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研究
2020-03-03蒋玉珩
文| 蒋玉珩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较为薄弱。科研经费预算主要是由科研人员完成,但是一些科研人员对预算编制制度缺乏了解,自身缺乏财务知识储备,致使预算填写不严谨,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甚至一些科研人员只是根据经费报销难易程度进行考量,预算编制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1)财务制度不完善。一些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内部管控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导致相关操作流程不严谨,致使经费使用存在较多问题。此外,一些高校财务部门只对报销单合法性进行审核,只审查报销单中是否有签字,没有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监管,导致经费监管不到位。(2)审查缺乏依据。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进行内控监管的过程中,因内控监管不健全,导致对经费使用情况不能进行全面的审计。目前,我国较多高校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主要利用外部审计方法,致使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审计部门只是通过是否有签字或者查阅凭证等方法进行审计,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判定是否具备合规性。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1)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对申报工作较为重视,对申报金额与数量较为关注,重视项目的结题和论文的发表,但是忽略了科研经费管理,经费使用缺乏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导致经费在科研领域利用效率相对较低。(2)结题后剩余经费管理不到位。一些高校在进行经费内部监管的过程中,因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不完善,致使实际支出小于预算,产生较多项目结余,按规定相关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会将结余收回。一些科研人员为了避免预算结余被收回,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出现违规情况的发生。
加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的措施
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内部监管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对科研人员提供相关咨询,协助科研人员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以此共同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通过审批之后,还需要严格执行,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能对预算进行调整,以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约束的刚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高校应提高预算分析工作质量,对执行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异常经费支出进行关注与评价,同时还需要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形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算控制,以最大限度实现收支平衡和绩效优化。
制定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构建细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经费管理中的预决算管理职责以及审批权限等,以确保科研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溯性,方便科研人员查找科研项目经费开支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信息。应当最大程度上将制度内容细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减少相关管理审批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和费用报销等方面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科研经费的“放管服”落到实处。(2)财务资金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科研部门实施监管,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于科研管理与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进行有效配合,同时对相关流程实施优化,以此提升经费监管工作质量,形成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流程。
加强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
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需要对完成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经费实施有效审计,在此过程中应当通过绩效评价审计活动关注其效益性。其中,划拨经费有结余的,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若在限定时间内仍未用完,学校有权将其收回。此外,还需要构建诚信理念,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确保科研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自身具备较高的诚信以及综合素养,这对提升科研经费管理质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监管的过程中急需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科研经费划拨到账后,由项目负责人通过信息化平台编制开支预算,经所属部门、科研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据此设立科研经费的项目明细账。对于学校财务部门登记的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查询。此外,资产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相关设备的拥有和使用情况进行查询,能够避免科研设备重复购置的情况发生。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以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监督,从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监督平台。
综上所述,在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内部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制定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此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从而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