能较多地接收从业人员。第三产业偏离度从图中曲线可知,总体呈平缓趋势,到2019 年呈上升态势,表明海门第三产业能较好地接收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开始增强。

图2 海门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三、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对策

要推动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县域产业特征与发展态势,针对县域产业结构与存量资源现状加以调整。既要发挥、挖掘县域产业比较优势、潜在竞争优势,又要以跨区域产业协同和产业融合为前提条件,充分利用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基础资源,在更广的区域中实施产业布局。

(一)打造产业集群,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产业基础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工业“四基”[16]。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企业竞争力强、空间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水平高,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集中展现。

提高打造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把更多精力转变到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一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选择一批具备核心技术、较高产业链水平、骨干企业支撑的优势产业,合力培育和发展。二是增强与省、市产业集群布局的“衔接度”。县域产业集群要积极参与和融合到省、市产业集群中去发展,不管从形态特征、重点产业培育,还是目标取向等方面,既要补短板、增量扩容,又要借梯上楼、乘势而上。三是分别规划不同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路径和重点。依照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重新审视相关产业转换、升级、引入或替代的不同要求,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四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解决经济发展“双引擎”问题。加强业务关联,突出链条延伸,增强服务要素在制造业上的投入和产出比重。五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外来项目”,通过内部培育扩容“自产项目”。创新载体和平台,实行产业项目“外引”和“内育”的双向推进。

(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首先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夯实基础。海门作为经济发达的县域,2016 年就进入全国县域GDP “千亿俱乐部”。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9 年,海门第一产业占比为4.7%,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占比略高于理论预期值。第二产业占比为51.5%,真实反映了海门制造业的基础和竞争力;第三产业占比为43.8%,不但低于江苏7.5 个百分点,而且低于全国10.1 个百分点。因此,调优产业结构,将是海门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工作重心。

研究表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要促使产业结构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一是推动产业结构比例向高级化迈进,实行产业重点的依次转移。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一次产业占优势,逐渐向二次、三次产业占优势的比重演进。产业结构要加快从“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当今,特别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要素的依次转移。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创设高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三是推动产业结构程度向高级化迈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高集约化、高技术化等,促使产业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行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使产业链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四是推动产业投资的高效化。近年来,海门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工业投资增长率缓慢,在长三角区域优势不足,因此,在项目建设上,要增加工业投资增长比例,夯实产业基础。

(三)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产业体系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日新月异,驱使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必须借助新工业革命,告别原有路径依赖,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生物技术等“多翼”演进格局。一是深度应用新技术。新技术是产业基础高级化的直接动因,要深度应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和新材料技术等,解决影响产品性能、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目前,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必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入探索,将先进设备广泛装备于实体经济,把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各环节,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二是创新发展新产业。既要将新工业革命与经济相联系,又要将新工业革命与对应的技术、产业、产品以及服务联系起来,加大新工业革命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17]。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不断推动技术“跃迁”和市场迭代。三是积极拓展新业态。通过广泛应用先进技术的扩散,实施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的变革,不断拓展新业态。技术要素扩散的原因可以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予以解释[18]117-118。目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已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形态。四是不断创设新模式。创新模式日趋社会化,众包、众创、众筹等新兴模式应运而生,生产不断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生产组织形态不断向扁平化、分散化方向转变。

(四)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主导力量。

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科学家和企业家“对接”机制,使科研成果产业化。一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政府的支持,推动企业对资源禀赋、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使企业真正成为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实现基础产业技术上的自主可控。二是强化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企业的灵魂,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通过企业家在深层次上激发市场活力,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水平。三是强化人才的主体担当。要纠正人力资源与产业经济之间的错配的痼疾,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环境,让高素质人才愿意到实体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四是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通过创新链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吸引更多的团队、机构、企业投身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来。通过组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促进中心,加快推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要增强国内发明专利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的共识,加大国内专利发明力度,全力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促进县域经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彰显产业、技术、人才集聚效应

县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是封闭式的,必须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海门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最前沿,以及通江通海通上海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作为、争当先锋的目标导向。

长三角区域的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市三省”经济距离越来越短,产业、技术、人才和投资的相互合作越来越紧密。海门应借助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彰显产业、技术、人才集聚效应。一是增强吸引产业集聚能力。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要聚焦上海产业发展变化和方向,作为自身产业发展选择和定位的参照系。一方面捕捉上海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助上海扩散效应,为自身获得产业结构提升的机会。近年来,海门与上海新增合作重大项目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海门70%外来资本和产业项目来自上海。二是增强吸引技术集聚能力。要改变过去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体系建设,搞好信息联通和共享,实行创新主体、创新载体、成果转化等协同机制。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科技产业化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县域经济竞争新优势。三是增强吸引人才集聚效应,推动各类创新人才在长三角区域充分流动。对于海门来说,不但要成为长三角承接高端优质产业项目集聚地,更要成为长三角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新高地,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领军型人才,并要不断壮大技能型、知识型员工队伍。目前,海门已与上海的黄浦、闵行、宝山、徐汇、崇明等区开展战略合作,12 个区镇与上海镇街或开发园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所有这些,都为海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结 语

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将是“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必须要坚持的工作遵循。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研究表明,产业基础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形成和发展层级的高低;产业链水平的强弱,决定着产业自主性和竞争力的强弱。面对全球产业新的竞争格局,产业基础要在“高级化”上做文章,产业链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要以扎实的产业基础为产业链水平提升做支撑,同时,要以较高的产业链水平与产业基础相匹配。

县域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必须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探索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与对应的产业、产品等相关联的应用场景。要强化问题导向,树立短板意识,加快成果转化,实行跨区域产业协同,促使产业链与创新链紧密结合,重构产业体系。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级化海门产业结构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海门赞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海门打开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