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2020-03-03刘丽娟
●刘丽娟
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高职院校财管类专业普遍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大部分学校设其为专业必修课,研究经济法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设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的多样性要求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本文从财管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导向下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开设现状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与时俱进,切实落实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经济法是高职院校财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通识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运用经济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一呈现,如教学理念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教学内容宽泛不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较少,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等等,难以满足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不符合创新创业时代发展潮流
财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指向,所有课程设置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从目前来看,开设经济法课程的非法学专业大多是财管专业,课程内容直接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挂钩,经济法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财管类专业开设经济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进而提升就业率。学生虽然借助课程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但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运用经济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更不具备使用经济法律常识来规避创业、营业风险,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二)教学内容宽泛不精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从当前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包括四大模块:经济法基础理论篇、市场主体篇、市场行为篇、经济纠纷解决篇。从课程全部内容来看,不仅覆盖了经济法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一部分民商法内容,其覆盖范围之宽是其它法律无法比拟的。经济法课程内容虽然宽泛,但授课教师本身课时有限,只能根据授课大纲对各章节内容点到即止,无法就某一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更别提与财管各专业相结合进行授课。经济法教师很容易忽视各专业之间的差异,课程教学千篇一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经济法课程属于专业性很强,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既包含经济基础理论知识,又包括法律实践操作技能。财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之前,一般只预修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财经法规》等课程,不具备学习专业法律知识的认知基础。从目前财管专业经济法课时数来看,无论是安排教学时间40 课时还是48 课时,都是为理论教学而设计的,很少有院校专门安排课时来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通常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经济法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做到把专业知识和经济法课程有效连接起来。除此之外,单纯的理论教学也无法为学生提供课程展示平台,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教学课时较少
(责编:贾伟)
经济法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目前各院校经济法课时安排基本都在40 课时到48 课时之间,课时总量难以全面覆盖经济法理论框架、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工业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等诸多内容。而学生要想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具备基础的法学理论知识,民商法基础知识,民诉法基础知识。虽然各学校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财经法规》等预修课程,但教师对于法律知识仅限于点到为止,不做深入研究,学生对于法律基础理论知之甚少,导致经济法教师要花较多时间讲授法律通识,留给专业经济法知识讲授时间更少。如果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先行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直接进入正题讲授专业经济法律,学生听课效果将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缺乏创业创新意识
目前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主要由法学类教师或者其他财管类教师担任。虽然大部分老师法学理论丰富,但实践操作经验缺乏,不重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更没有将理论和实践成果相结合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为了职称晋升还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无暇进行创新创业锻炼,将经济法提升到创业实践新高度。各高校也受自身发展空间的局限,没有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创新创业培训机会,并将培训时长与教师职称考核机制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思路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经济法课程创新创业新理念
现代高校核心功能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在我国高校还没有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树立经济法课程创新创业新理念。高校学生是未来创新创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业观念落后。即使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无非就是局限于开设传统实体门店或者在电商平台开店,亦或是以微商模式经营,缺乏创新精神。有的创业者对于我国经济法律一知半解,诚信意识淡薄。因此我们经济法课程教学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深入挖掘课程创业资源,比如,公司如何出资、如何注册、如何作为一方主体签订合同、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等。让学生在学好经济法律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创业素质。
(二)合理规划、科学选择经济法教学内容
为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合理规划,科学选择经济法教学内容。财管类专业较多,不同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经济法律知识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经济法课程分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十分重要。经济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经济法基础理论。包括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体系和法律渊源,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学习经济法律知识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具体经济法律制度。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实际有所侧重,有所取舍,进行针对性教学和学习。比如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工作,可以根据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又如金融专业,可以适量加大金融法、税法、保险法等内容的教学比重。合理规划、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掌握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专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了解透彻,使得经济法教学内容既有宽度又有广度。
(三)丰富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在确定经济法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除了理论教授法,教师还可以采用下列教学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班级同学对某一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加强学生对重点法律条款的理解。第二,模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案例的解答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人,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提交法律文书和证据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法律环境。第三,实践教学法,经济法课程教学应结合各高校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教师对企业创立、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全程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四)适当增加经济法教学课时,根据专业选择相应教学内容
目前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时设置数是不够的,各高校可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适当增加课时数,并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解决:一是适当提高教学课时,将经济法课时数增加到60以上。经济法律知识讲授课时之外,其余课时进行课堂趣味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经济法课程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时,要根据财管专业不同特点,在增加课时总量的同时,对课时具体去向做出调整,做到有的放矢。如会计专业应在会计法、税法等章节上增加课时,金融专业着重介绍公司法、证券法等内容。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做到既突出专业特点,又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二是积极开展经济法第二教学课堂,允许教师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增加教学课时。在课外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平台(高校和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共同搭建的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座谈,实现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因此适当增加经济法课时,也是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五)提高教师创新创业业务水平
经济法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应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高校也应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第一,将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第二,落实经济法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到律师事务所或金融行业进行兼职,累积经验作为课程教学实践素材。第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鼓励经济法教师在理论教学之外积极参加创业实践,获得丰富经验,不断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第四,高校应定期聘请校外创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座谈,与经济法教师探讨经济法律知识在创业中的应用,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实践教学中的重点法律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背景下,财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改革,使得经济法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教学课时适量增多,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论证,真正发挥经济法在服务高校创新创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