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0-03-03苏伟豪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复产防控疫情

●苏伟豪

2019年末湖北武汉等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使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一次大考。综合分析认为,此次突发疫情事件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影响必将是短期性的、结构性的、区域性的,全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一、疫情对经济影响的预期分析

历史经验表明,突发疫情事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事件持续时间长短和国家防控程度。此次疫情事件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产生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影响必将是短期性的、结构性的、区域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1.从发展趋势上看,短期内将会有一定的下行波动,但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不会改变。2002年11 月始发于广东省的非典疫情事件,持续了近8 个月的时间,对2003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大,GDP 增速为9.1%①,比一、三季度(分别为11.1%和10%)平均增速低1.5 个百分点,但全年实现GDP 增速9.1%,较2002年增加1.1 个百分点,全年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若此次疫情在今年2 月底达到峰值、迎来拐点,一季度经济发展受影响程度将会较小;若疫情持续到3 月份或者4 月份,一季度经济发展受影响程度将会较大,并将直接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速。但就全年而言,影响将非常有限。疫情过后,随着工人返岗就业和各地复工复产,社会经济发展必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2.从产业结构上看,主要是消费领域的部分第三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一、二产业生产领域受到的影响将很有限。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二季度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2.3%,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5.4 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7.4%,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6.6 个百分点。2003年5 月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同期经济增速。根据目前形势研判,人力的短期限制性流动将会影响劳动力供给,资本供给、技术进步等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受影响程度将会较小。据此,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消费领域短期受影响程度较大,生产制造业领域受影响程度将很有限,农业因时令季节因素受影响程度也将会很小。

3.从影响区域上看,疫情蔓延路径和影响地域分布依然呈现同心圆状的圈层结构。目前疫情主要集中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省内各市州以及与毗邻湖北省的周边地区,如河南、安徽、重庆、湖南、浙江、四川等周边地区,经济上联系密切、就业人口季节性流动较高,疫情蔓延相对较为严重。地理区位上距离较远、经济关联度不高,就业人口季节性流动小的外围其他省市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同时,一季度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和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密集的省市因交通管制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这些省市的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受影响的消费经济领域将在二季度和下半年迎来旅游消费旺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坚定战疫情的必胜信心

科学应对武汉等地在岁末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对全国上下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正在并将严峻考验着我们党和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

1.信心来自于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回顾近20年来的发展史,我国社会经济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国际金融危机、贸易战等数次风浪后,依然强劲有力、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14 亿中国人的巨大市场和对美好生活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宽广的发展空间。2019年我国GDP 总量达990865 亿元,实现6.1%②增速,人均GDP 突破1 万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韧性强劲有力,不会受一地区和一事件的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

2.信心来自于党中央坚强领导。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成立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社区基层一线调研指导防控工作,关心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和防控人员,要求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等中央指导组成员多次亲临湖北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调研指导督战,给地方加油鼓劲,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信心来自于全民族勠力同心抗战。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爱国精神汇聚全民族力量。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华人华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爱精神,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前线阵地。各地群众自发捐赠瓜果、蔬菜、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社会组织募捐的大量资金、企业捐赠防疫应急医疗物资等源源不断地输往武汉,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物资保障。各省市派出医护精英力量快速向湖北集结,军队系统选派军医精兵强将驰援武汉。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全力奋战在基层一线,广大居民响应号召,自觉做到科学防护,减少社会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个人力量。

三、应对疫情影响的经济对策建议

科学应对疫情形势下的经济增长,必须研判受影响领域、预期受影响程度,做到差别化的精准施策。在满足抗击疫情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梯次推进复产复工,有序组织保产保供,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增长预期,力避过度忧虑经济下行、过度刺激经济。

1.坚持防疫优先,梯次推进复产复工。借鉴非典时期经验做法,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首先,坚持防疫第一要务,优先组织防疫必须的医疗器械、医药物资等紧缺急需物资生产企业紧急复工复产,快速缩小社会刚需缺口,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工作。同时,全力组织农产品等生活必须消费品的市场供应及其便利化,并保障市场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其次,加快农资等农业春耕生产必需品生产流通供应,保障农产品源源不断的市场供应,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助力农村脱贫奔康。再者,在做到疫情可控、生产安全前提下,各地根据实情稳步有序推进其他二、三产业行业领域的工业、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的正常生产秩序,满足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

2.坚持分类施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科学应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必须坚持分类施策,做到长短结合,打好政策组合拳。首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急需复工复产的应是防疫紧缺急需的医疗卫生、药品物资耗材和生活消费必需品,坚持把防疫救命作为第一要务,优先动员这类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最大程度地挖掘生产供应潜能,保障医疗卫生一线刚需。其次,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实行特事特办,加快行政审批,优化政务服务,便利资金供给,化解流通领域物流运输、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再者,实施差异化的调控政策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共渡疫期难关、保产保供、稳岗就业。各地应针对疫情防控实际,坚持梯次推进扶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着力解决生产、流通、交易、财税、金融、人才等各环节难题,助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3.坚持民生优先,决心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下定最大决心,全面加快公共卫生领域发展,实现公共卫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规模、地域特点建强县乡基层疾控中心,构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备未来应急之需,解决突发事件下“人等床”历史难题。其次,全面振兴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精华,加大高精尖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研发投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掌握医疗核心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再者,加大医疗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教育科研投入,培养各层次医疗公共卫生专技人才,激励培养选拔使用医护干部,形成全社会崇尚中医科学、尊崇医护人才、弘扬高尚医德的社会风尚。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猜你喜欢

复产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