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山西省高质量乡村振兴

2020-03-03杨晓琴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

●杨晓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9年12 月31日,楼阳生书记在山西省委常委会议上作指出,着眼乡村振兴抓“三农”工作。乡村全面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目标,为了进一步推进山西省乡村全面振兴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前进,本文结合山西省乡村振兴现状,总结做法与成效,查找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建议。

一、山西省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进展和突破,主要有以下做法与成效:

1. 以改革促市场活力,推动产业振兴。修订完善山西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积极稳妥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动开展闲置废弃低效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榆次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新增6 市8县中央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太原、临汾、大同三个整市改革。探索农技人员增值服务取酬机制,引导农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开设育肥猪险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地方优势产业区域性特色保险,搭建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平台。立足资源禀赋,着手特色优势,推动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城郊农业。加快推进山西农谷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

2.以队伍建设激发主体动力,推动人才振兴。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村服务,选派优秀干部挂职贫困县副书记、副县长,到乡镇挂职帮助工作、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试点,开展百万农民冬季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工作。探索农技人员增值服务取酬机制,引导农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增值服务。组织省级示范村党组织书记赴北京、浙江等地培训学习。制定全省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开展考核认定试点,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新农人”。

3.以德治和法治提振精神,推动文化振兴。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传承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推动移风易俗。选树示范农村社区,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的村委会干部进行清理。广泛开展“送法下乡”和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4.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进生态振兴。全面提升吕梁山水土保持功能、太行山中部水源涵养功能和燕山—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大力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进购买式、合作式市场化造林机制。深入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类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全面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加快推进奶业大省建设,实现非洲猪瘟防控初战告捷。

5.强基层打基础,推动组织振兴。把夯实农村“三基建设”作为固本之策,以落实新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契机,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农村基层基础保障、农村带头人队伍素质优化提升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强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提升。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创优工程,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组建省级、市级、县级联盟,加快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创优工程,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二、山西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山西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贯彻中央有关重要精神,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1.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尚未建立;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更多地流向城市,乡村发展缺乏要素支撑;农产品市场和流通的信息化程度不足,部分农村产品供求不相应、丰产不丰收;闲置劳力、闲置土地、闲置房屋等“沉睡资产”有待盘活。

2.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和民主监督等活动的开展缺乏有力主体的参与和支持。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谋求发展、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3.乡村政治文化环境仍需革新。受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影响,部分乡村宗族势力渗透明显、法治力量相对薄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力。受文化程度影响,部分乡村村民政治参与主体意识不强,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权力的思想和能力相对薄弱。受传统习俗影响,部分乡村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依然没有得到彻底革除。

4. 乡村公共服务不足、民生保障不优。与城市新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村庄建设缺少规划、缺少特色;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重外观、轻内部,重局部、轻全面;部分乡村养老机构不健全,流于形式。

5.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力度不足。部分乡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理论素质强、引领发展能力强的干部;存在干部离村化情形;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凝聚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引领发展的创新力度不足;民主化程度不高、民主监督力度不足;在新兴领域和新型组织中的覆盖比较薄弱,引领作用不足。

三、全面推进山西省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有关建议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三农”工作有关精神,山西省要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更高质量前进。

1.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多角度规范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根除村民小农思想意识,培育和发展村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自治载体。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说事、议事、主事”来发挥主体智慧,行使民主权力。完善村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制定村规民约、生态环境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弘扬公序良俗。

3.法治与德治并举,营造乡村良好政治文化环境。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向农村基层延伸和覆盖,以法治方式统筹乡村各种力量、平衡乡村各种利益、调节乡村各类关系、规范乡村各类行为,发挥法律制度对乡村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击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抵制和消除农村封建迷信、宗族势力、邪教等灰色势力影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优秀的自治、德治传统与现代文明中的民主、法治价值有机结合,构建新型乡村文化,开创新型乡村文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4.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民生保障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以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助、特殊群体救助和优惠政策等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推进实施农村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推进乡村绿化,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人文景观。

5.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立足服务人民群众,推行乡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式”办理、部门信息系统“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大数据“一口径”汇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体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构建覆盖农村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构建和完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结构,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公益性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组织、协调、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赞农村“五老”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