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取向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认知建构

2020-03-03蒋咏梅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办学

蒋咏梅,陈 军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2.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是推动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推手。文化全球化正在重塑着文化资本、兴趣知识和身份认同[1]3。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在文化资本重塑的全球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众多高校应时而上,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力图在文化碰撞交融的大潮中寻求自身高质发展的新契机,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师资水平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师资队伍在教学理念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团队意识、文化融合等方面尚未达到应有标准。笔者拟从教师团队发展的生态取向视角分析英语教师队伍的认知建构,关注教师个体生态的健康发展,侧重于分析教师发展的方向或途径而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2]176,同时也关注教师群体生态的健康打造,始终坚持相互依存、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整体观。

一、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文中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团队”,从课程维度来讲,既指英语语言课教师,也指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教师;从师资国别角度来讲,既指中方英语教师,也指担任教学管理任务的外方教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实践证明英语教师团队素质高,中外合作办学成功概率就大。看教师水平的高低,比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加直接和直观[3]。笔者拟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一)微观层面——师资队伍特点及现状使然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团队有别于其他类别的英语教师团队,其师资队伍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中外合作办学对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既要具备过硬的外语知识与能力,还要具有前瞻的学科融合意识与能力;不但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兼顾中国国情[4]23。另一个是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团队对人员组成的优化、专业结构的互补、教学理念的对接、团队合作的开展要求更高。目前,众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术背景、业务水平、教学理念、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制约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现代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师资攻坚”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绕不开的任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二)中观层面——师资的全局性地位决定

英语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难点问题,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国际间流动的关键性因素。首先,英语师资影响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质量。林金辉[3]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当前进入了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发展新阶段。他把师资建设与课程、教学并驾齐驱,三者一起构成提质增效的“核心”。其次,英语师资队伍还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国际化实现程度。中外合作办学一贯秉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原则,而要实现优质资源的交流利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无一不需要英语教师团队的合作性行动研究。无论是课程维度的英语教师团队,还是国别维度的英语教师团队,都必将促进优质资源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实践效果。总之,打造一流国际化英语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保障,是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基本条件。

(三) 宏观层面——顶层设计引领师资队伍同步改进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迅猛、成绩斐然,这得益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外合作办学指引方向、保驾护航,助其规范化、法治化。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都涉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既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为其发展指引了方向。师资队伍发展应放眼全局,紧随形势,及时更新调配改进,以更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势,真正服务于受众,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国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英语教师行为,尤其是青年英语教师开始呈现国际范的趋势[5],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特质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仍在持续构建中。不少院校都面临着优秀师资紧缺、师资队伍搭配不合理、外籍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4]157。

(一)中方英语教师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立根于中国,因而中方英语教师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本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英语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业务素质方面,教师不重视学情分析,对学生已有经验、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分析不到位。同时还表现为教学资质不达标,如教学方法陈旧、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通能力差等。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并非所有本土外语教师都能有效地吸收并内化为自身能力和素质。二是在团队构成方面,首先是教师的身份适配度不高。相当一部分老师由公共英语教师或专业英语教师转型而来,未接受过针对性培训或培训力度不够。其次是英语师资数量不足,难以形成优质团队。最后是教师的团队意识薄弱,主动搭建教学研究团队的意识欠缺,相互之间各自为政。三是在宏观认识层面,不少教师忽视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特性,未能区别对待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与其他类别英语教学,因而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实效性差,甚至教学过程中出现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中国文化的危险倾向。

(二)外方教师的问题

外方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数量、资质、团队意识、聘期等方面。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文件中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外籍教师的数量、教学资质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例如,外籍教师人数不达标,因办学成本、业务对接等一些现实困难,有些院校出现了“外籍教师荒”的局面,外籍教师人数太少甚至没有。其次,教学资质参差不齐。《条例》明确规定了拟聘请的外籍教师或管理人员应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两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但现实情况是合作办学中的外方教师的学历层次、来源国别、教育教学经验及水平等方面与《条例》的相关要求相去甚远。再次,外方教师合作意识淡薄且难以有效管理,不能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最后,外方教师的流动性太大。有些外教往往是短期“支教”性质,去留全凭自身的利益需求,很少考虑合作办学事业的长久发展,势必会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

三、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认知建构

认知建构是指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将语言表达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这一点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来讲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需要语言知识丰富,还要具备把语言知识与国内外两个大局的现实状况联系起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心智和思维,才能活化语言知识,对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实质性影响。生态取向视角下的英语教师队伍的认知建构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一)重师智——更新、融合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

师智就是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专业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师能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通用型人才,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领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内部生态。教师要检验自身知识结构是否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激励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再结合具体学情、校情、区域发展情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展示课堂、案例课堂等都是教师应该灵活使用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融通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实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长远来看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职业发展平台,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类别学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当前跨学科、超学科的研究理念大行其道,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大革命,教师理应身先士卒,更好地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当前两类知识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专业课中的英文词汇,尤其是术语,可以融入语言课词汇学习内容中,让学生提前做好专业课学习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二)强师能——提升跨文化基础上的教学科研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不同文化交汇的前沿阵地,是一种显性跨文化教学。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师队伍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展教学的。这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能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教学团队精诚合作、思想碰撞,既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利于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素质的提高。为了实现此目标,首先,外语教师应理性认识中外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这种差异,进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6]。在此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把自身打造成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教师。其次,学校应高瞻远瞩,加强顶层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提供各种途径让教师亲身体验国外文化,帮助教师成为战略上的思想者、探索性研究者、具有变革能力的知识分子。

(三) 正师德——坚定国际化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情怀

杜威认为教师应成为主动的、生产性的道德个体。道德个体,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师德的核心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中外合作办学不是国际趋同,更不是西方化,而是以适应和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为前提,旨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一定意识形态下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如此,决不能因为涉及中外双方主体而模糊政治站位。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要凸显[7]。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而忽略内容背后传达的意识形态这一本质问题。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站位,才能帮助教师从内容教学的狭隘认识中解放出来,才能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真正发展为德艺双馨的人才。

(四)铸团队——构建优势互补的实践共同体

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靠自己,而且需要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他人进行合作[8],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依赖于合作性行动的开展。合作性行动要取得成功,要求合作方从思想到行动全方位契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并发展现有条件和资源,和利益相关方积极协作,建立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能力与科研并重的制度保障,从而达到促成教师发展、提升教学实践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兼顾我国教育实情的优势互补的实践共同体。具体来讲,首先是教育理念的碰撞融合。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外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最新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视野上达成共识。其次是教学实践的共同实施。形成双方教师集体备课、听课、研课制度,形成中外教师协作教学常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合作融合。再次,教研工作的协同开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等[9]3-7。通过以上举措,必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办学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